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健康监测手段现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军人心理健康监测手段现状初探

肖家赋

武警指挥学院 天津市 3003250

摘要:本文围绕军人心理健康监测对军队选拔高素质人才、基层部队预防自杀管控、能否圆满完成执行任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突破口,进而提出了目前军队心理健康监测手段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待于军队相关部门重视心理健康监测工作,为部队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 监测手段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部队任务的日益增多,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给官兵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时有发生。因此,官兵心理健康监测就成为了了解掌握官兵心理状况、增强心理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军人心理健康监测的重要作用

1.心理健康监测已成为军队选拔高素质人才的强力保证

当前,世界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监测,特别是在军队人员选拔使用前都要进行必要的监测评估,且都形成了较为完备心理健康监测标准和方法,例如人格测验、智力评估和动机兴趣测试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官兵的价值观、人格特点、能力测试也成为了我军心理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选拔积极向上、心理素质好的军队人员意义重大。

2.心理健康监测已成为基层部队预防自杀管控的重要手段

军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监测就体现出了较好的服务部队效能,而被各级逐渐重要起来,并在1999年普遍开展了团体心理健康普查,并研发出全队第一代心理健康测查量表,心理健康测查率就达到了88.3%,开创了全军大规模群体心理健康测查的先河。通过心理健康监测,可对官兵心理问题存在与否、程度如何进行基本判定,帮助官兵提高自我认识,提高基层部队预防自杀管控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为部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大量的实践证明,运用心理健康监测为新兵心理问题及疾病的筛查和退兵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官兵此类问题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官兵身心健康、有效预防自杀问题、维护部队安全稳定、提高战斗力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3.心理健康监测已成为判定官兵能否执行任务的重要依据

2006年,全军首次使用心理健康测试为维和部队官兵进行精神疾病特质、个性心理倾向测试,将冲动性、强迫性、偏执性和攻击性等个性心理倾向指数偏高的官兵个体确认出来,为维和部队人员筛选的提供了数据参考,在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提高战斗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军队作为国家主要武装力量,急难险重任务多,对参战官兵心理素质要求高,更需要平时的心理健康监测数据作为参战人员能否圆满完成任务的重要依据。

二、军人心理健康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监测手段虽然在心理服务中能有效地提升人才选拔水平、对发现有心理问题人员效果明显等长处和优点,但由于军队遂行任务的突发性和任务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部队专业心理工作队伍的人员匮乏等因素,导致官兵心理健康监测还不能实现全员覆盖、全域监控、全程服务,致使为聚集备战打仗的巨力推动作用不够凸显。

1.监测实施的全过程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心理健康监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是由于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同时心理健康监测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设备运行情况、施测者的技术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量表监测的过程需要创设相对安静的封闭空间,以免受外界因素或受测者之间过多干扰。同时监测结果还需要与日常表现相互印证,才能确认结果,如果不想符合,还需要进行回访,致使结果认定要延迟一段时间,影响效率。此外,在监测过程中,对施测者的技术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施测者不仅要掌握心理监测的相关专业知识,并接受实际心理机构的培训,对心理健康监测手段的特点和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要了解心理健康监测手段的基本特征,如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指标。但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监测过程中,由于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施测者的监测能力有好有坏,使心理健康监测的效果在基层运用中大打折扣。

2.监测结果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倾向

不论是量表监测还是投射监测,都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性说明。心理健康监测结果的解释正确与否,一方面要看对所做的具体监测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验施测者对受测者的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论更贴近与受测者现实情况。然而,在实际心理监测过程中,很多人把分数作为一个绝对标准,而排除了其他非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根据分数下定论,导致解释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倾向,如果该施测者心理专业素养和从业经验丰富,结果影响不会很大,但就目前武警部队心理专业队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施测者还停留在身兼数职上,心理专业素养缺失,造成解释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使受测者受到不可逆转的心理误导。

3. 受测者主观想法对监测数据产生较大影响

无论是量表监测、投射监测还是反馈监测,都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受测者的主观意愿对监测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量表监测体现较为明显。监测会随着受测者对结果的期待,而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受测者不想把真是意愿表达出来,他可以在量表中都选择好的或坏的方面,或者本来正常的填写成不正常,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虽然近几年心理工作者对量表进行了有针对性调整和完善,比如增加题型的相似度、同样的题在不同的位置出现等等,但很难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投射监测也有类似情况。反馈监测这方面效果要比量表监测和投射监测好一些,但由于仪器不方便携带、团体监测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在基层心理健康监测中运用不多。

由于心理健康监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针对心理健康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军队各级心理工作服务部门也在不断研究探索新时代心理健康监测的新路子,不断改进调整心理健康监测手段的科学性,提高心理健康监测设备的效能性,进而为提高心理工作服务聚焦备战打仗、提升为战、向战、言战方面的贡献奠定坚实地心理基础。

作者:肖家赋,1974年生,吉林辽源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军事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军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