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在基层医院老年人安全拔牙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心理调节在基层医院老年人安全拔牙中的作用

高天娇 张玉林 通讯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京北医疗区红山口门诊部 10009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调节在基层医院老年人安全拔牙中的作用。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入院拔牙的5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组25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法实施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基础上实施心理调节,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情况、护理满意度实施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都比常规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常规组高,P均<0.05。结论:在基层医院老年人的拔牙中,根据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实施心理调节,可确保拔牙工作安全地完成,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拔牙;心理调节;抑郁;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拔牙病例也随之增大。因老年口腔患者多伴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这些疾病的存在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拔牙的安全性[1]。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如何确保老年安全拔牙也成为了当前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拔牙期间易对口腔部门组织产生影响,使其受损,引起疼痛、肿胀或者出血等,故患者避免不了会出现负面心理,如焦虑、恐惧、担忧、抑郁等,鉴于此在老年安全拔牙中加强心理干预也变得尤为重要[2-4]。本文抽选25例老年人作为干预组,采取了心理调节,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入院拔牙的50例老年患者。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均满足拔牙适应症,年龄≥60岁,可耐受;临床资料齐全且真实;知晓研究内容,可配合完成研究,签署同意书。研究满满足医学伦理学要求。2)排除标准:血压和血糖控制较差者;有凝血障碍患者;存在拔牙禁忌症患者;既往有精神障碍者和语言认知障碍者;并传染性、血液性疾病者;中途由于自身原因退出研究者;资料不完整者。随机数字表法划分50例患者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范围60-82岁,平均年龄值70.12±2.12岁。干预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60-81岁,平均年龄值70.11±2.09岁。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组间结果有比较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按照医嘱将拔牙情况告诉患者,在拔牙前做好准备,在拔牙期间配合医师完成操作,并在结束后告知其相关事项等。干预组实施心理调节,详细见下:1)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对口腔进行常规检查,明确拔牙方案。在手术前使用洗必泰进行漱口,以无菌为原则消毒铺巾,备好拔牙所需的相关器械、急救药物和氧气等,根据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实施对症处理。2)加强和护士之间的交流,告诉患者拔牙属于口腔常见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手术执行者技术过关,经验丰富,这种手术不会产生严重不适感,且不会加重基础疾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拔牙流程,以便患者对拔牙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保持耐心的态度解答患者疑问,告诉其做好心理状态,和患者之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真实想法以及内心困惑,予以针对性的鼓励以及疏导,以改善其负面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待治疗。3)在拔牙期间,陪同患者一同进入到拔牙室,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根据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实施合理的麻醉处理。在拔牙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体征以及面色等,可经紧握患者的手或者轻拍其肩膀等予以安抚,以便患者能够获得依靠,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诉医生,同时协助医生采取措施处理,保证拔牙可顺利完成。拔牙时可采取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完成拔牙以后,告诉患者拔牙已经顺利完成,以消除其焦虑、恐惧或者担忧等负面心理,根据医嘱及时将患者送回至休息室,告诉患者和其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可将拔牙方面的内容制作成为小册,发放给患者和其家属,比如术后药物的使用、创面管理以及饮食方案等,以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拔牙行后续工作引起重视。以电话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根据恢复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心理状态以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为主实施评价,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实施评价,各量表的项目分别为20个,超过50分表示有抑郁或者焦虑心理。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价,总分值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专业软件SPSS19.0完成处理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即(61b1bae46f45d_html_874ac15ee61cac69.gif ))代表计量资料,以t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代表,以x2比较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通过软件的比较分析可知,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都低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常规组高,两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分)61b1bae46f45d_html_874ac15ee61cac69.gif

分组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干预组

47.32±1.21

47.01±1.23

90.23±3.01

常规组

50.21±2.12

50.19±2.01

73.23±4.39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其精神以及心理特征也存在着特殊性,拔牙所致创伤和恶性刺激,很容易使老年患者出现负面心理,害怕拔牙治疗,拔牙所致负面心理状态,可使患者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比如分泌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或者肾上腺素等,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造成患者心输出量、心率或者心肌收缩力增加,血压上升等,继而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者还会加重病情[5]。因此对拔牙的老年患者实施心理调节非常有必要,在拔牙前和拔牙期间予以心理疏导,可降低心率、血压出现的较大波动,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心理调节,经过正确的心理暗示和交流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可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紧张、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心理,便于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以此在源头上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6]。除此之外,在拔牙期间整个动作必须轻柔,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所用拔牙器械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晃动,以免患者内心发生波动,影响拔牙操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心理调节的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都比常规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

综上言之,在基层医院老年人安全拔牙中实施心理调节,可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有利于拔牙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晗,孙欣怡,马绍骏,等.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拔牙围术期的心理状态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3):652-656.

[2]张华玲.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43例老年口腔拔牙患者的护理有效性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7(8):104.

[3]吴成萍. 心理护理指导在老年口腔拔牙中的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19,6(14):132.

[4]王翠英,敖静,刘晓菊. 老年患者拔牙安全性的分析与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1):22,24.

[5]张睿,张玲阁,李喜红,等. 微创拔牙对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J]. 口腔医学,2017,37(3):223-226.

[6]戚向群,王晓燕,傅春红,等. 老年人微创拔牙的临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