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解艳

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 陕西榆林 71930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会造成较大的生态破坏,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需要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与生态修复技术,保持水土平衡,避免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和预防,修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当下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对当前的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互相依赖,优良的生态修复技术,不但可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还能维护生态环境,更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优化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设计和工程结构,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综合修复,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

1.1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现如今,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发达,生态修复功能也更加全面,其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有机恢复可以帮助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的蓄水功能,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加强生态修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1.2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随水流失,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也随之降低,不但极大地阻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概率,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蓄水功能。蓄水量的持续增加不但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破坏植被

在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挖掘地面表层。在开展水利作业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的植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在表层土壤的挖掘工作中,为了避免表层地面被严重破坏,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加固地基。否则,在极端恶劣的天气环境,如暴雨等,雨水冲刷挖掘的施工现场,就会带走大量的泥土,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给水利工程的开展带来影响,也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影响。

2.2临时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烦琐、内容较多、工期较长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较多的设备、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通常在施工场所周围搭建临时的生活区,作为施工阶段临时居住的宿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临时居所的相关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结束某一阶段的施工作业后,需要及时拆除临时居住场地,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设临时居所时,由于施工填土的操作过于频繁,会对该区域土层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这片区域的土地稳定性进行加固,避免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拆除临时搭建的生活场所再进行加固和修复。

2.3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烦琐、内容较多的项目,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项目,就很容易出现多样化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会承受一定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进而引发塌方、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3.1加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力度

1)强化机制,加大投入。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关乎国计民生,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对水土保持事业给予有力支持。长期以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水土流失治理有所忽视,在水土保持方面投入资金有限。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立项中,在项目概预算中将水土流失治理费列入,通过设置专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水土保持工作资金到位。

2)实施分类管理和构建区域化治理格局。依据水土保持项目治理目标,并依照分类指导原则全面、积极开展工作,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并保证各有侧重。在实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过程中,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确保水土保持符合发展要求,以保证项目的社会效益。

3)全面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在施工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要对水土保持专项条款加以明确,确保施工道路沿线弃渣清运干净,做好整修工作,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石渣下降,弃渣需运输到指定渣场堆放。相关部门需做好检查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落实。

4)逐步开展生态修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实施生态环境大面积修复,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创新修复方法。

3.2保护土壤和表层种植土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土壤资源,土壤质量在生态修复中作用重大。传统水利工程中,施工易大面积破坏表层土壤,而在施工场地上覆盖施工弃渣会破坏原地表植物,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加大对地表植物和表层土壤的保护力度,以避免水土流失。

3.3优化边坡防护设计

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边坡防护环节至为关键,其设计质量会对工程建设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设计中,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方式多为铺设混凝土面板护坡、浆砌石护坡,这种形式有一定防护功能,但不利于植物保护。因此,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中应尽量采取喷混植生护坡方法。这种形式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更强,创造了周边植物生长良好空间环境,促进植物正常发育,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过程。同时,这种设计方式还可拓展护坡绿化面积,增强其观赏性,形成生态景观,对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3.4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在生态修复沿河生态系统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河流生态环境单一性的问题,这种河流生态系统易被破坏,应保证河流向着多元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保证河流连续性与连通性,使其在被破坏后可及时恢复。必要时需设置好复合断面形态,如主河槽、护堤地,施工条件允许则可提前设置好季节性河道。

3.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如果项目对生态影响严重,则需及时停工,找到生态破坏原因并做出合理调整。比如,可选择在施工区域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物,以保持水土、实现生态修复,区域生物覆盖适当增加,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问题。

结束语

生态修复指的是对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主要是借助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当辅助一定的人工措施,使其能够有序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因此,需要遵循和谐共存,循环再生的修复原理,进行科学的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尚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0,36(07):66-67.

[2]伏文兵,王凯.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9):181-182.

[3]刘功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220+222.

[4]何丽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