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中国 重庆, 400031;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中国 重庆, 400031
摘要:运用citespace V知识图谱软件,在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出的1055篇文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000—2021年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核心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从而研究热点、预测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平稳起步与波动上升两个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逐渐形成了以龚声武、侯佳、万磊等为核心的研究学者,也形成了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单位为核心的科研机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层次分析法、研究生等。现有研究的热点领域可以划分为基于不同培养模式、理论方法、国家地区、各类学科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这四个方面。总的来说,当前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呈现出起步早、爆发晚,平稳发展、逐渐细化的特点。而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逐渐重视,相关研究将会在未来大规模爆发。
关键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生培养;社会工作;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Abstract: using the CiteSpace V knowledge map software, based on the data visual analysis of 1055 documents retrieved from China HowNe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re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1, so as to research hotspot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pided into two stages: steady start and fluctuation rise. With the deepening and refinement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earch scholars with Gong Shengwu, Hou Jia and WAN Lei as the core have gradually forme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Hu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Vocation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involves evaluation system, talent train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raduate students and so on. The hot areas of existing research can be pided into four aspects: the research on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different training modes, theoretical method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various disciplines. In general,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start, late outbreak, stable development and gradual refinement. With the gradual attention of the state to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relevant research will break out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ostgraduate training; Social work; citespace
1 引言
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并且明确提出“以质量为核心,创新培养理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后,研究生人才培养更是成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不仅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是推动、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劲引擎,[1]因此,打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适应新时代、新发展与新使命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在国际上,社会工作在社会科学领域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并且已经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教育体系。而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属于社会学学科下的一个分支领域。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关于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使我国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拉开帷幕。2010年起,正式开始了招生工作,此后也开始了对于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2000—2021年之间的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以期探寻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特征及研究趋势。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 V知识图谱软件来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查找有关“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社会工作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文献,将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内容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针对2000年—2021年的重点文献中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热点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形成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的文献综述。
2.2 数据来源
在cnki数据库中以“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社会工作研究生培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2000年—2021年之间,共检索出1055篇有效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08年的平稳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2021年的波动上升阶段。自2008年起,相关研究如井喷式爆发,从2008年的11篇文献径直上升到了到2019年的144篇。
3 文献特征分析
3.1 核心作者分析
图 1 核心作者分布可视图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分别为龚声武(9篇)、侯佳(4篇)、万磊(4篇)、张俊俊(3篇)、张熠(3篇)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各研究者之间基本没有合作。
龚声武(9篇)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教育学方向,他认为通过对接国际标准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侯佳(4篇)的主要研究构建了培养质量评价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和观测点,实现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的融合。[3]同时,提出建立“三维立体”(科学文化维、专业维、教育维)与“三能并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师范技能)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4]通过了解第三方的用人需求,从而适当调整和设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5]
万磊(4篇)主要研究高职现代“学徒制”教育和“订单式”教育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6]根据社会所需人才,从TQM全面质量管理观出发,来构建高职院校订单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7]除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之外,研究生教育培养评价体系也是相关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张俊俊(3篇)从“为何评、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怎么办”(3W1H1D)这五个角度对评价要素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等要素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探讨,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激励效果。[8]
张熠(3篇)在此领域的文章都是针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研究。从培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到指标权重研究,再到体系构建研究,构建了由创新培养体系建设、专业教师素质、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创新能力和用人单位评价六个方面构成的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并运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法构建了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10]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核心关键词分析
对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得知该领域内的高频核心关键词的分布。该领域内的核心高频关键词为评价体系(centrality=0.34)、人才培养(centrality=0.24)、人才培养质量(centrality=0.25)、高职院校(centrality=0.19)、层次分析法(centrality=0.10)、研究生(centrality=0.03)等。在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中,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各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和研究生的教育是研究的重点群体;研究者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为层次分析法。
将数据导出并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到出现频次在3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见表1。出现次数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分别为评价体系(245次)、人才培养(157次)、人才培养质量(121次)。
表 1 关键词出现频次表(30次及以上)
关键词 | 频次 | 首次出现年份 | 中心度 |
评价体系 | 245 | 2000 | 0.34 |
人才培养 | 157 | 2003 | 0.24 |
人才培养质量 | 121 | 2000 | 0.25 |
培养质量 | 100 | 2005 | 0.16 |
质量评价 | 95 | 2008 | 0.18 |
高职院校 | 79 | 2008 | 0.19 |
质量评价体系 | 75 | 2002 | 0.26 |
