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20000
摘 要:我国现代化发展迅猛,目前“旧城改造”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绿色建筑设计展现了人民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的“家”的美好愿望。本文将结合我国时势,对聚集了大规模人口的城镇居住区“城中村”改造的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突出需求进行探讨,关注人民越加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建筑发展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旧城改造;健康建筑;人文
起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发展迅速,新的规划迅速展开。
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数目从320个发展到662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6万平方公里扩大至9万多平方公里,且在持续加速中。
在早期,中心地区征收了周边农村的耕地获得城市扩展空间,如此耕地被征收了,当地的农民却依然存留在原地,守候着在宅基地建起居住的房屋。再经过历史的冲刷,留下斑驳痕迹,建筑和环境日渐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形成与现代化城市风光对比鲜明的旧区——“城中村”。另外,遇到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困境时,也会采用向外开发、转移到周边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新中心和多个卫星城市的方式扩张。于是城中村和老城区就像变成了时代的遗物,交通依旧拥挤,配套设施成熟密集却拥挤不堪,这场"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就默默形成了"城中村"。广州的“城中村”等是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城中村”往往就是城市“老中心”的代表区域,特点是基础设施简陋、房屋使用年限较长、简易结构房密度大、质量差、功能不齐全、成片集中。而居住其中的居民改造意愿是较强的,危房改造应与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相结合,鼓励危房户就近迁入周边新规划的中心村、集镇区或住宅小区。“城中村”通过改造,转变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城市社区,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
自2019年,我国老城区改造行动将19000个旧的城市社区进行了翻新,2020年在计划翻新城镇39000个旧社区,规模成倍扩大。
目标与方向
关于改造的具体方式和要求,我国甚多设计标准已经在全力推广、普及:像走在前沿的海绵城市、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等等设计标准,都密切结合了我国国情,体现了人民热切的生活期望。其中《健康建筑设计评价标准》里就有这样的描述: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建筑健康性能提升,规范健康建筑评价。其中对建筑的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等指标提出了综合的评价标准,这些都是需要多学科融合参与、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实现的。
旧城改造目标需要足够的前沿性,既要根据现实解决当下遇到的发展问题,也要充分考虑未来继续发展的可能,预留一定的再升级空间,使改造能继续发展,延长使用周期。目前旧社区的改造主要包括:“水路煤气管网改造”,“电梯,停车场,节能与养老抚幼改造等”以及“增加、提升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转变的内容可以说是很全面的,除了社区安全的布局和房屋的主要结构不改变,其他户外能源基本得到改变升级,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更人性化、现代化、便捷的保障。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就有全面的描述了在进行健康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应注意的多个方面: 1、空气环境是要清新、愉悦的;2、水环境争取同层排水,有利于功能变化;3、舒适的声、光、热和人体工程学的尺度合理;4、健身场地的保障与建材的安全、健康。
另外,还有人文和管理方面的改造也十分重要的:1、人文环境得到提升:充分的交流、阳光的心理状态、适老设计、适幼设计; 2、社区综合的服务与管理,要充分宣传,积极开展活动,把健康生活的理念潜移默化到社区居民的心里。
举一个“城中村”改造后尴尬的例子:2005年就启动的郑州城郊接合部的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名为“普罗旺世”的楼盘一炮而红,打响了郑州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接下来:曼哈顿广场商业区、郑州国贸中心纷纷成为郑州地标性商业中心。
城中村改造带来如此巨大的转变,使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为 “城里人”,改造后很快就暴露出人文发展不足的问题:许多村民领取巨额的征地补偿款或多套房产而一夜暴富,但是除了房租并没其他收入来源。当这些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村民融入城市生活中,他们作为村民的心态依旧没有改变,未来也真是不可预知。
因此,老城区改造,到底需要改造的是什么?
建筑中的人文建设
在我国旧城改造热潮、普片奔小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我们可以有更加充足的物质应对生存挑战,然而更大的挑战是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
不同类型、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在普通的家庭里,会有养老的老人、求学的孩子和工作的青壮年人等,大家互相配合着生活着。
以往各自为了生存,每天有各种事情忙活,闲暇的时光是短暂珍贵的,所以并不会滋生太多不良情绪,但是当代社会,人员密集,空间压抑,头脑中的思想被当下狭隘无光的生活环境所压抑,若寻发达的互联网世界解决,陷阱甚多,没有适当的引导,更容易误入歧途,泥足深陷。
在2020年春节开始“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交集增多,但是缺少默契的配合,外围的紧迫气氛把各人在家里的生活距离压缩得非常近,缺少了日常出门疏离与冷静,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常的矛盾就日益增长。在缺乏人际相处包容理解和没有充满智慧沟通技巧的家庭中,就很容易爆发家庭内部的战乱。
在新规划改造后的社区里面,就需要对各路人员的行为、习性、情绪加以正面教育、包围影响和细致耐心的改造。
老人的需求:物质上是充分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精神上则是与他人进行人生的沟通交流、想获得充分发挥余热贡献的途径等。这都需要社会和家庭其他成员投入更多的关怀,去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
小孩的需求:年龄越小越要重视物质上的安全:居家设备、家具的安全探索,食品、衣物、用品、玩具等必须设计的安全无风险。精神世界层面的建设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加重视投入的,家长耐心充分的陪伴和指引,让小孩日渐培养自己学习和安排生活的能力。未来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也终会创造未来新的生活模式,当下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安全的空间去成长、发挥,多些积极、正面、向上的引导。家长的理解和包容,应该是处理孩子成长带来冲突和矛盾的第一反应,而不是一味固化、甚至是已经老化的批判与阻挠。
青壮年人的需求:貌似在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丰盛,其实是要精神世界得到存在感和安全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在繁杂中努力保持一种上升的平衡。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压力是最大的,因此要正视当下的形势,尽力活在当下,就是规避多余抑郁和焦虑情绪发生的最好途径。积极的青壮年人往往能建设起一个健康美好的家,无论是千辛万苦背起了房贷当起了“房奴”,还是意气风发踏上发展的浪潮的幸运房主,他们都为老小的家人撑起一个真正健康的家。
在进行建筑改造设计时,应根据周边服务设施现状,加强建设综合市场,用于给就近居住人员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而且旧城里面很多都存在单个户型内的空间局限问题,可以利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延申。社区人员网格化负责起来,适时选择物业公司,对整体性较强的小区实行物业管理。
因此旧城改造,建设健康建筑,不单只是关乎城区、社区、环境和建筑物本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面对此中的使用者,要结合充分的人文服务建设,才能做到真正的旧城改造、健康建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清勒,孟冲,李国柱等.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理念、现状与趋势.建筑科学2018-09-30.
[2] 牛慧丽.备受关注的健康住宅:2020 年被重新定义 2021 年需更接地气.中国建设报——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年.
[3]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