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整体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

郑晓慧 张燕辉 陈美玲 周楠 陈丽霞

永春县医院 福建永春 362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自发性SAH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开展整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自发性SAH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整体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类由不同因素导致的以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1-2]。本病发病较为突然,依据致病因素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类,其中非创伤性SAH即自发性SAH,本病的发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相对较高,出血量较大者会出现谵妄、意识障碍、癫痫等情况[3],疾病致残与致死风险均较高。诊疗中发现,SAH患者预后效果除却受到出血量、基础疾病与患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相关[4]。因而积极防控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近期对部分患者开展了整体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并发症预防效果,协同促进诊疗工作开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自发性SAH患者86例,男女各27例、59例,年龄44~71(58.17±3.42)岁。纳入标准:经由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变史者;既往认知功能正常者;患者及家属对诊疗与护理工作配合度较高者。排除标准:合并神经功能缺陷性病变者;临床治疗无法耐受者;再出血入院者;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组间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遵医嘱开展护理服务,完善用药、给氧、病情与体征监护、体位等护理工作,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协助其开展检查工作,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救治工作。

研究组开展整体护理,①病室管理:安静、温湿度适宜是保障患者休息质量的关键,护理人员结合患者需求调节病室温湿度,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调低病室内各仪器的音量。帮助患者调整适宜体位,侧卧位时可于腰背部垫软枕,提升舒适度。②认知干预:患者处于昏迷阶段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与安抚工作,向其详细介绍患者病情与治疗方案,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患者意识清醒后,做好情绪安抚工作,介绍其病变情况,以较为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发性SAH的特点、临床治疗、预后等情况,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改善患者顾虑,同时通过播放轻音乐帮助患者放松。③生命体征监护:开展持续性的生命体征的监护,同时做好四肢血运、穿刺部位皮肤等的观察,穿刺拔管后需要予以沙袋加压处理。做好患者皮肤状况的观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皮肤按摩护理,必要时可采用气垫床,降低压疮风险。患者卧床期间须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规范进行相关操作,加强患者局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④头痛干预:头痛是本病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护理人员可通过注意力转移、局部按摩或冰敷等方式缓解头痛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干预。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新发感染、压疮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率比较(例 %)

组别

脑积水

脑血管痉挛

再出血

新发感染

压疮

总发生率

研究组/43

0(0.00)

1(2.33)

1(2.33)

0(0.00)

0(0.00)

2(4.65)

对照组/43

1(2.33)

2(4.65)

3(6.98)

1(2.33)

2(4.65)

9(20.93)

c2






4.374

P






<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神经科诊疗中自发性SAH患者趋于常见,属于突发性脑血管病变,因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普遍较为危重,具有极高的残疾率与死亡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较重[5]。在临床常规护理中,围绕医嘱开展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相对被动,而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整体化需求为目标,针对性与主动性较强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接受了整体护理干预,病室管理中结合患者休息需求进行病室内各环境因素的干预,降低外界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提升舒适度,从而保障患者休息与睡眠质量。认知干预围绕患者及家属开展,主要目的是提高其认知水平,消除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对诊疗工作的配合度,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对疾病控制造成的影响。生命体征监护是自发性SAH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从多方面进行监护,有效掌握患者病情程度[6],通过针对性干预改善预后。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护理干预在并发症预防方面的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效果理想,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霍珍珍,裴永菊.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病人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2):4463-4465.

[2]郑月秋,张爱萌.系统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59-260.

[3]王徳征,张辉,庞硕,等.1999-2015年天津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9):898-904.

[4]史红梅.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11): 172-173.

[5]彭景芳,田婷,冯珍珍,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5):1770179.

[6]李润峰,王万卿.血清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2,28(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