教学质量 | 63 | 2003 | 0.12 |
层次分析法 | 40 | 2008 | 0.10 |
指标体系 | 34 | 2007 | 0.14 |
研究生 | 32 | 2005 | 0.03 |
高职教育 | 32 | 2012 | 0.09 |
由图2可知,我国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的研究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最初是对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从2005年开始,研究的热点转向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院校,2012年开始提出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等职业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任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10—2014年间,工学结合成为了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关键词。工学结合即为工作与学习结合、教育与生产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3年,“第三方评价”这一关键词首次出现,主要应用于高职教育当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要符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行业、企业将在第三方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毕业生及其家长也具有话语权。[11]
2015年开始到2017年,cipp模式成为研究热点。此后,各类核心关键词在原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越来越走向细化并开始着重研究培养模式。
2019—2021年间,“新工科”和“职业教育”开始成为主要关键词。由于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改革,出现了职业教育、新工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等有关教育模式的研究。新工科的出现是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新工科建设中,有较多的研究关注到了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图 2 关键词时区图
总的来说,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的研究在最初阶段是较为广泛的,早期便有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到了2007年前后,研究内容开始逐渐细化,研究方法越来越精良,出现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等各种研究方法,也有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不同的教学领域的研究,同时在评价主体上也出现了分化。但总体来看,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主体一直以职业类院校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科学研究型涉及较少。这也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未成为本科类院校关注的重点。
4 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4.1 各类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还处在探索与上升阶段,各领域学者都在探索着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而不同的培养模式之下,对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相契合,才能够及时根据问题改进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培养质量,对症下药。梁子茵和殷红梅对“3T”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3T”模式即探究生学术理论教育(Theory)、横向项目(Transverse)、研究生多学科团队(Team)培养新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体系科研能力所占比重大,团队型研究生培养是特色,打造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12]经检验,这种评价体系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方向的研究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乐长高、朱业安等学者从“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关理论,设计出了从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反映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型,克服了传统评价的“四维论”。[13]
“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指的是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到研究生教育当中。有学者的研究从校地企院(所)四方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了解各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针对各主体的特点找出协同育人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出评价指标。[14]
李菲和李聪在研究生培养“双循环”模式下,提出了对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双循环模式拥有两个主体循环圈——学生和机构。它们的循环模式分别为学生学校学习——社会学习;培养机构——政府与社会。在这种模式下,研究者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为五大类指标群:生源素质指标群、培养条件指标群、导师指导指标群、教学管理指标群、结果评价指标群。[15]每个指标群下又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从而构建出了一套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2 基于各类理论方法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在建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依据一些理论方法将各类评价指标操作化,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杨丽、付文玉等人的研究是通过应用物元可拓法,制定经典域和节域通过计算待评价指标的特征值,将研究对象划分成精确等级。这种评价体系信息利用全面充分,方法上创新,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改进提供了借鉴,[16]同时,利用物元可拓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步骤也十分简单清晰。[17]
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力结构分为了八个方面,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有研究者建构出了一套完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列出了八项一级指标:专业课程学习、外国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服务、非正式评价、内容能力,并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18]
杨坤将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在了学业成果大数据之上。他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构建了一个这样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录入个人总结和成果、建立学业成果数据库、在大数据下应用成果信息进行奖学金申请和反映培养质量。使评价体系在实现量变的同时也达到了质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主观上的评价不统一问题。[19]
张东明、李亚东和黄宏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研究设计了涵盖学生发展、师资队伍、学校条件以及利益相关方满意度等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91项三级指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20]实现了决策过程的清晰、科学化,提升了结果的可靠性。
4.3 不同地区国家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经验研究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建设与改革,除了加强对自身的建设之外,也在不断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取长补短。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较为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其评价体系密切相关,[21]州政府会专门设立鉴定组织、制定评价标准。[22]英国的研究生教育拥有内外部保障,[23]在评价体系中非常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导师全程介入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科研能力培养。[24]加拿大的评价体系则主要涉及大学排名、专业认证、课程评估、用人单位反馈等。参考这些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例如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建立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相关教育法规政策等。[25]
除了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参考借鉴之外,我国研究生教育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对留学生的教育评价体系。少部分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点,例如王丽娟、蔡陆伟等学者以地方高校留学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指标设置为核心,叙述了各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26]李保祥列出了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初选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对三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7]
4.4 各类学科中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众多的研究中,按学科分类的研究十分常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模式、教育方法,因此,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会有所不同。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大背景下,仰和芝、李耀锋从教学监控、质量文化和改进机制三个方面对社会工作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改进机制”这部分针对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重点论述。研究指出,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工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MSW教育中心的作用,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其次是制定并保障培养质量标准系统,对培养方案、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实验教学、学位论文、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
[28]与之相似互补的,学者张友连从社科大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网格化考核中提出标准:以人格品质、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取向设置成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二级、三级指标,体现出了“优良素质、优秀品质、精英特质”的内涵和价值要求。[29]
