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团委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团委工作中的应用

郭玲伊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四川 成都 610500

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丰富的心灵和巨大的潜能,我们老师需要做的便是将其内在的良知与潜能唤醒,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熟知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内心的欲求阶段。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这一理论对于加强团委建设,唤醒学生内在的灵性和欲求,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61ac7a5835b11_html_521b1bcdf32db6fa.jpg

一、付出关爱,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部分家庭在“吃”“穿”“住”“行”等生活都不存在问题。在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学生的生理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更多的便是对安全需要的追求。学生时代,更多的便是在校学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学生安心学习的基础,是全校每一名师生都应共同努力创建的。

在部分中小学校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伤害学生的身体;二是侮辱学生的人格;三是变相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应及时调整心态,冷静思考对策,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而进行得当的惩戒教育。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当避免使用暴力或过激手段解决问题,要使自己始终在一种积极乐观、平和的状态下与学生相处。

2017年,全国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之间通过蓄意或恶意等手段,实施欺辱造成伤害的校园事件较多。例如“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江苏无锡女生遭羞辱、打耳光、扯头发被围观哄笑”、“湖南女生在不到100秒视频中被掌掴32次”等。通过媒体获知,有些情节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现今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姊妹、玩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学生,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对待的时候,会变得不相信社会,不敢表现自我,不愿参与社交生活,不能保护自身安全。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学校的心理老师共同协作,在各班设立一名安全委员,每日统计各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本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团委老师、心理老师汇报,及时处理。我们学校安全委员的设置,大大降低了校园内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概率,分担了班主任老师的担忧,同时也锻炼到了学生干部,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

二、搞好团队建设,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每个人就会有一种为他所需要、为他人所接受的倾向。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友谊,在小团体中有得一席之力。搞好团队建设,创建良好的团队氛围在团委工作中至关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对学生既要严格又要亲切。渗透爱的教育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也是一种期望、更是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心的需要转化成行为的动力。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之处入手。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是否按时就餐;学生干部中午加班工作,是否会影响他下午的学习;学生干部身处的部门,是否能最大的发挥其才能。在学生会团委会成立以后,每一名学生干部都会认真填写一张“干部个人风采表”。作为团委老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认真研读学生干部的风采表,了解其基本情况,快速了解哪位同学有管理能力,哪位同学有主持能力,哪位同学字写的好,哪位同学会画画,在哪个的岗位才能发挥好他们的专长,才能唤醒他们的内在潜力,这也是对他们爱的表现。后来,安排学生干部利用课间间隙,统计所有学生干部生日,并在每月初向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发放节日贺卡。一名学生干部将收到的贺卡照片分享到朋友圈中说“学生会真温暖”,薄薄的一张贺卡让学生心生温暖和心存感激。所以,良好的团体和文化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热爱生活。

三、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

当生理、安全和爱与归属的需要都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尊重需要开始占主导地位,支配学生的学习生活。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具体包括对地位、名誉、声望、赏识、威信等的期望;另一方面是自尊,具体包括对充满自信、获得本领实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 学生也渴望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都希望被他人重视,期待获得教师的赏识与肯定。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采取单一化的教育评价方式,他们仅仅按照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教师只关注了优等生的自尊心,而忽视了后进生自尊的需要,甚至以体罚、讽刺等方式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进步的内驱力,当学生的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作用,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上进。反之,当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抗议的方式来调整心理的平衡,这将会导致消极的后果。在团委会、学生会干部成员中,也有一部分同学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虽然他们成绩不是最好的那一波,但是他们在工作上的付出也是不可忽视的。也许他们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有着出色的主持能力;也许他们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有着很好的组织能力。对于这类学生,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应付出更多的热情来关心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差异,善于随时寻找捕捉他们在学习上和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因此,对于不同内心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自尊需要。

四、为学生提供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需要

“老师,我们不要证书,我们要刷存在感!”,总是有这么一群学生让人感到骄傲,他们不求物质上的奖励,只希望有一个机会可以展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得到大家的肯定,实现自我需要。

2016年上期,在一次学生干部大会上,有一名学生干部无故缺席。三天后,我收到这名学生干部的辞职信。大致内容是说,感觉在学生会的这段时间她无事可做,没有得到锻炼。看署名,名字很熟悉,但我竟然对不上面孔。的确,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学生干部。这封信,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在平时的学生工作安排中,并没有顾及到每一名干部,有时候为了快速完成工作,总是习惯性的抓那几个得力的同学,使得一些部员错失了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无法实现自我需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为了顺利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关注的大多是平时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学困生,中间部分的学生总是容易被忽视,长久以来,有一部分同学因不被关注而无所事事,最终学无所获。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次恰如其分的激励,会使得学生信心陡增,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个人能力、态度、兴趣与需求发展都处于启蒙期。我们可以从学校、社团活动、各项团委工作中了解到他们的兴趣、性向、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作为老师,应当针对其心理需要,唤醒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学生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样做,学生需要的层次是低的,既有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也有可能是追求教师进行一次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还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我们要做的便是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学生当前需求,了解他们的现状,有意识的去唤醒学生的灵性和欲求,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

学校团委工作多且繁杂,要做好做细,多亏这群学生干部。团委工作3年以来,也有不少老师跟我说,团委活动太多,干部工作太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够碎片化安排自己时间,高效率学习,让学习工作两不误。当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面面俱到。在家庭教育中,越是包办的家庭,教出的孩子就越是懒惰和依赖。在团委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开展工作的老师都觉得搞这些活动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话,那么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又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所以我们在团委工作中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给学生干部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也许他们并不完美,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都是在不好中寻找更好的办法吗?视而不见,知而不言,资源支持,坚强后盾,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是团委工作中唤醒学生潜能和灵性的实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