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中心分校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
摘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灵活性大,因此,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关键。《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课标引领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基于对“至善”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我们探索出五步探究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五步法为:理念统领、六性原则、四法驱动、七步探究、多元评价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懂道理,明方法,乐探究,具有善心善言善行的良好品德素养的至善好少年。
关键词:基于办学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顶层建构
一、绪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建构完整的校本特色课程。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灵活性大,因此,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关键。以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为导向,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对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载体、激励与评价等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文化理念的引领。《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课标引领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基于对“至善”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我们尝试将“至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渗透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在“明理至善,立德树人”核心文化理念下,以“向善养德”为目标,以“善创、善行、善思、善学、善辩”为能力指标,以社团与基地建设为实施载体,努力形成“明理至善,立德树人”学校德育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学科的整合,实现主题方向统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各学科整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把课程渗透整合到各学科中,开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在每个主题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主题中所蕴含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各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实现主题方向统整。
建构
基于对“至善”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我们探索出五步探究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从“理念统领、六性原则、四法驱动、七步探究、多元评价”五步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懂道理,明方法,乐探究,具有善心善言善行的良好品德素养的至善好少年。
第一步:理念统领 导方向
打造至善理念 落实顶层设计
本课程的构建,在“明理至善,立德树人”核心文化理念下,以“向善养德”为目标,以“善创、善行、善思、善学、善辩”为能力指标,培养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实践综合能力素养。以目标导向来确立课程活动设计,力求目标定向准确,各年段呈阶梯式三维目标,实施要求明晰,以生态文明为研究主题,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目标指向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渗透课程德育理念 落实国家育人目标 本课题研究,是基于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目标,根据2015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为整体框架。我校办学理念为根植生活,激扬生命,而学校培养目标:顺天至性 化育成才,基于我校办学理念,以我校办学目标为本课程核心目标。对所有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形成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课程框架,一体多面地介绍、诠释、反思与应用获取的知识和想获取的知识。
第二步:六性原则 定目标
六性原则,构建整体课程体系的框架:
(1)课程的目标性
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要认清教学对象,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在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多样化,弹性化从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在课程中还要留白,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做到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寓教于乐。
(2)课程的项目性
课程的设计遵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原则,是由学习者提出的,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因此以驱动性问题,让项目活动连贯、一致,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课程的多样性
通过开发与实施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既有不断实践的基地课程,又有提升水平的精品社团课程,既有拓宽视野的有机生态课程,又有动手动脑的STEM创作课程,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千姿百态,体会学习的乐趣。
(4)课程的融合性
本课题是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来进行课程设计,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来对课题进行探索的研究。
(5)课程的逻辑性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有效学习,课程设计由浅入深,深入学习,活动环环相扣,把主题点明清晰,再进行延伸学习,具有逻辑性,从而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与活动环节。
(6)课程的创新性
课程设计灵活多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探索,创设有创新性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步:四法驱动 丰内涵
以项目化主题式统整课程为主要形式,生态文明为探究主题。以四大课程类型为载体,内容统整为:特色课程为三大生态类型社团专题探究、体验课程为多维空间基地实践课、拓展课程为有机生态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课程、基础课程为兴趣发展的湿地探究课和“善待生态”本草文化课程。
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内容图:
(一)以“四法驱动”为构建课程的方式,项目式融合的方法构建全校性系统的基础课程。
1.构建了全校学生参与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课程中的《走进淡水湿地——湿地探究》课程和“善待生态”本草文化课程。
①紧扣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实施学科统整的课程形式。
“善待生态”本草文化课程,使用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方式,分低中高年级实施,紧扣“根植生活,激扬生命”以及本学期的“根植健康生活,探秘岭南本草”的学校大主题,参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STEAM中草药课程实施方案》各年级选定一个符合年级特点的主题,各班在年级主题的统领下,与学科融合,各班策划开展岭南本草文化的班级活动课程,营造一班一特色,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育人氛围。
②构建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实施中草药课程的统整与融合
紧扣“根植生活,激扬生命”以及本学期的“传承岭南本草文化”的学校大主题,各学科根据学科实际和各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选定项目化学习主题,进行中草药项目化学习活动。本学期以四年级为试点级开展活动,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改进,以下为该试点级项目化学习课程导引表:
“中草药”项目化学习课程导引表
课程 主题 | 实施年段 | 实施 学科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实施方式 | 核心素养 |
匠心筑梦. 弘扬岭南本草草文化 | 四 年 级 | 语文 | 认识108种中草药植物及其药用价值;认识中草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弘扬宣传岭南本草文化。 | 根据学科实际,挑选与岭南本草相关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按照项目化学习模板进行设计 通过: 设定任务 自我感知 小组探究 全班交流 总结反思的模式进行。 | 《我是小小解说员》 齐来认识中草药 | 语文素养 |
音乐 | 学唱《本草歌》、“岭南童韵”传统文化课程 | 人文底蕴 | ||||
科学 | 班级种植实践活动、“探秘广东凉茶”研究报告 | 科学精神 | ||||
数学 | 《中草药与数学》,观察记录研究数据分析、广东凉茶配方及比例、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 | 数学思维 | ||||
美术 | 中草药水墨画、绘画中草药树,写上品种名称,药用功效 | 人文底蕴 | ||||
信息 技术 | 中草药班级文化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成果汇报PPT、视频制作 | 信息意识 | ||||
