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 411104
【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的前因后果,概念特征以及对人群的调查得出当代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预防意识和对预防方法与自我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并给出个人建议的个人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方法为通过网上调查问卷与纸质调查问卷,并将其整合分析,对比人们对抑郁症不同的看法,分析抑郁症在人群中的知晓程度与人们的预防抑郁症意识。结果:在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报告显示对于抑郁症的知晓程度与预防意识均比成年人要高,而成年人尤其是在此方面有过涉猎的该类人群在预防及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上较学生来说较高。结论:抑郁症的综合研究中,成年人相对来说预防意识较差且知晓程度较浅,而学生对于抑郁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更加高的预防意识;但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预防抑郁症与如何进行自我初期治疗,而对于成年人,普及理论知识相对于来说更重要。
【关键词】:抑郁症;综合调查与研究;中学生;抑郁症的预防;抑郁症的自我治疗;
一、抑郁症的概念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英文翻译为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简称为:MDD。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严重者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在抑郁症未发作时,患者就是正正常常的一个人,说说笑笑的,可能还有很多朋友,甚至你可能还会觉得对方生活很积极。 每个人都会有抑郁不开心的时期,这些都是正常的,至少不需要吃药来缓解。 但是有一部分时期可能会发展为长期的有规律的抑郁期,如果你明显感觉自己无法调整这种情绪,不是因为什么具体的事情,甚至觉得生活得挺好的,但是你突然又抑郁了,基本上就是你经常会无缘无故地陷入抑郁情绪,并且是长期的,甚至半年以上,一直都是有规律地陷入无缘无故的抑郁,那基本上你需要看看医生了。聊一聊或者开个药。
但是在发展到一定时期后,你可能会觉得没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会焦虑、失眠,有时候还觉得烦躁不安,觉得需要利用别的负面的东西帮助自己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自残、喝酒抽烟、吃药等等。还会经常突然流眼泪,和哭不一样,就是流眼泪,心里面觉得一瞬间崩塌了,很难形容,但发生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撕心裂肺,毫无缘由,整个世界都毁了。 阳光撒在你身上,你走在林荫小道上;你可能刚刚完成一个小项目,也可能刚刚和很好的朋友分开,甚至还约好晚上一起吃饭,走着走着,你突然就崩溃了。 你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透过树叶间隙撒下的金色阳光,在风中抖动着像蝴蝶一样的叶子,一草一木都让你觉得美好;你开始觉得死亡真可怕;你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去体会世界的美好,更加留恋这个世界;你甚至想象过你死了以后,亲人的境况。 但是你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总会觉得,我想死。但是一边害怕死亡,害怕到会半夜惊醒,心脏跳得很快,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恐惧到想哭出来,深深感觉到在死亡面前的渺小无力。另一边,你总会控制不住自己,处于整个内心世界都崩塌的状态,也并不是想自杀,大概就是走在路上,想如果被车撞死在这里也挺好的,在高处停留久了会突然有一瞬间感觉理智和身体分离了,理智上知道不能死,身体却想跳下去,才知道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时,自己都觉得很害怕。感觉抑郁症,让人们失去了对自己掌控,像是一个寄居在这具躯壳里的怪物,面目全非。
二、关于抑郁症的认知
关于抑郁症的认知,在学术层面并不混乱,大家基本都承认,这是一个我们对其有一定的研究和认识,但尚有诸多未知谜团的课题。关于抑郁症的诸多说法与众多乱象,主要是在科普层面,究其根由,大概是搞学术的人并不热衷于公开探讨一个未解课题。而调门奇高,又爱四处分享个人心得的人,往往是那些被学术圈淘汰在外的半吊子爱好者,抑或是营销团队。这本来就是一群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又怯于承认这是个未解课题,反而时常用力过猛,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权威”,对其他视角既不接受也不容忍,吵吵闹闹不可开交。
那些曾企图“自学成才”的求助者,百分百的对抑郁症有错误或片面认知,我们说的“某种症状”和“某种疾病”,在生活中是混淆应用的,怎么说都不算错,但这两种说法在临床上是有严格区别的:一个是现象学描述,一个是病理学叙述,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这种区别,就像“发烧”和“感冒”之间的区别:感冒是病理学叙述,讲的是免疫系统适应新变异的感冒病毒的过程;而发烧是一种现象学描述,讲的是体温因为某种原因而高于正常值的现象。 “抑郁症”就是典型的现象学定义,讲的是人的心境不正常地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并引发身心低迷、兴趣丧失、意志衰退等症状。所谓的学术上尚未研究透,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尚无定论,在不同学科里都是相关解释,不同的解释却指向同一症状,大家分方向研究并努力整合。这种局面下,如果遇到“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之类的话题,真懂的人肯定是往后缩,敢上前来言之凿凿地高谈阔论的人,必是骁勇善辩的棒槌。
