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探究

张辽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如今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远未消除,就业问题依然突出。基于此,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就业;影响;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新冠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也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高校应坚持从“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出发,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相关决策,根据教育部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打造全员参与工作格局,构建“三心 + 三精”工作体系,创设特色工作品牌,审时度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克服重重困难,牵住“牛鼻子”,突破“卡脖子”难题,保质保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1.1 在政府层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仍有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未就业, 再加上202年即将就业的909万毕业生,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不少高校毕业生将会面临马上毕业即将失业的尴尬窘境。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与大学生能力、就业需求、就业预期等相对应的岗位有限,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条不畅,企业发展艰难,经济下行,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1.2 在产业与企业层面

我国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企业的改革转型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对于高校来说,一直以来高校不够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欠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1.3 在学校层面

相关调查与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急人才培养方向与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从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造成阻碍。除了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外,高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也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观念指导以及人职匹配信息沟通等不够全面与充分,使大学生的就业效率与就业质量得不到保障。

1.4 在学生个人层面

大学生就业受阻还与其各自有很大关系。优秀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修养、正的职业观念与职业规划、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储备都是保障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但据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能力缺少衡量与评估,对职业发展缺少规划,同时也未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与就业观念,这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与规划更加不清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率进一步降低。

2 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对策分析

2.1 政府举措

首先,通过加大对中小型企业以及自主创业者的支持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营造公平的市场环节,有效促进消费,带动市场经济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其次,要扩大宏观经济有效需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信息流动,有效改善当前的就业状况,提高大学生群体就业率。同时在当前背景下,政府还应进一步引导、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创新,要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率,让高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就业能力。政府应当协同高校一起加强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能更快速地适应当前形势,有效解决就业难题。

2.2 高校措施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地研判当下国内就业形势,尽早、及时、全面部署落实就业工作。 一是探索性地构建以学校主管就业领导+就业部门+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为主的四级联动就业指导体系。汇聚全员力量获取各种就业信息,积极寻找空缺岗位,拓宽就业门路,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尽最大努力促成毕业生尽快顺利就业;二是辅导员和指导老师要动态性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惑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分类指导,最大程度地督促毕业生及时顺利就业。

2.3 企业和社会举措

企业和社会也要树立对大学生群体的正确认知,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要消除对性别、年龄以及地区等方面的歧视,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为大学生提供资源、平台等方面的支持,让大学生的就业有所保障。

2.4 强化学生实践锻炼,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自高校毕业生就业采用“双选制”以来,许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之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越来越大。 选人除了看个人品行之外,更加看中的就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可通过毕业生提交的求职简历大致可以判断求职者的实际情况,通过面试这一环节可进一步核实其真实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实践经历少、综合素质低、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 今后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 努力将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提升专业技能、拓宽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严格落实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开展实验、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着力改变以往求职过程中竞争力弱的被动局面。

2.5 媒体方面

研究与实践证明,媒介传播对政府决策以及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就业报道在披露就业信息、解读就业政策、推动就业观念转变、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和教化、影响职业心态和职业抉择、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媒体也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作用优势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如媒体可基于客观性、导向性、真实性等原则对就业政策进行解读,对就业信息进行传送,帮助大学生及时、全面了解市场就业信息,使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就业规划。同时媒体可通过及时、准确、客观的解读与传送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与良好的求职心态,防止大学产生消极、悲观等负性情绪,为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提供帮助。

2.6 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在国家“双创”活动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尝试性地自主创业。 各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同时,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或推荐有一定实力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蓄积创新创业的实力,为今后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可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来, 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最终实现自主创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实挑战,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层面形成多级联动指导模式,全员参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新动向,着力提高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科学指导高校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

参考文献:

[1] 侯春秀.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的实现路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177-178.

[2] 刘晓年,曹晓东.关于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精准就业[J].中国就业,2020(08).145-146.

[3] 尚亿军,彭自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9).155-156.

[4] 刘丽红.基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精准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