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校内地理研学活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高中阶段校内地理研学活动初探

袁金桥 1 刘志云 2

1. 河北省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河北衡水 053000 2. 河北省衡水中学 ,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实施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难度较大,不易操作。笔者经过研究与探索,认为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符合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理念,既能贯彻国家政策,又能使研学课程顺利实施,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的概念、优势、主要意义、主题设计和反思总结等方面,希望引起读者的讨论、研究与共鸣。

关键词校内;地理;研学活动

2013年以来,研学旅行在国内逐渐增温。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实施时要综合考虑时间长短、主题选择、师资水平、资源状况、人身安全、身体承受能力、费用多少、兴趣偏好、部门监管等多方面因素。这是很多学校对研学旅行望而却步的原因。

一、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的优势

校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好的实验室,能提供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为地理学习的支持,是户外教育最容易跨越的门槛。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符合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理念,既能贯彻国家政策,又能使研学课程顺利实施,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内地理研学活动是以学校校园为研学地,易被广大教师遗忘,舍近而求远,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校内地理研学同样也需要制定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设置、研学方法选择、研学效果评价等,也要做好研学前准备、研学中交流、研学后总结三大环节。校内研学的主要优势是:寄宿制学校集中食宿,可有效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和额外费用;对体力要求低,学生身体易于承受;由于不用外出、所用时间短,便于安排,效率高;结合学校学科教学计划规划,灵活性强;便于统一管理学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由于其安全性强、时间短、安排灵活等优势,在目前的高中教育研学课程实施中意义重大。学生可在校园中切身感受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拓展地理视野、丰富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从而练就学生的地理眼、开发学生的地理脑、打造学生的地理心。

二、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地理是指地球表层的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相互作用规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基于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制定自然地理主题研学设计,其基本设计理念是开发校内资源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使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感悟地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唤起热爱这门学科,走进这门学科,达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实践目的。时刻要用思考来阅读自然的书卷,因为地理学科离不开自然界,那你到自然界去学习什么?从而达到喜欢去读自然界这部书。

三、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的主题设计

河北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园内地理事象丰富,如天文望远镜、气象站、日晷、文化石等为校内研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适宜学段:高一、高二年级。

研学时间:地理中心教研室在学期初做好研学活动计划,使学科教学进度和研学活动同步推进的目的。

研学总目标:结合校园特定的学习情境,通过小组活动、观察思考与研学探究,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地理事象蕴含的地理知识与原理,培养地理素养,体会地理学科的魅力。部分研学主题设计如下:

(一)观测气象站

研学问题:1.观察并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等相关数据。2.判断风向和风速。

活动过程设计:观察百叶箱的颜色及结构(门的朝向)。第一组观察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第二组计算当时的大气湿度;第三组观察雨量器,分析当日的降水量;第四组观察风向标,判断当日的风向及风速。选择有明显天气变化,观察一周,做好记录,并制成图表展示,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解释一周来地理数据的变化原因。拓展任务:到气象局访谈,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气象灾害(寒潮)的预防。

地理课标:选择性必修1,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气象局的访谈,能较好的落实“地理实践力”。

(二)调查宿舍楼的楼间距的合理性

研学问题:1.了解住宅楼采光的条件要求。2.分析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3.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4.判断宿舍楼楼间距是否合理。

调查过程设计:第一组利用网络查询“关于住宅楼采光的条件要求”,并分析楼房如何保证采光充足;第二组利用手机的定位功能,确定学校的地理坐标,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得出冬至日时衡中校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第三组在冬至日观察记录北侧宿舍楼一楼有光照的时间段,并判断南侧宿舍楼的影子是否影响相邻北侧宿舍楼一楼的采光。最后各小组汇报,并利用数学几何方法计算冬至日当地方时12点南侧宿舍楼的影长,与实际楼间距比较,进而判断其合理性。拓展任务:从采光的角度分析自己所住的小区布局是否合理。

地理课标:选择性必修1,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1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核心素养: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对学校的空间定位后,对地理事象的分析与判断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三)观察赤道式日晷晷针影子的变化

研学问题:观察校园内日晷一年中特定日期(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一天中晷针影子的长短、方向和位置变化,做好统计与分析。

活动过程设计:第一组搜集赤道式日晷的相关资料,研究晷盘和晷针如何放,比较衡水和福州的区别。其余小组分别观察并记录一天晷针影子的长短、方向和位置变化,记录晷针有影子的开始时间、最短时间、结束时间。拓展任务:小组据相关数据,分析一年中和一天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地理课标:选择性必修1,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理核心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日晷的作用及原理,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具体的地理事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南北方的比较,培养“区域认知”的能力。

四、校内地理研学活动的结语

在校园地理研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研学中的图片、资料、实验数据等,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撰写研学活动报告或调研报告(报告要求结构合理、内容详实、数据真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些价值高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炼出课题。教师要积极构建交流平台,利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养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后,复盘整个研学活动过程,分析得与失,挖掘校园地理研学资源。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问题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周维国.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3]马道宏.别样的校园地理研学行动[J].地理教育,2018(8):55-56.

作者简介:

袁金桥(1965.9-),男,汉族,河北衡水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学。

刘志云(1981.10-),女,汉族,河北衡水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地理科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