在这些人回答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错误观点,本组总结为如下五点:
错误认识一:抑郁症是悲伤的同义词
错误认识二:抑郁症是精神软弱的表现
错误认识三:抑郁症总是受环境影响
错误认识四:抑郁症的症状全都在于脑部
错误认识五:如果被确诊为抑郁症,余生都要依赖抗抑郁药物
在非专业的抑郁症讨论中,大多数人会对以上几个观点深信不疑。所以我们需要在对抑郁症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再去讨论该类话题,不然这些思想只会越传越广,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总而言之,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它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勇敢面对,积极采取正规有效的治疗。
三、本组调查报告
据我们团队制作了两类调查问卷: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
截至论文完成时,电子问卷共有128人次填写,纸质问卷已收回有效问卷74张
(一)了解抑郁症的渠道
在此次调查的了解抑郁症的渠道一题的答案中来看,从互联网了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约占77.3%。在当代,大部分人群倾向于在互联网上了解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论是抑郁症或非抑郁症患者。但是在网络上有许多误导性的营销文章,诸如快速识别抑郁症、简单识别抑郁症、早期识别抑郁症等等,其实都是瞎忽悠。如果当事人能排除主观倾向干扰,CCMD-2-R的诊断方式本身又快速又简单,但如果不能排除主观倾向干扰,在自己认为自己患上抑郁时,网络上的检测不能作为可靠诊断,只有医院的综合诊断是可靠的,其他识别方法大多数都不可靠。
而且当代网络的发达和匿名性也导致了近段时间的“网抑云”现象。例如被许多人所拿来开玩笑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诗是由日本诗人寺内寿太郎首创,就本团队查到的说法是此人曾多次自杀未遂,且经常把自己写的诗当遗书。
不可否认的是,网易云是“网抑云”的罪魁祸首,当网易云在线下组织过展览网易云热评,将自己的主打卖点变成了“丧文化”。致使而这一切推动了“丧文化”这种亚文化的产生,而“丧文化”存在于我们身边已经数年,但2020年疫情的魔幻开局,让人们对这种少数人的亚文化变得难以容忍。而现实的崩塌又令丧文化得以传播。
最终,这场“网抑云”一触即发
而这片云有点过于大了,有多少抑郁症患者生的希望可能就这样被抹掉?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这个事件太烂了。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事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我们做错了。可能我们真的是在无病呻吟。而真正无病呻吟的是那一群丧文化的作者,他们无论你是否感到悲伤,只要文字悲伤就行。
但是,抑郁症患者的确很少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痛苦,但互联网的匿名性,给了他们放开封闭内心的机会,也或许分享难过的人并非抑郁,但也遇到了辛酸苦楚,经历了难过的事情,遭受了生活的暴击,又或许有亲人的逝去。他们想要一些安慰,以面对明天的残酷。
所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请不要急着嘲讽和补刀。请宽容一些,说几句温暖的话语,试图给他们一个拥抱,说不定,你真的就可以拯救了一个生命。
(二)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分别
而在此次问卷的能否区分抑郁症与普通抑郁情绪一题中,大多数人都只能略微分辨出抑郁症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区别,也存在小部分人完全分辨不了两者区别,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有这些: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抑郁症导致的睡眠障碍并发症主要为早醒与失眠,早醒主要表现为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且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而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等现象。
(三)导致抑郁症的因素
在此次问卷调查的导致抑郁症的因素一题中,几乎所有人都一致地认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在纸质问卷报告中,结果也与电子版大体一致。其实在问卷中所出现的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综合本组收集到的资料,在抑郁症的导致因素中,以下多点均是导致抑郁症的因素:
1)大脑的物理结构或化学性质。
在一些抑郁症患者中,脑部扫描显示海马体较小,这在长期记忆中起作用。研究表明,持续暴露于压力下会损害大脑此部分神经细胞的生长
2)血清素或激素变化失衡。
这是可能在大脑中发生的另一件事,即血清素受体的作用与没有抑郁症的人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某些治疗药物可与5-羟色胺一起使用的原因。月经周期,怀孕和分娩也会导致抑郁症发作。
3)药物驱使。
助眠药和降压药也有一定几率引起抑郁症症状
4)家庭抑郁症的历史。
父母或同胞患有MDD(抑郁症英文缩写)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到3倍(或20%至30%的机会与10%的机会)其他疾病或并发精神健康状况的病史。
