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预防管理及护理预防方案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预防管理及护理预防方案构建

谭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调查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情况。方法 :综合Caprini和问卷统计分析法,对病人和护士开展调查。结果:综合预防管理后血栓发生率下降,护士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建立全院范围的综合预防管理体系,可有效降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护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这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预防管理尤为重要,预防DVT的发生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医疗机构对VTE 预防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临床护理人员预防VTE的报道较多,但对患者VTE 认识水平、依从性及随访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论文拟结合我院血管外科的VTE患者和护理情况,探讨VTE的综合预防雨护理预防方案构建。

1 研究对象

1.1 病人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血管外科病人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住院病人820例,其中2019年尚未完善血栓预防管理前的住院病人326例,男142例,女184例,年龄(60.12±10.26岁);2020年我院实施血栓预防管理后的住院病人494例,男235例,女259例,年龄(61.46±11.71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士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我院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ICU、妇产科5个科室的100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研究人员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本调查者。排除标准:实习生,进修生,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者。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岁~34岁,护士54名,护师40名,主管护师6名。

2 综合预防管理

2.1血栓风险评分工具 以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血栓预防指南中提出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表作为医院血栓管理的评价工具。该模型已经过国外和国内研究的广泛性验证,能够在内外科等人群中预测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其评估时间为病人入院时,发生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2.2 建立血栓报告制度 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时,责任护士进行血栓评估,评分≥3分或入院时已发生血栓者,将病人信息传报至护理部高危传报系统。发生血栓者,按发生血栓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组织护士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进行网上传报。

2.3 落实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级别预防措施 依据相关标准,不同血栓风险级别给予相应的措施。低危:无须特别措施,尽早活动;中危:告知、宣教(戒烟、增加活动量等)、穿抗血栓弹力袜或充气压力泵、根据医嘱抗凝;高危:告知、宣教(戒烟、增加活动量等)、穿抗血栓弹力袜或充气压力泵、根据医嘱抗凝;超高危:告知并签字、宣教(戒烟、增加活动量等)、高危随访监控、观察肢体循环及全身情况、穿抗血栓弹力袜或充气压力泵、根据医嘱抗凝。

2.4 跟踪检查与指导血栓预防质量 护理部成立血栓质控管理组,各科室有血栓护理质控员,并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具体为责任护士每班随访监控超高危病人肢体循环情况并记录;科室血栓护理质控员、护士长到病人床边了解病人血栓的危险评估、护理措施等是否正确及落实情况,并对责任护士工作予以评价、指导;总护士长3d跟踪检查1次,提出指导意见并签字。通过高危传报系统,护理部接到报告后,血栓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到科室了解情况,重点了解血栓评估是否准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措施是否有效,每周进行评价、检查和指导。

2.5 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理念 基于对全院护士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知信行的调查,发现护士在掌握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明确自身在参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作用以及根据病人病情变化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分析护士仍然存在知识欠缺、预防意识淡薄、预防行为水平较低的现状。加强对临床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求各科室组织学习。通过规范的培训、学习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使预防为主的理念植入护士心中。

3 评价及结果

3.1 评价

病人方面 住院病人中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5分及以上为超高危。超高危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DVT、肺栓塞。

护士方面 对选取的 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

3.2 结果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

3.2.1 2019-2020年血管外科住院病人血栓高危程度比较 通过病案室查阅,回顾性病例分析2019年我科住院病人资料,得到血栓高危者(即评分≥5分)共117例;2020年我科住院病人血栓高危者通过高危传报系统 共 169例。两年血管外科血栓高危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住院病人中血栓高危病人情况比较

年度

住院人数

血栓高危者(例)

血栓高危病人比例(%))

2019年

326

117

35.89

2020年

494

169

34.21

注:χ2=1.076,P=0.295


3.2.2 2019-2020年血管外科病人血栓发生率比较 2020年住院病人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说明通过建立全院范围的综合预防管理体系,可有效降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见表2。

2高危病人发生血栓情况比较

年度

住院人数

形成血栓(例)

血栓发生率(%))

2019年

326

2

0.613

2020年

494

1

0.202

注:采用 Fisher确切概率法,P=0. 043


3.2.3实施综合预防管理前后护士知识水平比较 2020年护士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得分28.02分±0.15分,较2019年(23.16分±0.16)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3,p<0.05)

4 VTE护理预防方案的构建讨论

4.1 健全预防管理制度 落实对高危病人按病情及时评估措施,将每次评估记录在护理记录本上,评分变化或下肢有异常时及时网上传报等,这些预防监控措施的实施可增强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发掘护士的工作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网上传报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使血栓管理工作逐步从经验管理过渡到规范的流程管理,使管理者能够充分参与血栓管理的每个环节,提高护理管理的实效性。院内血栓信息集中网上传报,护理部对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护理质量跟踪,使血栓监控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使血栓的预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4.2实施血栓预防管理,开展血栓危险评估工作 提前对有血栓发生可能的病人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早期识别不同病人发生血栓的不同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血栓发生。与过去血栓的预防相比,通过利用风险评估工具,护士对有血栓危险尤其是高危病人做到早干预、重点关注,具有预防时间提前、措施更有针对性等优点,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4.3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对护士进行定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其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危险人群的分级,提高血栓预防与护理的理论知识;通过培训、会诊等形式对病人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护士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化血栓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晓涵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预防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5(9)

[2]张馨,倪叶彬.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预防及院后管理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10)

[3]李静等.综合运用护理体系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