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恒升中学 638011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学生全面培养背景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与智育教育同样重要,科学的体育教学对磨练学生顽强意志品质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游戏与体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化联系,在具有对抗性的体育游戏开展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得到提升,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一。基于此,本文围绕初中体育游戏对抗性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对抗性教学;小组合作;策略
课程标准改革明确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学,重视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学习的观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形式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有趣的集体运动,通过对抗、合作和竞争能够有效激发起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对抗性体育游戏中,并不是要求学生之间真的进行肢体上的对抗,而是通过有趣、安全的小组合作的力量以技巧和智慧取胜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肢体协调性和韧性,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还能够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对抗性体育游戏的概述
通常来讲,对抗性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角力游戏和摔跤。角力游戏有拔河、拔腰、顶牛、掰手腕等等;摔跤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角力游戏,对运动者的要求较高,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装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对抗性游戏,并将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视为核心目标,常规的对抗性体育运动并不适宜,不但学生不具备专业的体育运动技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无法突出体现小组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将足球、篮球、拔河等运动游戏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二、初中体育游戏对抗性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挖掘学生兴趣倾向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是否围绕学生开展,内容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都是教师应当引起重视的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通过对抗性体育游戏顺利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不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倾向,指定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初中学生对新奇的游戏形式更感兴趣,教师则要以此为切入点,创新教学形式。例如,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每组3-4个人,再将各个小组整合为两个大的组,每个小组的成绩将整合进所属的大组内,以此形式开展小型的篮球接力比赛。接力比赛以篮球场半场为游戏场地,大组A和大组B内所属的小组两两对决,每组比赛时间为3-4分钟,在时间内不管是否投进球得分时间到都要换上下一组,最终将每个小组的得分进行整合,大组得分领先则获胜。这样的游戏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其竞争欲望,并主动团结小组和所在大组的其他成员,学生在过程中会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有利于小组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基础,课堂氛围的和谐能够推动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团结,强化其合作和整体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交流和沟通,并且教师要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以自身情绪带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例如,在拔河游戏中,教师在讲解完游戏的规则、技巧和注意事项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小组内讨论时间,学生们围绕游戏取胜的战术展开讨论,给每位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在不同的游戏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使小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做到劲往一处使。在游戏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战术进行点评,使他们在实践反思中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及时调整合作关系,期待下次游戏。
(三)落实课后反思,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开展课后反思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自身和本小组在游戏中的合作表现,说出优势和不足,教师再给予可观评价。其次,教师要将鼓励传达到每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鼓励,能力强者帮助弱者,弱化自身的个人主义精神,将小组视为有机的整体。
结束语: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学科本身,而是要以学科为基本出发点,不断辐射和衍生出新的教育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的游戏对抗性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对抗性游戏内容,并在过程中不断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振. 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作用与策略研究[J]. 魅力中国, 2015, 000(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