5)创伤后压力
物质使用障碍和学习障碍通常与抑郁症有关或可以使抑郁症持久化。焦虑是一个大问题:多达50%的抑郁症患者也患有焦虑症。
6)压力大的生活事件。
虐待,财务问题,亲人的死亡,工作的丧失-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沮丧。但是,即使是诸如大举动,结婚,毕业或退休之类的积极事件,也会使您感到沮丧时,就有一定引发抑郁症。
(四)抑郁症的普遍性
在此次调查的抑郁症的普遍性一题中,大部分人认为抑郁症不太普遍。但在纸质问卷报告中,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很普遍。
据统计,保守估计,我国大约有5400余万抑郁症患者,约占人口的4.2%,与全球水平4.4%相近;且在中国对50万男性和女性的全国调查中显示,重度抑郁症低收入状态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其实低收入人群与农村人口更易成为抑郁症患者,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下的阶段,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5%,只有不到13%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导致每十名患者中就医或服药的患者不足两人;
(五)抑郁症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的抑郁症对当代学生影响大小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抑郁症对我国当代学生的影响很大,纸质问卷报告中也同样如此。
事实上,据中国有抑郁症确诊医疗报告显示,在中国15-24岁的年轻人中,约有120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中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其中抑郁症导致的缺勤、医药费和丧葬费每年直接或间接造成约22亿人民币的损失。
四、中学中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据本团队所收集到的资料及收回的问卷中显示,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早期不健全的人格
据调查,因童年经历或童年时期缺乏关爱,或过度溺爱导致的人格缺陷以及有强迫性人格和易于焦虑的人与抑郁症相关。精神分析学派家Freud认为,爱和安全感的丧失对产生抑郁有重要作用。
2)中学校园内的压力
我国中学生受到了来自现代社会与学校的各种各样的冲击,由于其处于竞争性强、压力较大的特殊环境以及这些“天之骄子”的好胜心理,不少心理素质薄弱者更易患此症。抑郁作为校园压力的一种严重心理反应后果,在中学生中比在同龄青少年中更普遍,也更严重。
3)不健全的压力应付方式
压力应付是中学生缓解压力的重要机制。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和学校的过度保护,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加之一些具有人格特质的学生群体使他们在面对这些压力时无所适从,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客观评价自我从而产生了一种主观无能感,即对自己丧失信心,失去了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也失去了对自身情感和思维的控制能力。一旦孤立无助的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就极容易陷入抑郁。
4)缺乏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了解
据在中学生中广泛调查结果显示,有60—70%的中学生对抑郁症这种情境障碍缺乏应有的知识和了解。出现抑郁情绪不等于就患上了抑郁症,但患了抑郁症必有抑郁情绪。抑郁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敢于面对和正视它。抑郁症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容易发现。在中学生中此类病例较少见,多是受到重大挫折或打击后所致。慢性抑郁症者则症状较轻,当由于某种压力或事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并影响了睡眠、日常工作、学习时,且持续时间较久,这一类情况在中学生中患者较多。但由于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抑郁症缺乏基本知识,往往不易识别,隐蔽性较强。
五、如何预防抑郁症
抑郁症的防治干预策略对待抑郁症,最佳方案是事前的有效预防。预防抑郁的全部含义在于避免慢性抑郁症,防止由精神焦躁、紧张转为持续的抑郁症状。中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状况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以后走入社会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也是摆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学生中容易产生抑郁心理障碍,而且大多是轻度抑郁的情况,因此轻度的抑郁时就能及时介入干预是最理想的。针对上述有关抑郁成因的分析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一)在中学生中间广泛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
正确引导中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认识抑郁症的症状特征及诱发该症的环境因素对于预防抑郁症非常重要。当发生慢性抑郁症时,患者有被冷落、被排斥的高度敏感性以及不能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班主任乃至周围的同学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区别一个同学情绪反常时是短暂不快还是慢性、轻微性抑郁症状。
