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微课的使用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微课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课程系统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设计细节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核心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术的升级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校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微课系统的开发,由此来完成交互式课堂的塑造,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析微课的基本优势
首先,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针对性的反映出知识点和理论难点,引导学生按照特定的目标展开多元化的探究,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方向,而教师也可以省略许多不必要的讲解时间,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同时,在微课教学系统的引导下,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随时登录,提前预习或者是搜索一些课程内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反复回顾资料,这样可以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和脚步,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微课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把原本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性的内容,结合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强烈的视听冲击,获得丰富的情感资源,他们会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只需要耗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关键性的知识深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再加上,微课系统的应用本身就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余时间来随时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在课堂上与教师展开正常的讨论。又或者,学生可以及时把看完视频之后的反馈意见提交在线上平台上,学生的思想会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后台的反馈,针对下一节的课堂作出修改,或者是对视频做出下一步的调整,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先进,他们会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发展的前沿动态,保证技能的训练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课不仅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在知识上的盲区,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出班内共性的难题,这样也可以方便后期的讲解,教师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步骤和流程,提高交互的效率,打造更为生动的现代化课堂。
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的设计要点
(一)功能开发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应当积极引进慕课这一理念,打造在线开放的平台,并由此来勾勒出完整的框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为学生保留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讲,微课系统的核心功能应当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课程资源中心,这指的就是教学系统的核心地带,目的就是为了编制课件,储存并检索一系列的资源,帮助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加精确的参考,选择合理且科学的资料。其次就是论坛,论坛的作用就是交流和互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多重共享,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是提出一定的质疑。最后就是后台管理,后台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日常资源的整合,所以也可以与论坛进行连接。
(二)用户设计
微课教学系统的应用牵涉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也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用户来划分成相应的模块,包括课程负责人,系统管理人,教师,学生等等。不同用户在系统中的权限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但都可以自行检索并查阅有关资源,然后做出一定的评估和总结。在这里,课程负责人是系统的质量保证者,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组织作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科,都可以安排专业的教师作为其负责人,教师也必须实时查看线上的资源,做好课程材料的修正,进一步优化管理的效果。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内容进行设计,并展开一系列的授课工作,需要编制教学大纲,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也需要拥有学生的用户权限,需要拥有管理自身微课的权限,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申请独立课程讨论的版面。另外,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参考者,可以在维护自身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下载并使用,也可以对自行传输的材料做出一定的修改,与他人展开交流和讨论。至于系统管理人的任务,主要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包括课程资源管理,论坛管理和用户管理这三个核心。
(三)运行流程
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教师要重点把握一些关键的步骤,保证信息的传输和互动是高效且及时的。具体来讲,系统的运行牵涉到微课视频收集制作,课前视频发布,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讨论这几个重要的板块。微视频的收集和制作,需要教师通过网络或者是光盘来搜索材料,由此来明确课堂的重难点知识,然后再展开进一步的录制。课前视频的发布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的浏览,满足师生在线交互的需求,学生也可以上传视频。课堂教学主要牵涉到重难点问题的探讨,学生需要根据视频中的讲解向教师做出一定的汇报,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是进程。课后的交流讨论不仅包括线下,也包括师生的网络交互,牵涉到评估和反馈这两个环节。
(四)辅助系统设计
在学习与网络原理有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掌握计算机分层参考模型以及相应的算法,但网络原理协议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所以在设计教学系统的时候,也要配备一些辅助的功能,由此来为学生展示出更加直观的内容,让他们能够一目了然。在这里,系统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图表,编程接口,packet tracer软件,仿真模拟网络原理协议等流程[1]。 packet tracer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辅助,能够让他们置身于网络模拟环境下,为协议的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一软件也可以自主的设置网络的情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以在用户界面以拖拽的形式,构建拓扑结构,分析数据包传输的过程,让学生也可以了解计算机运行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这一软件也可以与信息的交换相配合,让学生观察到网络层网分组转发的流程,数据链路层停止等待协议的相关要点。此时,学生的手动输入反而成为一种辅助,他们可以直接在线上平台观察网络中输入和输出的IP地址,并仿真模拟数据组转发的过程,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也就是说,微课教学辅助系统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简洁的形式,掌握抽象的算法和原理,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2]。
(五)做好实例分析
当系统设置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体验线上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RIP协议的路由信息交换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原理,并掌握距离向量算法的运行流程。然后再利用微课系统,导入概述图表,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RIP协议的重要地位,并为他们介绍协议实现的原理和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微课系统在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学生实现理论转化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功能设计,用户设计,运行流程整合,辅助功能开发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微课系统应用的基本方法,充分结合了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时间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瑶.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多重交互共享式微课教学系统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 v.39;No.303(09):171-173.
[2] 雷云. 实现师生多重交互分享的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系统设计探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 003(004):89-90.
作者简介: 姓名:刘钢 出生年月:1970.3 性别:男 民族:汉 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处理、信息化教育与教学、数字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职称:副教授 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