于贺春、张国庆等学者则从机械工程专业入手,研究了适合该专业的评价体系。他们将评价体系的指标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导师队伍、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及课程组设置、教学研究与改革、实验室与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科研与社会服务、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30]各指标所占百分比不同,通过3年的验证证明了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也有学者基于水利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理论基础、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四位一体”动态耦联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31]也有学者针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建构,将指标体系分成6项一级指标(招生情况、导师构成、课程设置、学位论文、专业水平、就业情况),12项二级指标和18项三级指标。[32]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类专业不同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相关研究是关于医药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例如张俊俊、张晓云等学者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即生源质量、导师指导质量、课程设置质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论文成果、社会评价,18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等;[33]郑洁、张红霞和周风华则从组织管理、专业课程、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医学综合素质这五个方面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学者对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构建了“1221”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即1个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2个核心目标——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临床实验能力;2个合理机制——理顺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1套监控指标——培养方案、导师培训、课堂教学、师生待遇、临床考核、学位论文。[34]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1年中国知网上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105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发展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21这21年间,关于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平稳起步阶段与波动上升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逐渐形成了以龚声武、侯佳、万磊、张俊俊、张熠为核心的研究学者,也形成了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为核心的科研机构。相关的核心作者与核心机构并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层次分析法、研究生等。
现有研究的热点领域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基于不同培养模式、理论方法、国家地区、各类学科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在各类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各学者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与之相契合的不同的评价体系:针对“3T”培养新模式,提出了科研能力所占比重大,团队型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体系;针对“三全育人”培养模式,提出了从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反映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型;针对“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根据各主体的特点找出协同育人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出评价指标;此外,在研究生培养“双循环”模式下,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为了五大类指标群:生源素质指标群、培养条件指标群、导师指导指标群、教学管理指标群、结果评价指标群。同时还有基于物元可拓法、多元智能理论、学业成果大数据、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等理论方法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构。除了自身的研究之外,还有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研究生教育领先国家的经验借鉴,以及对留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领域众多的研究中,可以划分为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社科类、以机械工程等为代表的理工类,以及以体育专业为代表的体育艺术类,不同的学科领域所适用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
当前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呈现出起步早、爆发晚,平稳发展、逐渐细化的特点。研究生教育近年来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爆发较晚,尤其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几乎无迹可寻。现有研究大多数是热门学科,以及社会工作本科生教育的相关研究,极少数研究提到了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相关研究可能会在未来大规模爆发。
参考文献
1[] 张东明,李亚东,黄宏伟.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初探——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2):60-67.
2[] 龚声武. 对接国际标准,培育卓越技能人才[N]. 湖南日报,2018-12-20(015).
3[] 武俊英,侯佳,刘金泉.中职园艺专业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6):243-245.
4[] 侯佳,刘金泉,武俊英.中职园艺专业师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 32(10):212-214.
5[] 侯佳,武俊英.引入以企业等第三方为主体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6):7-9.
6[] 万磊.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高职现代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51-55.
7[] 万磊.基于TQM的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38(05):100-105.
8[] 程安林,张俊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要素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9 (04): 95 -98.
9[] 张熠.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2): 58-59.
10[] 张熠.高校经管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5): 70-71.
11[] 王化冰,樊颖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 (10): 35-36.
12[] 梁子茵,殷红梅.基于“3T”模式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高教论坛,2020(10):105-110.
13[] 乐长高,朱业安,谢宗波,曾立庆,陈中胜.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5):450-456.
14[] 刘冰.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15[] 李菲,李聪.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新西部,2018(03):137-138+145.
16[] 杨丽,付文玉,张建华,滕文杰.基于物元可拓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5):385-387.
17[] 王永林.住院科室医疗质量的可拓关联分析初探[J].中国卫生统计,2010, 27(05): 514- 515+ 525.
18[] 于洲.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1):78.
19[] 杨坤.基于学业成果大数据的研究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探索——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20(13):162+164.
20[] 张东明,李亚东,黄宏伟.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初探——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2):60-67.
21[] 柴超,刘庆花.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9,6(88):1-2+5.
22[] 李娇.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运行体系研究 [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539-543.
23[] 叶玉玲,刘佳林,袁锟.国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析及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06):48-49.
24[] 柴超,刘庆花.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9,6(88):1-2+5.
25[] 叶玉玲,刘佳林,袁锟.国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析及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06):48-49.
26[] 王丽娟,蔡陆伟,吴陈,李洪梅.地方高校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49):15-17.
27[] 李保祥.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28[] 仰和芝,李耀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基于井冈山大学的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33):52-53.
29[] 张友连.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2):60.
30[] 于贺春,张国庆,赵则祥,乔雪涛,王仁宗,王文博,张素香.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31(02):78-82.
31[] 魏博文,谢斌,鲍丹丹,袁冬阳,程颖新.基于内涵发展的水利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2):81-88.
32[] 李治,刘小明,李秋晨.广西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运动精品,2019,38(10):24-25+28.
33[] 张俊俊,张晓云,贺鹭,田志强,郑建中.医教协同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0,10(02):39-43.
34[] 艾志福,刘虹,徐伟.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11):1666-1668.
*本项目受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jsjg202105)”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窦子奇(1999-),女,河北唐山,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
蒋亚丽(1984-),女,汉,河南新密,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