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摘要】: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思维素养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参与社会的能力、增强感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体味数学学科的乐趣和奥妙。本文试从笔者经历的课堂观察与自身实践,分享一些培育思维素养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已无法满足时代对学生成长的期待,时代更加期待有修养、有情感、有素质的学生个体,这种品质的培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即核心素养。
那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笔者对文献观点梳理后发现,宏观来看,它包括传统的双基指向,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问题解决指向及学科思维和价值观指向;具体来说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公民素养等,其中突出的是思维素养的重要性。思维方法具备高持久度和高迁移度,它决定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统帅着问题解决的水平深度。一个具备良好思维的学生更能有效地撷取处理信息、培养优良的人文气质。因而思维素养已成为数学学科课程的灵魂,是数学学科课程重要的内在品质。 也是重要一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针对小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向”。从中可以看到,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双基,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逻辑品质,即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思维素养。
思维素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呢?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实践,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从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灵活性、辩证性和综合性入手培育学生的思维素养,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这些有效方法做如下概括:
一、整合材料,拓宽角度,培育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即无拘无束、自由发展,是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进行思维的联想拓宽。俗话说:“变则通,通则达”。发散思维能产生更多的思维产品。据笔者观察,在教学实践中,发散的方式往往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整合优化材料,使之包含丰富的信息点,通过材料多用的形式进行发散;一种是通过变化设问范围发散思维;一种是根据知识点的关联进行发散。
例如:李老师在讲解《百分比》是就用到了知识点发散的方法。他提到:甲厂有100个产品,80个合格;乙厂有200个产品,150个合格;丙厂有150个产品,90个合格。请问你愿意到哪个厂购物品?这样就运用到了知识点发散的思维方法。学生既要考虑到合格产品数与总产品数之间的关系,又要思考不能单看合格产品数量。这样的问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成浪,学生的思维变化多样。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知识点的系统化,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根据课堂知识点的变化不断变换设问,进行思维的迁移。由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力成长。
二、优化设问,纵深挖掘,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提问在课堂中起着引领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的设计不能是简单肤浅的“假问题”,如“是不是”“好不好”,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困惑点、疑难点进行设问。同时,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要循序渐进,有梯度性,做到环环相扣、由易入难逐步递进。
例如:李老师在讲授《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时,涉及到难点“长方体的特点”。长方体的棱和面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相等,如果直接为学生,学生会很尴尬,一时回答不出来。而是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相等并且是正方形,你想一想会是什么形状?这样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感知新事物的优越性,并透过感性材料探究优越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思索新事物的特征,进而理解了难点。
三、反弹琵琶,逆向推理,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逆向思维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是从倒推的推理路径、从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李老师在讲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一课时,涉及到对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工作时间--必须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不知道---那就先求工作效率。这样,逆向思维更是解题思路的突破口,有助于打破思路单一的困境。我们可以在理清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逆向思考找到解题思路。
四、创设情境,模拟实践,发展思维的辩证性
创新课堂情境,将辩论、表演、演讲等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形式带入课堂,给予学生模拟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于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提高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李老师在教授《元、角、分的认识》时,李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教室的一角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班长当售货员,选两名那个学生扮演去买东西。这时老师准备各种钱币:元、角、分。这种做法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人事元、角、分。这样学生高兴,有兴趣,快乐,能极好的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综上,我是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思维训练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琢磨教育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更好地体味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参考文献:
[1] 刘利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07(4).
[2] 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教育视界,2015(17).
[3] 邱玉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4] 陈世葵.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