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覃爽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推动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一种能够改变高中学生对待信息技术学习态度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对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具备四个意识,在这四个意识的引导下设计教学模式,能够创设出充满乐趣、高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自主研学;数字资源平台;


  1.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

“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把信息技术课程学好,就能使学生获得一件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为他们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现行新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而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势必对学生今后学习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而继续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故而该项改变这种现状,一定要进行课堂模式改革,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工具性学科就要让学生课堂中有大量时间用于实践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 树立四个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设计意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正确的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意识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2.1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

为了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我们就要在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做到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改变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使新课堂模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能够以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学习,而非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标准。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就要在课堂中设计足够多的实践活动及实践时间,如每堂课保证25分钟时间用于课堂实践。当然在学生实践环节中,教师要设计足够多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比较有效率的及时获得帮助,避免因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了产生畏难消极情绪,反而失去主动学习的动机。

2.2计算机是一种基础性学习工具的意识

现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电子设备就是手机,并且手机的娱乐功能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对于这些除了计算机,包括手机、平板、点读机等电子设备,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即这些在现阶段以及今后长期阶段,它们仅仅是我们训练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工具。

相较于以前的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设备及时有效地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习的效率应该会提高,但禁不住这些电子设备的诱惑,比如一条微信、一个广告、一首新歌等,进而导致学习的专注性受到很大挑战,最后发展为刷电子设备耗费很多精力,反而学习时昏昏欲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为学生潜移默化的宣扬计算机这类电子设备是一种基础性学习工具的意识。

2.3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热心肠意识

计算机今后势必会成为学生往后生活的重要学习、工作工具,将会在生活中扮演一个辅助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统计数据的重要角色。新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在解决一个个问题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学会学科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外,同时还要加强小组方式的协作学习,牢固树立今后社会一定是一个相互合作、共同创造的合作型模式,要团结一切力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经常进行组内问题讨论、组间知识分享的活动。长时间训练下来,不仅能够经常发现生活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与人交流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出乐于助人、本领过硬、善于交际的良好品格的学生。

2.4学科知识融合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本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以外,同样需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总目标要求上。

比如,在设计必修1第五单元第一节走进数据分析内容时,由于需要数据来让学生体验数据分析的过程,故而设计时可以从魏书生谈家务劳动的言论中引出人的幸福感从哪儿来引入课堂,让学生填写自己关于学习习惯、阅读情况、家务劳动、关心家人等方面表现情况的数据,当堂针对学生自己的数据在全班进行分析,得出人的一生要获得幸福感可以从他人处和自己身上活动,即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进而学会爱祖国、爱人民,还可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获得成就感而感受到幸福。这样的课堂不仅数据分析的学科知识贯穿课堂,并且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 、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体现“立德树人”总目标,融合语文、政治等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1. 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环境下,在学科知识、学生能力要求、教师能力、机房环境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在对这些因素深入分析、理解其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机。

3.1现状分析

3.1.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新课程授课,也是存在极大的兴趣,但是对于新课程采用老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觉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信息技术技能缺乏实践锻炼机会、遇到问题时除了教师辅导外缺少学习资源支持等问题。实施新的课程模式后,学生在反馈中表示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3.1.2信息技术课有效学习时间

信息技术课程不像其他学科,学生除了课堂时间以外,课后几乎很少再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所以对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能够有效利用的学习时间只有课堂上的40分钟。

在进行新课程授课模式改革中,对课程内容就要有所取舍,对项目实践内容的设计也要有所侧重,学习资源脚手架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机房计算机的实际环境,比如很多机房没有配备耳机,那么在设置微课资源时,一定要设计文字性的、醒目的操作步骤目录,并且这种目录设置模式要有统一标准和形式,方便学生阅读和观看学习。

3.2基于DIY数字资源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2.1课前准备阶段

设计开发一个数字资源平台网站,在网站中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实践活动等,并且给学生提供具体操作步骤解析,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图文混排、重点标注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辅助资源,新课程授课模式基于这一自主创建的网站来开展,这一平台是给学生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自主研学、实践操作练习、小组协作的重要学习资源。

新课程模式中还要设计两个评价内容,一是对自学阶段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要有一个反馈表,方便统计学生自学过程遇到的难点问题,以求汇总后集中或个别辅导解决;二是要对每堂课有一个过程性评价表单,用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学习平台意见反馈等。

3.2.2教学过程之学习目标介绍(5分钟)

每节课程开始时,要简要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课程资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项目活动中实际环境中具体问题的情景引入,还要通过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掌握章节内容概要,进而在自学阶段能够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5分钟的教师简短讲解也能够在学生思想意识较集中的时间内把课程重点传达到学生意识中,进而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本节课的意图,也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3.2.3教学过程之自我探究学习(10分钟)

学生进入自我研学阶段,开始使用数字化网站学习课程新知,以报告册引导学习中的重点内容,简明详尽的实践环节操作步骤能够快速有效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实践活动。

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学生锻炼阅读能力、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的重要时刻,也是为后续参与小组活动中积累知识,从而主动交流讨论的“充电”阶段。当然在在10分钟时间内,有些学生可能仅仅学习了课程基础知识没有进行实践,有的学生可能即看了课程知识也做了实践活动,有的直接开始实践活动,但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小组内学生存在知识和实践活动差异的状态下,再进行小组活动就能够实现互补,进而使整个小组学习更高效。

3.2.4教学过程之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5分钟)

自主研学中存在知识差异,带着问题进入到小组活动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完成体验活动、实践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出谋划策,一起完成任务。组长填写报告册,组员分小组继续练习完成实践任务,这样小组内成员就都能够学会课程新知识。

这一阶段中,小组组员间充分交流,训练每位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的能力,树立团结协作意识,能够使学生比较高效的、主动的学习知识。在填写过程性评价表单中,小组成员也可以向教师分享自己的表现、小组成员的表现等,教师收到对小组成员的表扬后,可以在下节课时在全班中给予该学生口头称赞,比如善于专研、主动分享、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课学习动机。

3.2.5教学过程之课堂小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自学和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参与个性化辅导时,难免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课程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要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活动作业进行点评,鼓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表扬课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小组长。

这一阶段作为课堂的总结阶段,对于知识点的总结一定要权威、准确,再对总体时间把握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总结展示和随堂测验,能够比较完整、正确的落实一节课程的学习任务。

  1. 反思与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学生反馈信息表示,学生比较认同长时间的实践体验,也能够切实的在合作学习中交换知识,老师讲的少,反而学到了更多知识;还有的学生表示开放性的课堂充满乐趣,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也对老师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帮助表示认可,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的更加全面,更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课堂也不再枯燥而变得积极。

整个课堂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解决,比如小组活动时,组员任务不明确,导致有人很忙,有的人却很清闲;学生对自学问题反馈的方式缺乏认同感,和教师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巩固,以期形成一种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反馈问题;关键步骤可能需要加强视频微课讲解。

总之,通过笔者对于这种课堂模式的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反馈和同事反馈中,这一模式存在它的可取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改变课堂氛围,但也同样需要不断更新、总结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思想引领、形式大致统一的授课模式。

  1. 参考文献

[1]郑永刚.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4):1-1.

[2]马川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9):79-80.

[3]董益豪.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7):8-9.

[4]孟金红.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