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爱尔眼科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调查角膜屈光手术后视疲劳症状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式选取2019-05/01到20218/30之间在我院接受屈光手术患者178名。通过询问受试者病史、个人基本情况,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睑缘、睑板腺改变、角膜及结膜是否存在眼表损害体征,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确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填写眼表疾病分析量表(OSDI)和视疲劳调查表,统计受试者眼部疲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视疲劳发生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受试者178名中63.0%(112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状况。其中视疲劳发生与性别、年龄及既往角膜屈光手术史无相关性(P>0.05);存在干眼主观症状及电子屏幕暴露时长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总体预测准确率为76.9%。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存在视疲劳。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视疲劳症状;研究进展
引言
视角膜屈光手术后引起视疲劳的相关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与术前双眼视功能异常有关人,如调节不足、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下降和集合不足等双眼视问题。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双眼视功能异常对屈光手术后患者视疲劳之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为指导手术参数的设计,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视疲劳等视觉问题提供依据。同事通过对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有效的减轻视疲劳症状,提髙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按照性别及年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因考虑男女比例和年龄结构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等比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根据既往研究及视疲劳专家共识,本研究进行样本量估算时按照视疲劳发生率55%,取显著水平α=0.05进行估算,确定样本量为150名,同时按照失访率20%,确定最终样本量176名。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
1.2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1.3观察指标
OSDI问卷共分为12题3个大类别,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1~5分,将各题得分相加计算总分,得到OSDI评分。评分标准:<10分为无干眼症状;≥10分且<21分为轻度干眼症状;≥21分且<36分为中度干眼症状;≥36分为存在重度干眼症状。干眼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类依据国际干眼新共识。视疲劳的诊断依据2014年中华医学会专家共识,在眼科专科检查后,依据受试者主观感受问卷进行判断。视疲劳问卷一共11个问题,每个问题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4分,最后将11题总分相加。依据评分标准:<16分为无视疲劳状态;≥16分且<28分为可疑视疲劳状态;≥28分为确定视疲劳状态[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试者信息此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22份,问卷题目回答不完整者视为无效问卷,排除无效问卷4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78份,问卷回收率80%,其中男152份,女26份。调查患者年龄为18~40(平均25.37±0.32)岁,裸眼视力0.1~1.2,所有受试者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1.0。近立体视觉检查均大于60″。OSDI评分无超过36分(严重干眼症状)者,裂隙灯检查未发现受试者存在角结膜病损。受试者BUT检查结果均大于10s[3]。
2.2视疲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根据视疲劳评分将受试者分为以下三组:无视疲劳组(总分<16)138名(37.0%),可疑视疲劳组(≥16分且<28分)187名(50.1%),确定视疲劳组(总分≥28分)48名(12.9%),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视 疲劳相关危险因素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B P OR 95%CI
下 限 上限
OSDI 评分<10 分 -3.11 <0.01 0.05 0.02 0.13
低度近视及正视( >-6.0D) -2.29 <0.01 0.1 0.04 0.30
电 子屏幕暴露时长( 电脑<8h /d) -2.44 <0.05 0.11 0.06 0.11
2.3视疲劳危险因素预测决策树
通过Wilcox统计结果得到:电子屏幕暴露时长、工作年限、存在干眼主观症状及屈光不正对视疲劳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这四项内容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2),并将得到的风险影响因素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其中存在干眼主观症状和电子屏幕暴露时长成功进入决策树模型,由决策树可知,无干眼主观症状者(评分<10分)61.9%的可能不存在视疲劳,其中如果电子屏幕暴露时长<8h/d,则81.0%可能性排除视疲劳;如果存在轻度及中度干眼主观症状(干眼评分10~<36分),则有81.7%的可能性存在视疲劳,其中如果电子屏幕暴露时长>8h/d,则视疲劳的可能性为92.0%。根据决策树分类结果表可知,总体预测准确率为76.9%,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效能
[4]。
3讨论
现今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已得到大量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矫正选择,然而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近距离工作困难、视近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一症状虽发生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短,但仍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舒适度,且对于手术矫正效果较好的患者而言,视疲劳症状可能是影响其视觉质量主要因素之一[5]。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已逐渐成为成人屈光不正患者矫正视力的重要方式。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分为两大类,①板层类角膜屈光手术:微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②表层类角膜屈光手术: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两大类在手术操作、解剖学原理、组织恢复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而其各自对应的并发症各不相同。临床证据证明,角膜屈光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机率低,但一旦发生对患者视力和视觉功能危害极大。因此,严控屈光手术并发症发生,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6]。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以至于不能正常进行视觉相关活动的一组症候群。视疲劳是一类以病人自觉眼部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病变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并非独立的眼病,又被称为眼疲劳综合征。视疲劳是屈光手术后患者早期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在60%以上,视疲劳常常表现为眼胀、眼干视物模糊等眼部不适为主的症候群。严重者可引起头疼、睡眠不好,从而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7]。
结束语
总之,视疲劳在屈光手术后患者群体中日益多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视疲劳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因此,需要个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多种积极的策略来帮助患者预防视疲劳发生及缓解视疲劳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郑林,林青鸿,沈政伟.角膜屈光手术在成人弱视中的应用及有效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5):57-58.
[2]高敏.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12):30-31.
[3]张波,庞辰久,任胜卫,顾宇伟,王树林.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对近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857-1860.
[4]刘祥开.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8):111-112.
[5]王丽,陶俊.近视患者屈光度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眼压的相关性[J].广西医学,2018,40(16):1821-1824.
[6]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9(12):896-897-898-899-900-901-902-903.
[7]陈晓琴,王雁.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及调节功能变化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03):77-80+84.
[8]鲁占军,初绍敏,晓琴,王额尔敦.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的疗效评价[J].应用激光,2018,38(06):1049-1056.
[9]孙凌云.两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眼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9):83.
[10]陈开建,余婷,潘娇,刘李娜,郎敏,白继.角膜屈光手术前用药时间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18,54(10):744-747.
[11]陈晓琴,王雁.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及调节功能变化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03):77-80+84.
[12]缪羚,胡毅倩,徐艳春,冯婕妤,朱煌.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手术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01):180-184.
[13]王丽,陶俊.近视患者屈光度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眼压的相关性[J].广西医学,2018,40(16):1821-1824.
[14]冯子卿,王倩茹,李雪.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8,38(08):797-800.
[15]周迎霞,王芳芳.两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三年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5):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