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中心幼儿园 2141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才是好环境呢?本文将聚焦“儿童立场”“课程意识”“园所文化”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创设一个适合幼儿游戏的户外环境,并对户外环境与幼儿的关系做出分析。
【关键词】课程 儿童 环境 游戏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老师们在思考如何带领孩子在室外开展游戏或者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每天不少于2-3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很是满心欢喜。欢喜之余,我们不免会思考:幼儿在户外和在室内会有怎样的区别呢?不禁产生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户外环境创设?2.幼儿前期在户外怎样活动和游戏的?3.我园户外存在哪些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4.作为教师的我,又将如何进行到创设,在活动中如何指导?5.幼儿在新创设的环境中活动中将会获得怎样的经验?
基于“儿童立场”——为什么要到户外去
还记得我们童年的情景吗?是和小伙伴在田野间奔跑、在空旷的山坡上过家家、在草地上嬉戏。然而,如今的孩子,似乎很少走出室外,在屋内长时间的停留,似乎与自然、户外缺少了连接。《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书中提到了一份清单,可以让当代儿童复盘父母时代的传统游戏、自然游戏,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由此可见,让儿童与大自然建立连接,为的是让稚嫩的孩童回归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吸收天然的养分,让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让“童年”这一词汇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让童年期的孩子回归到自然中享受游戏,唤醒天赋的灵性。
我们意识到,儿童需要接触自然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生理:开放的户外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做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和游戏,必然会获得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心理:儿童在户外,常常能自发进行他们喜欢的活动,在户外奔跑、满心喜悦的孩子不就是一个心理健康、阳光积极的孩子吗;学习:在户外,儿童的学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他们有了更广泛的兴趣、更开阔的视野、更富有发展价值的活动;交往:活动中的儿童会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游戏、交谈,满足了他们自主交往的愿望。
基于“课程意识”——什么才是好的户外环境
幼儿在户外奔跑、跳跃、追逐的活动中能生发学习吗?怎么样的环境能支持幼儿在户外生发学习呢?教师首先要明确,设计良好的户外环境不仅可以用来开展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而且是可以当做课堂;这样既能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也能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这种学习发生在户外,而不是室内。
户外环境应当包含各类游戏场、运动场、社交场和科学探究园地,它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课程生成的发源地。把孩子带到户外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例如大班的生发课程《嗨翻野战场》,正是在户外才能开展地有声有色。自由活动时间到了,教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小山坡,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追逐着,似乎从未如此欢快、自由过。这时,辉辉大喊:“敌军来了,快跑。”一块地形稍微有点陡峭的山坡、几个灌木丛、几棵树,成为了他们游戏的地盘,如此有利、优质的资源被他们利用地恰到好处。于是,他们开始进行游戏计划,根据地形设计地图、作战计划、人员分配等等,他们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嗨翻野战场”。这个游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教师看到了幼儿在生发课程中的经验生长。(表1 幼儿游戏中的关键经验)
关键经验 | 幼儿行为 | 教师指导 |
游戏兴趣 |
|
|
主题选择 | 1、能与同伴协商,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游戏过程中主题明确而稳定。 | 1、教师分析幼儿的已知、未知、想知经验生发主题。 |
角色扮演 | 1、有明确的角色意识,能把自己对角色的观察与理解融入游戏;在游戏中积极地与其他角色自如互动。 | 1、让幼儿了解游戏中角色的意义,通过图书、视频,如参观警卫室等等。 |
情节推进 | 1、能有意识地设计比较丰富的游戏情节,在遇到问题时,能与同伴尝试解决,创造新的情节。 | 1、教师可设置计划墙,游戏剪影,让幼儿自行回顾、梳理游戏情节。 |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
|
|
交往与合作 |
| 1、当幼儿无法处理时,教师可以平行介入、交叉介入或直接介入指导。 |
规则与习惯 |
|
|
运动能力与意志品质 | 1、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动作技能进行游戏,有较强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性,喜欢挑战,不怕困难。 | 1、通过视频了解特殊人群的工作,例如环卫工、解放军、高温工作者等等。 |
表1 幼儿游戏中的关键经验
课程目标是环境创设的一个出发点,环境既是幼儿园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的体现,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所以,在创设与调整户外环境时,应该结合自己的课程思想,思考环境应该承载的意义,把课程意识带入环境创设之中。基于幼儿园户外场地创设的课程意识,将从原来一元的“运动场”转换到多元的“游戏场”。“到户外去”是回归了一种十分悠久的理念: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变成一种拥抱户外、儿童发起的课程。
基于“园所文化”——怎样进行本园户外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户外环境可以顺应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课程目标。由此可见,良好的户外环境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1.分析园所现状
纵观我园的户外环境,有绿地、有灌木丛、有果树、有山坡、有跑道、有塑胶操场、有沙水池、有种植园,似乎应该有的区域都能被找到。但是,为什么还要进行户外环境创设和改造呢?于是,不经思考:这些区域是否规划合理?幼儿是否能自由地在每一个区域游戏和学习?幼儿是否能轻松地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自由地玩耍?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是否有遮阳,可供幼儿喝水、休息?幼儿是否能在游戏的时候可以方便拿取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细细想来,让幼儿到户外去,并不是简单地人走到户外,还需要了解和考虑这些元素:气候、自然条件、整体规划、储存空间、基础设计细则等等。
2.尝试创设与改造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园所的户外环境,打破空间固定思维,试图走出户外环境创设和改造的误区。结合园内外各类户外资源的特征,我们开始对户外活动场中的活动区域、游戏材料、地理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前期,结合我园特色和资源优势,针对户外空间功能上进行划分区域:分为户外建构活动场、户外涂鸦活动场、户外沙水活动场、种植园地活动场、科学探究活动场、自由探索活动场、户外运动活动场。接着,我们思考在活动场中应该投放的材料:多样性的材料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可能,然而多样性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层次性的材料符合幼儿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在幼儿的游戏中起到助推的作用;变化性的材料具有发展的价值,符合幼儿创造性游戏的需要;低结构材料和自然材料来支持幼儿在假想的游戏情境中以物代物,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地理资源的调整是比较难的,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草坪面积由少多到,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在草坪在活动空间;果树分布由独到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果树是分散的,将树木有效规划迁移,变成一片果林,幼儿在生发采摘等课程时,将能面面俱到;遮阳范围有零到整,如何利用有限资源、自然资源对幼儿活动的空间做到遮阳措施,还能规划休息区;灌木丛由乱到齐,利用灌木丛或者自然物,能将幼儿活动的区域分割,但又不阻碍幼儿自由穿行。
现在,我们不妨转头看看你在周围的环境,一个对幼儿来说是健康、安全、美感、有用的环境,那就值得幼儿走进去游戏和活动的。这样的话,幼儿将有更大的空间,选择更多的活动,产生更多样的行为,生发更多的学习,改善身体的健康,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韩冰川,张海豫·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9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