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 223800
【摘要】为了有效分析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实践成果,了解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体系的作用,明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获取关键信息、促进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明确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光伏应用
1.概念界定
1.1“互联网+”
“互联网+”最先出现于2012年的易观第五届移动网络展览会之中,由易观国际董事兼CEO于扬首先指出,他认为“互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情况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与服务都会出现巨大变化,尤其是跨平台之间的产业融合与交流。目前,企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至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而对于中高职教育而言,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为加速形成特点突出、高端导向的"6+3+X"现代工业先进管理体系和学院十四五计划建设需要,也为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及经济发展,我院新开设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本文以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探究。
2.“互联网+”下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互联网+”将给中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向,也将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新趋势。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方式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处理新方式,传统的文化障碍、时空障碍不复存在,实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也将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
3.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3.1调研目的
为了有效分析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实践成果、了解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体系的作用、明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获取关键信息、促进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明确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
3.2调研对象
企业调研对象:宿迁地方光伏龙头企业: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江苏龙恒新能源公司(宿迁)。
院校调研对象:开设光伏专业的扬州技师学院、扬州高等职业学校。
员工调研对象:光伏企业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员、工程师、产品检测与开发岗位人员。
3.3调研内容
企业(行业)调研单位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岗位人才设置情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情况、岗位需求。中高等院校开办本专业培养学生层次,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及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岗位员工薪资待遇等。3
3.4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光伏应用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气候变化以及再生能源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太阳能发电技术日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光伏生产企业在中国国内来说大部分都集中于江苏,在宿迁投资的超过百亿光伏公司中就有阿特斯太阳能发电公司、天和光能公司、以及江苏省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宿迁)三家,年生产达约28GW,年用工需求量达3000多人。
(二)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市及周边地区,对本专业需求趋势。目前,宿迁市内已有光电产品公司十多家,产业规模已达到上百亿的企业三家。近年来,宿迁市政府根据自身实际,着重培植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光源等"三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全力推进以工业转变促进的经济社会转型。目前光电产业已呈现喷发式的迅速发展,产业聚集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目前国内外光电产业链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综上所述,宿迁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很大。
预计未来第三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才市场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人员储备并不多。在各类招聘会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专业人员也成为公司内热衷于标示"急聘"、"高薪诚聘"等字眼的极少数职业类型,未来三年内毕业学员数量将供不应求。
3.5结论与建议
按照有关地方政府文件精神,我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导社会企业人员参与生产技能培养,举办包含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在内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以光伏应用专业为例,学生就业以光伏新能源制造、售后维护、销售、培训等方向,从事光伏设备组装调试员、光伏设备运维员、生产光伏产品工艺员、光伏材料应用检测员、光伏电池生产工艺员、光伏产线检修员等岗位。
依据光伏应用技术学科的设置指导意见,建议将光伏应用技术学科从主要的依托性机械工程大类学科中延伸而来,光电类专业实习室功能基本上可满足教学需求,但尚需扩建光伏实训室(2-3个)。分别为光伏组件装配、光伏检修、新能源发电等实训室需要校企共建、自建等形式来完成。
以机制体系创新为动力,以技工教育为基础,以工学一体为纽带,以联合企业协作建设的混合所制光伏工业二级学校为载体,积极构建以"共建实训室、教育联合、企业管理介入、企业文化融合、订单管理培育"为重要内容的"融合式"校企合作教育办学经营管理网络平台,力求冲破校企合作发展瓶颈。目前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进度较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混合所制光伏产业二级学院的建设进程。
尽管我院已经比较重视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走向“互联网+”时代也是大势所趋。当前的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4.“互联网+”背景下中高职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问题
校企双方积极性较低,缺乏“互联网+”思维。首先,很多学校缺乏与校外企业进行主动合作的意识。其次,企业缺乏开展校企合作的意愿。再次,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的对口性太过重视。
课程体系落后“互联网+”趋势。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实践课程体系,特别是没有形成完善的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课程,光伏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尚存在着内容淡薄的问题,没有针对学生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支持、软件开发等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
基于“互联网+”内涵,调整课程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其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课程将各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
基于“互联网+”背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可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对在校教师进行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培训,也可利用培训让教师进行一些与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来进一步提升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N】中国物联网。2015.07.01
【2】刘资媛“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及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
姓名:吴琪;工作单位:淮海技师学院; 邮编: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