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颈肩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进行刺络拔罐配合刮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单纯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刺络拔罐配合刮痧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刮痧在颈肩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颈肩综合征;刺络拔罐;刮痧;临床效果
颈肩综合征是颈部、肩部、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以至臂肘的肌筋并联发生酸软、疼痛、乏力感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候群的疾患[2]。颈肩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常和身体素质、职业、生活习惯、寒冷有明显关系。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更显著,被临床广泛应用,且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因而我院针对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分析刺络拔罐配合刮痧在这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43.13±5.71)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43.25±5.46)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辩证选取穴位,实证施以提插泄法,虚证施以提插补法。针刺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3次,每次间隔1d。
观察组则采用刺络拔罐配合刮痧治疗。取俯卧位或坐位,对局部皮肤及刮痧板进行常规消毒。刮痧时,用消毒棉棒蘸取适量刮痧油均匀涂于患部皮肤处,施术者持刮板与皮肤成45°刮拭经络,按照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用力均匀,力度适中,由轻渐重,局部压痛点和条索状结节处可稍加重刮,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持续15 -20 min。待不同程度出现暗红色瘀点或瘀斑后,再寻找局部压痛点进行刺络拔罐,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准压痛点浅刺3-5 下,然后使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min左右。每周2次,每隔2d一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以及临床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46.65±4.21)、(11.32±3.9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7.18±4.18)、(19.64±3.68)。可知,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t=8.453;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27/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23/30)。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X2=6.397;P<0.05)。
讨论
颈肩综合征是一种根性疼痛,颈椎病急性期或慢性期多发,夜间发作症状明显。目前,对于颈肩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中医药治疗、西药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恢复[2]。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本疾病的治疗优势逐渐显现,易被患者所接受。
中医学认为颈肩综合征属于“肩背痛”、“头项急”、“肩背手臂痛”、“眩晕”等范畴,均为痹证[2]。其病理机制与肝肾亏虚、经脉瘀阻、风寒湿邪入侵相关。中医治疗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以通络舒筋活血止痛为主,采用中医外治法可获得良好疗效。拔罐主要功效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刺络拔罐疗法主要是采用针刺穴位同时配合拔罐,通过这种强刺激,有利于疏通经络,充分发挥治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高于对照组,整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颈肩综合征患者采取刺络拔罐配合刮痧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疼痛、功能首先等情况,同时治疗效果良好,易于患者接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