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世文物看汉代环首刀之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从传世文物看汉代环首刀之特点

杨之锋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25

摘要汉代环首刀是中国古代第一批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实用战刀,其先进的锻造工艺和极具破坏力的劈砍性能,无不体现着大汉帝国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强盛的军事实力。汉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钢铁铸造工艺使得汉环首刀开始批量装备军队并逐渐代替钢铁长剑成为汉匈战场上的主战短柄兵器。目前,我国境内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环首刀遗物,都具有共同的一些特征:环形刀首、刀身狭长、直背直刃。这奇特的造型与后世常见的阔身弧刃的宋元刀和明清腰刀大相径庭,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能。

关键词:汉代,环首刀,冷兵器


一、汉代环首刀简介


汉环首刀是西汉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短柄格斗兵器,被誉为中国战刀的鼻祖。目前,我国境内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环首刀遗物,都具有共同的一些特征:环形刀首、刀身狭长、直背直刃。这奇特的造型与后世常见的阔身弧刃的宋元刀和明清腰刀大相径庭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能。两汉时期的古代中国正高速进入封建社会,其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冶铁业和锻钢技术的发展都为钢铁环首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汉政府对兵器的专司制造政策、长安武库的建立以及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专营政策都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汉环首刀的发展0


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环首刀文物


(一)中山靖王佩刀

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馆。此刀残长62.7厘米,装饰华丽,锈蚀严重0。环首直背,刀身较窄,无刀格。中山靖王佩刀是我国少有的外装完整的出土环刀,虽为诸侯王佩刀,但依然符合西汉早期简单实用的装饰风格,除刀柄上贴金、刀鞘附金带銙之外并无其他修饰0

(二)徐州博物馆所藏西汉环首铁刀

1994至1995年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馆藏共两把楚王墓环首铁刀,分别长97厘米和98厘米,前者刀刃顶部呈弧形,两把刀整体直背直刃,刀身狭长,刀茎与刀身为一体锻造,无刀格,锈蚀都较严重0

(三)国家博物馆所藏东汉环首钢刀

1974年出土于山东苍山东汉墓,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全长111.5厘米,环首直刃,刀身狭窄且细长,刀茎与刀身一体锻造,亦无刀格。刀脊处有错金隶书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可知此刀为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锻造。经金相鉴定,此刀是以高碳炒钢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经过使用一百倍显微镜观察,约有三十层,可见刀身铭文“卅湅”即三十炼。同时,这把环首刀的刃部还进行了淬火工艺处理0

(四)国家博物馆所藏汉桓帝佩刀——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

2011年,国家博物馆征集到一把错金环首铁刀,该刀长79.8厘米,刀身宽3厘米,厚0.7厘米,环首直刃,刀刃部分略向内弯,同样是刀茎刀身一体锻造,无刀格。刀脊有铭文54字,为“永寿二年二月濯龙造廿灌百辟长三尺四寸把刀堂工刘满锻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领濯龙别监堂衡监作䮈妙北主”字样,刀柄有铭文6字,为“濯龙持作百辟”字样,此刀为现存汉代钢铁刀剑中铭文最多的一件0


  1. 两汉环首刀之特点


根据现存的汉环首刀遗物,可以看出几个共同点:整体造型大体一致,主要为直背直刃、薄刃厚脊、刀身狭长;刀茎与刀身一体锻造;刀柄较短,多为单手持握。下面将这些特点分为三点进行论述。第一,整体为直背直刃,薄刃厚脊,刀身狭长。上一节中的四种环首刀均为直型刀背和直型刃,仅刀头部有小段弧形刃。狭长的刀身相比于宋元以后的弧刃刀,在相同的挥刀幅度下能够产生更大的攻击范围,直刃相比于弧刃在相同的挥刀幅度下拥有更强的破击能力,在骑兵战中更具破坏力。单面开刃,另一面为无刃刀背,薄刃厚脊从力学角度上看更利于劈砍,同时刀身也不易折断0。直刃环首刀由于其直型刀身,也兼具刺击的功能,既拥有比长剑更具攻击力的劈砍性能,又兼具长剑的刺击能力,可砍可刺,步、骑兵皆适合使用。此外,狭长的刀身,重量适宜,大小适中,便于汉军长途行军时随身携带。第二,刀茎与刀身一体锻造。此四种环首刀其刀茎(即刀柄)与刀身没有明显区分,没有刀格,为整段刀条一体锻造。可见汉代环首刀并不注重防御功能,是一种完全侧重于进攻性的兵器。狭长刀身和一体锻造反映了两汉时期高超的兵器锻造工艺,东汉三十炼大刀以高碳炒钢经过约三十层反复锻打,并进行了局部淬火处理0,可见东汉钢铁锻造技术之先进。两汉墓葬中出土的数量众多的环首刀均以优质高碳钢锻造而成,而东汉钢刀均以高碳炒钢为原料,经反复锻打铸造而成0。同时,一体锻造的狭长刀体所需工序较简单,不需要分铸刀身和刀柄再将两者合铸,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利于批量生产和较大规模地配备军队。汉匈战争一直贯穿于两汉历史之始终,较为简单的锻造工序并且兼顾生产效率的一体锻造方式,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较大范围地装备军队,更能适应频繁战争的需要。据《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记载,当时武库存刀共156135件