道德与法治 | 中草药与生命、中草药与生态教育 | 责任担当 | ||||
英语 | 《走近中草药》英语话剧、《试当小中医》英语情景剧,开设小中医诊所,望闻问切,模拟开方 | 国际视野 | ||||
综合实践活动 | “我来做药膳”六课型实践活动、绘制中草药思维导图 | 实践创新 |
2.各项目课程实施方法为:目标驱动、问题导向、导师指引、团队协作。
①目标驱动,构建课程顶层设计
通过目标驱动,构建课程顶层设计的方式,挖掘活动意义,感受活动乐趣,推动课程开展,在《走进淡水湿地——湿地探究》课程中,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顺天致性,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紧扣“明理至善,知行合一”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子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孩子尊重生命,关注环保以及学会与自然和睦共存的人文意识,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并通过活动把环保理念推广传播。
②问题导向,引领课程实践方向
课程基于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目标,建立在学校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下,使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奠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从而形成这一思维方式。
课程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困惑出发,从未知出发,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让学生有机会去经历新观点、新理念的生成,从而达到持续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思考、探索、实践。
③导师指引,夯实课程理论基础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导师起着指导的作用,辅助学生开展活动,这里的导师,可以是老师、社会人士、家长、专家等匹配课程需要和引导需求的专业人士资源。
④团队协作,促进课程顺利进行
在课程构建过程中,由跨领域学科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设计、分享统整课程计划时,团队产生共同的目标,有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由学生组成的团队,也在学习中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步:七步探究 巧实施
课程设计设计要认清对象,以生为本,因此以学生探究过程为主线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思维,在玩中学,学中乐。
发现问题:善于观察,捕灵感
本课程设计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而项目化学习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果一系列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就要先学会观察,形成观察记录的好习惯,并学会从多元角度和观点来整体理解一件事。以提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思考,因此要学会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方式。
分析问题:灵动思考,助推进
发现问题后,将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扩散思维,且不拘泥于特定思维模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横向思维,增加思维广度,再融合纵向思维挖深度。
深入调查:层层推进,促发展
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发散思维后,就要开始进行纵向思维挖掘深度,了解问题,进行开题,导师适时指导,协调,进行方法指导,学习如何查找资料,并根据当前情况进行了解、调查。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引导学生使用多方面解决问题。
产生构想:开阔思维,定计划
对课题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进行中期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系统性思维,这也是给学生一个留白的过程,让学生回想沉淀刚吸收的知识,用回想的方式来思考,重新诠释研究的内容,学生在这过程中,将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梳理,例如:在了解水果拼盘制作的过程中,发现怎样的水果才是成熟的,怎样的水果做了拼盘后,还很好吃,那就要学会挑选水果,还要了解如何构图,水果有哪些切法,怎样的搭配更有营养等,来设计下一步的任务。
深入探究:实践创新,长新知
设计计划后,就要开始实践探究,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几大原则:
①贴近生活 从生活出发,留心身边事物,使学习素材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②保障安全 实践活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家居与户外实践活动需家长陪同,确保安全。
③团结合作 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合作,各取所长,增强交际能力,提升活动实效。
④拓展创新 活动过程中及时记录,开动脑筋,及时调整,发挥创意,例如:在《水果中的中草药》活动中,研究关于水果的防腐,能否拍视频了解水果腐败过程,并从中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过程的变化,还可以做防腐实验,对比雪藏与常温保存水果腐败的速度,从而得出水果储存小妙招。
展示成果:宣传推广,显价值
活动后的成果展示是整个过程的一次展示活动,在展示中,除了成果的介绍推广,还有探究过程的经验介绍,通过多元多面地展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是过程的回顾,还是一个推销自己劳动成果这或实在或虚拟产品的一个提升与学习的过程。
反思总结:及时调整,促成长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就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及时把想法记下,这样有利于下次活动的调整,及捕捉活动过程中的瞬间灵感,毕竟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才是最深刻的体会,而不是要到活动结束再去回顾,而活动结束时,就是我们把整个过程反思的一个梳理,运用讨论或形成报告等方式去呈现,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发自省的精神,增加学习动力。
第五步:多元评价 助推进
本课题的评价激励研究,包括:评价多元化、多样性、动态性等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全方位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更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评价内容多样化
创设允许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学会等待学生,允许学生试错,因而在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多样性,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设计有趣的评价手段,从而营造有利于探究的学习氛围。
(3)评价过程动态性
由于校本课程需不断完善,不断吸收先进的课程资源和文化,因此,评价过程也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整个过程,把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情况,也在这过程中进行校本课程的逐步完善。
三、成效
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基于至善德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增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
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入的研究,通过项目式学习,以导学案方式让孩子形成思维的好习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验生态自然的趣味性,感受统整课程的魅力,学会融合研究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发现生活的乐趣,且课程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是基于至善德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我校办学理念是根植生活,激扬生命,让孩子有机成长,让教育自然发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遵循学校理念,让孩子在自然教育中健康成长,学会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三是五步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深入师生,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知晓和认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五步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出完整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力、研究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善思善行的良好品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打造学校“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1]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J]. 潘香君. 江苏教育. 2017(01)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M]. 姜平. 2012(01)
[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017(11)
[4]迈向3.0层次的上海课程改革[J]. 江梅. 广东教育综合. 2019(01)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现状分析与实践探究[J].谢福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