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邓凤玲

重庆市北碚区黄桷小学校 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课堂永远是个未知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为此,教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错误”资源;突破难点;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马上令其坐下,而不让其陈述理由。这样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不是无时处理,就是觉得无需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看似进展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我在进一步实践中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探究兴趣,呈现精彩课堂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中的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笔算中,我故意设井: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出示完题目后,我让学生自己读题、解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做好了。我请了一位学生汇报算法。生1:12×6=72(秒),72秒﹥1分,小东在1分时间内不能从一层走到家。还没等我让他们判断对错,全班齐答:对!“学生全都被题目蒙骗了。”我在脑海中思索着。但我还是希望有学生,哪怕是一位学生能有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说道:“认为他回答对的同学请举手。”除了几位没做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不甘心:“请再读一下题目,再想一想。”生2:老师,是这样的,没算错啊!我笑了笑,说:“是吗?那你们家在几楼啊,你们从一楼到自己的房间要走几层楼梯呢?”生3:我家在5楼,从1楼到5楼要走4层楼梯。生4:……“喔喔”,学生们恍然大悟,“走5层就可以了啊。”生5:如果走6层的话,就走到7楼去了。一个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我高兴极了:“同学们,那再算一算这道题,倒底能不能到家?”很快,喜悦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教室:“能!12×5=60(秒),小东刚好能到家。”学生兴奋极了。

如此的错误资源由学生而起,我没有立即给予否定,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下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善用“错误”资源,突破学习难点生成多姿课堂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它是由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这些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些及时的“错误”资源“化弊为利”,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有一大难点练习题:“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⑥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突破了难点,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借用“错误”资源,激活创新思维,共同成就课堂
  思维是艺术的体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思维创新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资源背后隐含着的数学思维和隐藏着的价值,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过程不正是师生教与学智慧的闪现吗?

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乘法内容中有一道练习:光明小学三(1)班有单人桌12张,双人桌18张,这个班级可坐多少学生?应该说这是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他们很快列出了算式:18×2+12=48,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算式:(12+18)×2=60,全班同学一致否认,出错的那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微笑着请出错的学生讲讲解题思路,他轻轻地说:“我把这些桌子都看成了双人桌。”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位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12张单人桌也看成了双人桌。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位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2+18)×2-12=48。这时,同学们不禁为他鼓起掌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回答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位学生虽然刚开始的解题思路出现了错误,但教师没有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让他在自己讲解解题思路中激活思维,激发灵感。实际上,这是一个思维分析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思辨得出正确的方法,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见,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能够让解题中的错误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人说:“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也有人说:“学生出错之时,就是老师出彩之时”。看来,错误的确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面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动态生成的“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其闪现创新的火花,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朱巧琳《让“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小学教学参考》2016.10

[2]郑小兰《当错误出现时》《中小学数学》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