(二)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个性,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生观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幸福观、理想观、价值观、爱情观是不太成熟的。因此,在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有效途径和措施,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加强自我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养成良好认知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完善压力应付机制
a)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网络,教师在成才教育中必须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互助、互谅的集体。可以以各种协会如心理协会和学生团体的形式出现,让老师、同学能及时察觉个体的抑郁状况,并主动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使有抑郁倾向的中学生就容易在理解和帮助中得到治疗或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摆脱病态,恢复健康。
b)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目前各高校的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兼任了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工作。非专业人员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理解往往产生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对于心理疾病不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c)在中学生中建立健康档案,普及营养知识,调整改善睡眠和饮食
在对中学生抑郁的策略中不应该疏漏生理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临床医学和营养学建议,摄入均衡营养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普遍存在的女中学生节食人群,建议她们合理选用膳食,保证热量和营养均衡,改变偏食等不良嗜好。
(四)加强体育锻炼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抗抑郁。适度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体力,减少因学习久坐而形成的骨骼变形和肌肉酸痛症状;另一方面可分散注意力,转移忧愁和烦躁的思绪,达到舒畅身心、调节情绪、有助于转移对抑郁情绪的体验,从而减轻抑郁症状。同时还有证据显示,免疫系统与人们对躯体疾病的抵抗力和大脑功能存在着相互关系,抑郁情绪和压力事件可以改变人的免疫功能,可影响到躯体对疾病的易感性,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改善抑郁的不良状况。
六、如何自行缓解抑郁症
如果您已经患上抑郁症,我们团队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抑郁单凭自己一个人大概率是不可能战胜的,你必须得求助且同时自助,在这种情况下,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看医生。
去当地的精神病院,不要怕丢人,只是让你填几张卷子,问你几个问题。会给你开药,做一些物理治疗。然后你要做的就只是按时吃药,做物理治疗,有时跑趟医院。仅此而已。
二、找心理咨询师。
现在很多专科医院的医生只开药不咨询,咨询也是简单几句。我们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告诉好友和家人。
抑郁症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病,当你度过这个难关,这个世界基本没什么可以难倒你,所以单凭医生和自己没法战胜,要结合所有人的力量。
四、自我治疗。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马克思所说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1.准备一个歌单存放让你感到温暖的歌,心情烦躁或无事可做时听听歌是绝佳选择,你也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重拾爱好,你以前喜欢干什么,捡起来,它们会帮你。
2.适当运动可减缓一些情绪的恶化,但请以自身条件为准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打球、跑步,实在不行就散步,可以找人监督或者一起运动。
3.规律进食,吃饭和睡觉,无论有没有胃口,困不困都得吃喝睡。但尽量减少咖啡、茶类和碳酸饮料等容易让人产生精神亢奋的饮品,可选择果汁或温白开。
4.不要给自己自我贬低的情绪暗示。你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正常人,好人,聪明人,你很优秀,请继续坚持下去。
5.让自己忙起来,不断进步,但是要劳逸结合。
6.准备一个本子或相册,把别人对你说的觉得温暖的话以及开心的事记录下来,情绪差时看一看。同时可以写日记和计划,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无论好的坏的。
7.诉苦和发牢骚,对象是你的闺蜜或好友和爸妈,千万不要跟其他人做这些,不然会起反作用。你可以哭,请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买一些抱枕或毛绒玩具,心情不好时可以用来发泄情绪.
