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传统美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传统美德

杨永娥

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喀什分院 844000

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的真善美,教会了历代中国人怎样立德做人、怎样治国理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还为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不为名利而动心、不被假象所迷惑? 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说,需要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会是人类前进道路上一条永远亮丽的风景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要有"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修身之道;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呢?

  1.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尊老敬老之风淳厚而深远。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些都是说,孝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来,孝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这股文脉给中华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家庭要和谐美满,最重要的是敬老爱幼。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传承这一精神。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讲到孝道,可以引用经典故事,如:《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一位东汉人黄香,他的母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了父亲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给父亲把被窝用自己的身热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的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持蒲扇给父亲扇。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让学生深刻理解敬老爱幼的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注重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老年人的尊,从小事做起,在路上,看见老人着扶着,在老人推车时,要主动帮着推,时时要帮别人,别人也会帮着你的。在学校里要尊重老师和同学,在老师面前不能顶嘴,要服从老师的管理,在学校有纪律,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1. 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质朴的名人事迹。反观如今,好多家长并不太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溺爱、宠爱和放纵,使得独生子女们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只顾传授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成绩上去了,道德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开始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不讲孝敬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扼制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三、“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貌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现。但在近百年来,人们往往忽视这个不起眼的“传统美德”,一些优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坏。,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见到老师,行“鞠躬礼”,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文明礼貌,学会做人。其实,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举手整理教室图书的时候;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是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如今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校园,像阵阵微风,吹进全体师生的心田。

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五论、五常、四维、八德”作为优秀文化,我们应该不断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美德是五千年来中国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把这个主要的血液堵塞,那还谈得上什么“中国”!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神,它会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它会使我们中国的力量凝聚起来,如果没有了它,中国会逐步走向灭亡……传承和发展中华的文化和美德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更是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说出:“我是中国人!”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视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行,认为“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也就是在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努力促进道德意识的实践和力行。这不但是因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假对错的标准:“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没有传统的延续,便没有如今的灿烂文化之光,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以我们华夏儿女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学习国语,学习国学,比如:可以让学生从小学习书法,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的笔墨古韵流香,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其实是长在骨子里,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书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性格、审美情趣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书法。

  1. 节俭朴素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事艰苦奋斗进是个好一点也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俭、勤俭节约。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绪,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会学生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一点也不能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节俭朴素党的优良传统。过紧日子,之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之于社会,是一种风尚;之于民族是一种精神。我们平时在教学工作中,要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抵制追求享受,讲究排场,一切向钱看的歪风邪气面前,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




61baaedbe408c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