0。按照一名士兵配备一把刀来算,这批环首刀足可配备15万名士兵使用。可见西汉环首刀生产数量和装备规模之大。第三,刀柄较短,多为单手持握。虽然国内也有双手持握的汉环首刀出土,但数量极少,多数仍为单手持握。以上一节中提到的四种环首刀为例,刀茎均较短,仅可足够单只手持握,刀茎宽度大体与刀体相等。环首刀多为单手持握,可猜测汉军的环首刀一般要配合其他武器一起使用。山东沂南画像石石墓墓门上刻画着一副步兵与骑兵战斗的图像,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的步兵正准备抗击迎面而来的同样手持刀盾的骑兵的攻击,双方均一手持方形盾牌,一手挥刀0。可见,单手持握的环首刀是为了在战斗中配合其他武器而使用。此外,今人单手持握并挥击长度60厘米至70厘米的环首刀仍稍显吃力,何况汉代士兵还要单手持握长度超过100厘米的环首刀进行作战,且要配合盾牌使用,两汉时期汉军战力之剽悍可见一斑。


四、总结


汉代环首刀是中国古代第一批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实用战刀,其先进的锻造工艺和极具破坏力的劈砍性能,无不体现着大汉帝国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强盛的军事实力。两汉时期,是环首刀逐渐代替钢铁长剑成为战场上主要近身格斗兵器的时期,两汉封建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冶铁业和锻钢技术的不断进步,都为环首刀逐渐大规模装备军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汉环首刀薄刃厚脊的特点,使得汉军在与匈奴骑兵作战时武器不易折断;狭长的刀身给予汉骑兵更大的攻击范围;直刃的特点又给予汉骑兵更为强大的破击和破防能力。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和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匈奴,环首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东汉时,环首刀已基本代替长剑成为了战场主战短兵,其基本形制沿袭至隋唐,至唐代达于顶峰。宋元以后狭身直刃的环首刀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后世常见的阔身弧刃刀。














参考文献:

[1]杨泓.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 文物出版社, 1980.

[2]皇甫江. 刀锋之争--中国刀剑[M]. 明天出版社, 2007.

[3]钟少异. 金戈铁戟——中国古兵器的历史与传统[M]. 解放军出版社, 1999.

[4]段清波. 刀枪剑戟十八般[M].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

[5]李斌. 从尹湾《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看汉代兵种构成[J]. 中国历史文物, 2002(5):30-39.

[6]周纬. 中国兵器史稿[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7]张伟. 敦煌汉简中的兵器[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8]邓飞龙. 两汉骑兵问题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7.

[9]陆锡兴. 论汉代的环首刀[J]. 南方文物, 2013(4):72-82.

[10]王恺, 邱永生.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J]. 文物, 1998(8):4-33.

[11]展力, 周世曲. 试谈杨家湾汉墓骑兵俑——对西汉前期骑兵问题的探讨[J]. 文物, 1977(10):22-26.

[12]田率. 对东汉永寿二年错金钢刀的初步认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02):65-72.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上[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10.


0 皇甫江编著. 刀锋之争--中国刀剑[M]. 明天出版社, 2007.第13页.

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上[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10.第105页.

0 皇甫江编著. 刀锋之争--中国刀剑[M]. 明天出版社, 2007.第18页.

0 沈融编著. 中国古兵器集成 上[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74页.

0 杨泓著.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 文物出版社, 1980.第125页.

0 田率. 对东汉永寿二年错金钢刀的初步认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02):65-72.第65页.

0 杨泓著.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 文物出版社, 1980.第123页.

0 杨泓著.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 文物出版社, 1980.第125页.

0 李斌. 从尹湾《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看汉代兵种构成[J]. 中国历史文物, 2002(5):30-39.第37页.

0 李斌. 从尹湾《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看汉代兵种构成[J]. 中国历史文物, 2002(5):30-39.第37页.

0 杨泓著.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 文物出版社, 1980.第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