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手工课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中职手工课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究

尚凤贤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威州镇 623099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前《手工》课程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探究,首先要求中职教师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邀请思政教师加入专业教师团队,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根据学前《手工》课程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前手工所蕴含的思政要素,以剪纸课为例,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前 课程思政 剪纸课 渗透 探究

一、中职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内涵

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政内容及“课程思政”的内涵,才可能在自己的专业课中主动融合,进而实施。否则将是盲人摸象,只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所以,教师自身要主动加强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提升自身的学识和道德修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中职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还要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教学中,用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用自身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教师的亲和力,让知识传递与情感体验在完美的融合中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心于课堂、钟情于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第七款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以丰富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各个学科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作为人师,“传道”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务必帮学生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宗旨,说到关键,教育的核心也是在于“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融汇于所有教学之中,将育人目标始终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地方式浇灌祖国的未来,让他们在党的温暖光辉下茁壮成长[1]。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领域掀起一场课程思政化的改革,通过具有艺术性的融合,使思政教育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形成大思政、大德育格局,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三全育人”实效,不是单纯“表演式”的设计,因此“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思政元素,选择合适载体,实现思政教育的功能;并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适时融入专业教学,而不是每节课,每个章节都要牵强融合。“课程思政”的成效是学生在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经过较长时间后的变化来呈现,不是像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能够在一次课一门课中直接达成。“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

二、邀请思政教师加入专业教师团队

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对思政内容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我校邀请思政教师分配到各个教科室,这样每门课程在制定教学进度表时,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调整课时,确定授课方式,因为如何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必须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探讨;另外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节课,具体落实思政课教学的某一个具体的内容,如何將“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在一起,集体备课、制作教学PPT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在专科课的某一个具体教学环节中找到一个或多个恰如其分的思政元素?这需要不断讨论,制定,修改和完善。虽然在上课时,是专业课教师站在讲台上,但前期准备工作中思政课教师的付出也是巨大的,这也就彰显了“大思政”意识。

三、主动探究专业课中渗透思政的方式、方法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且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不遵守现有的规矩,喜欢新的思考。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时,切忌简单的说教,要善于利用学生勤于动手的特点,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操作实践和劳动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乐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下面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手工基础》中的“剪纸课”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其内容覆盖了纸工造型、泥工 制作、布艺制作、综合材料手工、儿童主题情境设计、幼儿园平面设计与应用等,这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以及具备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 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最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等。

  剪纸课是中职学前《手工》课,第一单元,第二章节的内容,本单元以“三全育人”为教育理念,围绕如何培养“传承羌族剪纸手工工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一问题,以“学剪纸、会剪纸、传剪纸”为学习载体,以“探——学师、做——练师、传——做师”三晋级为学习过程,以传承民族文化、言传身教为思政要素,有效达成培养学生传承及传授羌族剪纸手工工艺的地域幼教工作者核心能力和热爱民族、热爱幼儿的教学目标。

    《剪纸》课程所体现的思政要素:

    1.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党和政府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剪纸是一门民间艺术,剪纸制作过程也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无论是人们剪的窗花、门笺花、礼花还是刺绣花,都可以起到装扮人们生活的作用,这是一种外在美。人们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又获得一种心灵的享受,使人的内在美得到升华。剪纸制作过程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剪纸》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剪纸制作的技艺,更要教育学生如何鉴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2.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非遗文化。“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在羌族剪纸非遗大师余德书老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余老师的剪纸强调“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工匠精神,让余老师的作品越发精美、也越发独特。她把多数时间都放在剪纸刀法练习和剪纸作品的创作上,几乎没有多少闲散时光。从长假到午休,她一直有条不紊地自我练习与提升。

剪纸虽说都是画、剪、刻等一些基本功,但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剪出精美的形象,表达心中的情感,实际上是个“技术活”。难得的是,余老师愿意琢磨。她觉得“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要钻研,生活很有意义。”她现在通过剪纸课和剪纸创新平台,正将这一民间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

3.寓德于教,发掘剪纸题材中的思政元素。如:在任务一初识剪纸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剪纸中直线、曲线的训练,结合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剪病毒,引申出钟南山等抗疫英雄,并教育学生要学会担当,并对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在任务三团花剪纸中,结合团花的寓意,引申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在任务六综合创作中,让学生通过剪纸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第一小组的作品体现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第二小组的作品体现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公平,第三小组的作品体现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诚信等,最后由12幅作品组成一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作品……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思政渗透内容,使之自然生动,有感染力。比如,在课程前期,主要讲授剪纸概述和作品欣赏,更多的体现的是艺术的美,这一阶段更多渗透的是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的中期,教授学生的是各种剪纸技法和技艺,这个阶段,可以更多地渗透非遗大师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課程后期,需要学生创作完整的作品,这个阶段可以渗透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教育。总之,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事先设置好可以渗透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的主旋律有机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做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

参考文献:

      [1]刘洋.“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分析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4期;

[2]杨奇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方法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