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店垭镇中心学校 441610
摘要:鄂西北的保康县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在它偏远的店垭镇,有着一家三代四人从教的教育家庭,扎根乡村教育,为大山里的孩子筑梦圆梦,累计教龄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
关键词:大山里;教育
一组珍贵的荣誉证
孙英出身于教育世家,姥爷、母亲、小姨都是山村教师,她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教育人。在她宛如宝库的家人影集中有一张3人证书同框照,照片中的证书呈“品”字摆放,最上面一张是姥爷虢来鹏的,下面靠左是妈妈虢光菊的,紧靠在右边是小姨虢光喜的。三张都赫然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印,证书上一样写着:“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特发此证。二0一七年九月。”
校长王明国这样说:“从教满三十年证书,这是党和政府给予乡村教师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我镇有119人获得。孙英一家4人从教,3人同时获得此殊荣,实在难得,可庆可贺。”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在教育系统传为佳话。
一次难忘的群英会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姥爷虢来鹏时任保康县黄化区小学校长。那是1960年的5月,作为保康县文教战线先进代表之一,到武汉参加全省文教战线群英会。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省城武汉,用姥爷的话说,真是见了大世面,开了大眼界。
5月15日晚,伟大领袖毛主席来到武汉洪山礼堂,亲切接见参加省文教战线的群英会全体代表。这位来自大山的青年汉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与所有与会同志一样用力鼓掌,手都拍红了,还余犹未尽。从武汉回来后,他逢人都说:“毛主席!我见到毛主席了!”
这次难忘的盛会,一直铭刻在姥爷的内心深处。在儿孙的记忆里,老人一年不知有多少次念叨这件事,每一次说起,脸上都写着满满的幸福。老人80岁后有些老年痴呆,但参加省群英会这件事却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可以说,群英会是他一生从教的精神动力,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着实感染和影响着我们后辈人。
翻开姥爷的个人简历:“虢来鹏,男,1931年5月出生,1952年1月参加教育工作,在本村栾家坡任教,1954年入党。参加工作30余年里,先后在保康县旦江小学、欧店小学、黄化小学、城关镇小、马良小学、重阳小学等地任校长。1969年,到店垭镇新成立的万寿中学任校长,后又辗转到马桥、两峪等地担任文教领导职务。”
保康县共11个乡镇,姥爷凭着对教育的热爱,肩负领导的信任,跑遍了6个乡镇学校,所到之处,都干得出色。从1953年开始,任小学、中学校长和文教组长等职务,直至退休。他三度到外乡镇工作,时间长达22年。在六、七十年代初,全靠步行,从家到工作单位最远的200多里路,走一趟要两天时间,好几个月难回家一次,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姥爷一次次用双脚丈量家与学校的距离,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书写了对山区教育的无限赤诚。
每当看到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姥爷总是感慨地说:“现在教学条件好了,孩子们享福了。想想我们那时候,没有教室,没有课桌椅,没有教材,学生连作业本都没有,教师带着孩子在野外教学,用树枝在山坡的沙地上教孩子识字退休后,姥爷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保康县店垭镇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为教育奉献光和热。2020年,年近80岁的姥爷,被评为襄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一家人的教育情怀
时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虢光菊、小姨虢光喜先后接过姥爷的教鞭,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教育人生,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韶光年华。
现今,母亲已退休多年,小姨也即将退休,姐妹俩一直扎根山村,牢记父亲的话:“教书好,一辈子教好书”,为了“教好书”,姐妹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兢兢业业,遂了姥爷要她俩教一辈子书的心愿。
母亲虢光菊长期在村小工作,2005年,在锅厂初小一人一校的学校工作。一人既是学校负责人,又是教员,还是保姆,一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用柔弱肩膀撑起一方天地,把一所初小打理得像模像样。在这里,她一干就是四年,全镇教育管理现场会曾在这所学校召开,经验在全镇范围交流推广。
2009年,锅厂初小撤销,母亲调到店垭镇小学,从事低学段数学教学工作。那年,全镇小学数学公开课,她讲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为了讲好这一课,她反复查阅资料,修改教案,还把自己的妹妹和女儿拉进来,帮忙出谋划策。一家人齐动手准备教具,为每一位学生打印“人民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在学校评优中脱颖而出,被推举参加全镇评优活动,她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打磨,把“假币”换成真币,让数学更加生活化,获得一等奖,得到专家评委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小姨虢光喜同样扎根山村小学,教书育人。作为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的县级志愿者和镇级牵头人,她热心参与,认真履职,还动员家人和亲戚姊妹参与其中,通过系列活动带动家庭脱贫,落实儿童减贫工作。2016年,在全省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试点项目培训会议上,代表志愿者作了经验交流,被项目组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说起教育资助,不得不说他们一家人爱心接力为贫困生圆了大学梦的动人故事。邢宏杰2岁父亲去世,母亲出走,与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从他发蒙读书开始直至上大学,十二年来,母亲、小姨和自己每年都会给他送去换季衣服、给生活费,买学习用品,今年邢宏杰考上长江大学师范专业,奶奶感慨地说:“不是你们帮忙,这个苦命的娃子哪里会有今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间一晃到了2008年的秋天,孙英自己也师范毕业,带着稚气的脸庞和长辈的谆谆教诲来到两峪乡中心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这里的教师都得一人教好几门课。
2010年10月,她得了一种皮肤病,这对天生爱美的小姑娘无疑是个沉痛的打击,这一年,她白天仍然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但到了晚上,经常以泪洗面,日渐消瘦。
好在有领导的关心,家人的疼爱,2011年,她调回店垭镇中心学校工作,这里有母亲、小姨、姥爷、外婆。在他们的悉心照顾和教育影响下,她求医治病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越干越出色,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2015年,为了上班方便,她学起了摩托车。谁曾想,刚有点儿会的感觉就摔了一跤,脸颊蹭破了,嘴巴摔肿了。她没有请假,忍着痛,来到教室给学生上二次函数复习课。出奇的是,课堂上学生非但没笑她“破相”,反而听得比以往更认真。下课后,学生们都围上来关心和问候她。“以前总想着要把学生管住,就得厉害,现在看来师生之间还真是应了母亲常说的那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她一下子领悟了母亲的教育智慧。那一年,第一次带毕业班的她,就获得了初中数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参加襄阳市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同年再次斩获县教学成果奖;2020年县团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同年被评为保康县名师,建立属于她的名师工作室;2021年代表县初中数学出征市“青教赛”,入围“襄阳市青年教学能手”。
如今的孙英,在教育工作中也算是小有成就。想想姥爷的教育梦,想想母亲、小姨的教育情怀,再想想自己今后的教育之路,顿感身上责任重大,深感自己不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是肩负两代人希望与重托的践行者。
三代人的教育梦平凡而精彩,一定会续写振兴山村教育新华章。
作者简介:王大君(1964.3-)男,汉族,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店垭镇徐家堰村,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保康县兼职督学,现任店垭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