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技术研究

宋航航

国网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 近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提升,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但目前输电线路仍然以人工巡检为主,效率低、局限性大、人员安全存在隐患,难以满足输电线路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智能巡检是未来电网检修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无人机是智能巡检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力行业各单位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长距离、高海拔、大跨越等高建设难度的输电线路也越来越多,这些输电线路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用电质量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运维巡检人员的工作难度。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缓解线路巡检人员的工作压力,无人机巡检技术逐渐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价值,这也是笔者将要重点阐述的主要内容。

1无人机巡检技术

1.1基本概述

无人机巡检技术主要是指工作人员通过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操作,利用无人机中的传感设备来高效、高质地完成对电力工程中架空输电线路的自动巡检工作。与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相比,该技术可以将巡检效率提升八至十倍,且具有成本低廉、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机动灵活、视野良好、无须线路改造等应用优势。虽然目前我国线路巡检工作中人工巡检和无人机巡检各占一半,但显而易见,随着无人机巡检技术的不断优化,想必其所占比例也会随之增加,成为未来电网巡检的重要支柱。

1.2系统组成

( 1) 无人机平台。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无人机设备有三种: 第一种是无人直升机,与传统形式的直升机结构相似,区别则为工作人员可对其进行远程操控,与其他两种无人机相比劣势相对明显,如体积偏大、操作难度系数高、造价成本高等。第二种是多旋翼无人机,由多个旋翼构成,工作人员可通过改变旋翼速度来实现对其飞行姿态的控制,常应用于架空线路中的精细巡查作业中。第三种是固定翼无人机,通常将涡轮发动机或者螺旋桨作为源动力,续航时间相对较长,常应用于架空线路中大范围、高航程的巡查作业中。( 2) 数据获取系统。无人机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搭载传感器、POS、稳定平台、避障系统等机械设备。具体如下: 第一,传感器,如红外成像、激光扫描、光学相机、之外成像等;第二,POS,可帮助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测定,同时可对多次巡检作业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在同一空间坐标时间线上进行历史对比; 第三,稳定平台,主要用于将无人机设备处于正常飞行状态时外界的扰动因素进行隔离,提高设备飞行稳定性,从而保障最终的成像质量; 第四,避障系统,通过雷达传感器对飞行路线中的障碍物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探测,以规避飞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3) 地面测控站。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辅助工作人员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操作控制; 第二,控制传感器对数据信息的获取方式; 第三,为无人机进行领航。( 4) 数据通信链。通常包括机载的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设备、地面测控站中的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设备、通信中继设备等。主要作用为保障无人机设备与地面测控站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5) 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通常是利用遥感数据处理或者摄影测量的方式来完成对无人机设备所采集的影响。视频、数据、点云、坐标等信息进行高效处理,从而对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掌握。

2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技术

2.1图像数据处理

无人机巡检图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光学影像数据和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其中,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处理已具有较高的智能自动化处理水平,应用商业软件再加上少量的人工干预即可。而光学影像数据,包括可见光影像、红外影像等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尚不成熟,还在处在初步研究阶段。目前,可将光影像数据智能化处理是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处理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是基于人工设计特征提取的机器学习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检测对象单一的问题,且存在漏检、错检的风险。在输电线路巡检中,有将近900 多种常规缺陷,并且电力设备的型号众多,设备之间外形差异较大,基于上述传统图像处理方法仅能检测单一或少数几种电力设备,缺乏基本的通用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因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较低。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智能算法的不断发展,有学者提出可建立大型的数据集,将深度学习算法引入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的数据处理中。从现有研究来看,深度学习技术在该领域中确实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是,目前还难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数据集,制约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数据智能处理中的发展。未来可通过不同单位和公司的合作方式,建立完善的电力设备缺陷数据集,将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在无人机巡检图像数据智能处理中的优势发挥出来。

2.2无人机自主巡航

无人机自主巡航是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巡航的区域主要分为塔间区域和近塔区域。目前,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并不具备自主或自动巡检能力,通常采用的方式是: 人工预先设定运行的轨迹,然后基于GPS 按预定轨迹飞行。该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 1) 无法适应检测目标或者周围环境随时间可能发生的变化,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当树木生长至输电线路附近时,无人机有较大可能撞上树木,造成无人机坠毁。( 2)该方法对无人机定位的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常用的民用无人机GPS 的定位误差可高达10m。虽然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能克服这一问题,但是该技术需要建立较多的基站,以覆盖输电线路所处的较为广阔的范围,因而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航的成本太高,并不切合工程实际[6]。目前,机器视觉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潜在解决方式,也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采用GPS 和机器视觉辅助技术的组合导航系统是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的未来发展趋势。

2.3无人机续航

无人机续航能力不足是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中存在的另一关键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输电线路巡检的效率。目前,无人机续航时间通常为30min 左右。为解决无人机的续航问题,部分地区已开始采用了设置无人机机巢的方法。无人机机巢主要有巡检车改装而成的移动式机巢和固定于杆塔顶部的固定式机巢。其中,移动式机巢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人机巡检的续航时间,但并不适应无人机自主巡航的发展趋势,并且人工、维护等成本较高; 而固定式机巢仅需少量的人工干预,更加契合无人机自主巡检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固定式机巢完备地融合于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中,还有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此外,对无人机进行动态充能是一种更加理想的解决方案。通常这种方式,可直接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例如,供能端如何获取能量问题、供能的稳定性如何保证问题、供能存在的其他风险如何避免问题等。利用输电线路电磁场为无人机动态充能也是一种潜在方案,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山区、沟壑、丘陵较多,对线路巡检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发展需要,因此,采用无人机职能巡检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系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网运营成本和故障率,促进电网完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严垚.无人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2):77.

[2]邓元婧,汪从敏,夏开全,江炯,张浩.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环境的巡视技术与应用[J].浙江电力,2014(8):28-31.

[3]王琰,王秀玲,王丽.无人机电力应急救灾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