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急救中心 214200
【摘要】目的 讨论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复苏成功率的各种因素,不断完善心肺复苏的质量。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150例心脏骤停患者,比较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0例纳入研究的样本中,男性占较大比例99例(66%),现场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仅为40%,ROSC率为32%。现场获得心肺复苏ROSC率为26例(54.2%)高于与未获得心肺复苏的ROSC率为22例(45.8%)(P<0.05)。结论 第一目击人员立即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提高ROSC及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影响因素;成功率;
心脏骤停是由于缺氧、电解质异常、低血容量、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重要脏器(比如脑)缺血、缺氧导致的临床死亡状态。临床表现为听诊心音消失、触摸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等[1]。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死亡。因此,本文对2019年5月~2021年6月15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因素,为不断完善院前心肺复苏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9年5月~2021年6月院前心肺复苏150例心脏骤停患者 ,其中男99例,女51例,年龄范围 10~85岁,平均(54.9±18.28)岁,心搏骤停时间 3~20 min,平均(8.7±3.9)min,医院至现场距离为 1~15km,平均(4.8±1.3)km。
纳入标准:
①符合相关指南心搏骤停诊断标准;
② 突发意识障碍或丧失 ;
③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 ;
④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①家属放弃抢救的患者;
②病例资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急救医生到达事发现场后,首先确认周边环境安全,然后立即评估患者脉搏、呼吸、大动脉搏动等生命体征,使患者放置心肺复苏体位,清理呼吸道,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根据相关规范指南,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予以面罩吸氧或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整个过程中胸外按压不可停止,若患者未置入高级气道,则保持按压与通气频率为30:2,若已置入高级气道,则保持每6秒通气一次。定时检查患者脉搏,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电击除颤,同时可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1mg ,每3-5分钟静推。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大动脉搏动、心音、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进行记录。 应及时予以脑外伤患者外敷冰帽,防止加重脑组织损伤[2]。实施心肺复苏30分钟后,患者自主循环未恢复,则应停止抢救。出现大动脉搏动、意识恢复、呼吸恢复则视为抢救成功。
1.3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自主循环是否恢复,心脏骤停持续时间,第一目击者是否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持续时间等[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病例为99例占66% ,女性病例为51例占44%,患者年龄分布为10~85岁,现场接受心肺复苏比例比较高占40.0% ,所有研究对象中,ROSC率为32 .0%,随访存
活率为18.67%。见 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项目 数量 |
年龄 54.9±18.28 性别 男 99(66.00) 心脏骤停时间(min) 8.7±3.9 出诊时间(min) 9.78±9.32 现场心肺复苏率[n(%)] 现场复苏 60(40.0) 自主循环恢复率[n(%)] 自主循环恢复 48(32.0) 转归 [n(%)] 存活 28(18.67) |
2.14现场复苏情况与Rosc关系
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患者ROSC率比较未进行心肺复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ROSC率与现场心肺复苏的关系[n(%)]
是否进行现场复苏 项目 未现场复苏 现场复苏 总计 X² P |
复苏后ROSC 无 90(60) 60(40) 有 22(45.8) 26(54.2) 48(32.0) 5.902 <0.05 |
3结论
心脏骤停分为三个抢救阶段:第一阶段为电生理障碍阶段,心脏骤停后4min内,及时抢救,可使心脏恢复;第二阶段为循环障碍阶段,心脏骤停后4-10min内,有效进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第三阶段为代谢障碍阶段,为心脏骤停10min后,该阶段提供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外,应纠正患者代谢障碍[4]。本研究中,急救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为9min,处于循环障碍阶段。本研究显示,现场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仅为40%,ROSC率为32%。现场获得心肺复苏ROSC率为26(54.2%),未获得心肺复苏的ROSC率为22(45.8%)。可见普及心肺复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应用.提高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提高ROSC及存活率。
参考文献
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2):154-158.
吴德根,李明华,叶继,许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2019,(5):114-115.
何瑞东.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家有孕宝,2021,3(6):176.
刘霖敏,王国涛,王海虹,陈金良,林妙青,卢中秋.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78-81
单位:宜兴市急救中心
科室:急救科
姓名:杨 青,女,43岁,主治医师
邮编:214200
地址:宜兴市兴业路1120号
电话:17768318238
联名作者:徐 立,男,30岁,医师;
周斌捷,男,29岁,医师;
董 鑫,女,31岁,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