8.睡前做一些轻松的事,以避免睡前焦虑。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消除糟糕的心情。
9.如果可以的话,进行一次短途旅游吧,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与人,在街角的甜品店发呆一个下午,只要你愿意,任何事情都不是虚度时间。
10.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你必须了解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知识,书籍真的是进步的阶梯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被称为最牛的抑郁症自助书,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非暴力沟通》人最大的痛苦是交流的问题,教你如何沟通。《人性的弱点》人性复杂,学会观察人性。《森田疗法》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做好笔记,实践书中的方法,作用很大。
七、
社工专业方法介入
(一)介入所用的社会工作理
1、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探究发现抑郁症人群的优势,从他们的特点及优势介入,从而更好的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快速及良好的沟通。
2、班杜拉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利用改变周围的环境及沟通条件以及接触方面的变化,使抑郁症人群能够通过环境及社会条件的变化来让他们通过学习来适应社会,流畅的沟通,从而在心理上更加的改善。
(二)介入方法
1、认知介入:
在抑郁症人群中,要懂得引导与沟通,做心灵的引导者,让案主在认知上接受我们的存在,并愿意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缓解压力和恐惧。
2、行为介入:
真正的参与到案主的生活当中,并能及时的反馈他们的行为与不解,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及交流。
3、情绪支持: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应该是特别的孤单和惶恐,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与挫折,不愿意打开内心世界,所以工作者应该设身处地的投入到他们生活当中,给他们情感支持,让他们可以“不再孤独”。
4、家庭服务:
在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痛苦背后还有一个需要承担更多压力的家庭,所以家庭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的后天抑郁可能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把患者还原到家庭中,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抑郁的调查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社会对“天之骄子”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各个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办公室,新生入学教育中会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检查,但是,这种方式真的能够有效的防止“悲剧”的发生吗?理论已经充分了,过程也足够的清晰,落实到实际就显得明显不足了,究其原因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关爱,其次来自学校的引导,这是外因;在最后笔者期望能人们能够增加对抑郁症的理解,减轻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进而能有效地达到对抑郁症群体真正起到预防、干预和治疗的目的。学生的自我修养,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内因,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只有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才能够使校园、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鲁,陈宜刚,林征,等.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5-18.
[2]王彦彬,姜长青.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 Ibrahim AK, Kelly SJ, Adams CE,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f depression prevale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4]杨雪花.3744名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1. [5] 吴应萍,徐莹,朱泓颖.中医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2):301-304
[6] Radloff LS. 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7]章婕,吴振云,方格,等.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139-143.
[8] 龚韩湘,伍宝玲,张雅兰,曾东汉,周梅芳.我国医学类大学生抑郁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120-126.
[9] 薛伟,杜君,苑杰.大学生抑郁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62-164.
[10] 杜召云,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72-173.
[11] 刘琰,谭曦,李扬,等.大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91-93.
[12]王娜,解凤先,谭菲菲,赵瑛.医学生心理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51-453.
[13] 周晏.吉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干预策略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8):899-901.
[14] 叶磊,尹海国,刘剑华. 陕西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教育现代化,2016 (25): 189-191
[15] 张晓.医学生抑郁状态、抑郁障碍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初探[D].广西医科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2013,硕士.
[16] 邹路琦 . 大学生抑郁症状干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 黑龙江大庆 .
[17]青春期抑郁症的危害抑郁症康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