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科学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科学情感教育

严伟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610100

摘要: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情感态度包括了儿童对科学活动本身产生的一切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好奇心、探究欲望、探究的热情与持续性、创新精神等等。而众多的事实与研究也表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是幼儿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因此,幼儿园在强调科学教育时,首先应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科学情感 教育 幼儿

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在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这里提到的“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情感态度”应该包括了儿童对科学活动本身产生的一切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好奇心、探究欲望、探究的热情与持续性等等。众多的事实与研究表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是幼儿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因此,幼儿园在强调科学教育时,首先应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那么,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该如何呵护和培植幼儿积极的科学情感呢?带着这一思考,我在活动中不断地尝试、积累、反思,灵活地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利用随机事件,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科学情感。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都设有一个小小的自然角,根据季节饲养或种植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这学期,我们班饲养了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自从饲养小蝌蚪后,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趴在鱼缸边观察或给小蝌蚪喂食。这一天,王宇轩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时,用铅笔将一只小蝌蚪戳死了。一起观察的小朋友都认为王宇轩是没有爱心,故意戳死小蝌蚪的,纷纷跑来向老师告状。当老师将王宇轩叫来询问原因时,他却委屈地告诉老师,他是为了看看小蝌蚪的血是什么颜色,才戳死这条小蝌蚪的。面对王宇轩小朋友这种自发的科学探究行为,老师是应该支持他还是应该批评他呢?如果支持他,好像和幼儿情感教育发生了矛盾。批评他吧,好像又打击了他的科学探究兴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教师经过反复的思考,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就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讨论:“王宇轩这样做合适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你觉得王宇轩怎样做更好呢?”小朋友对王宇轩的探究行为都表示反对,认为王宇轩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爱护所有的小动物。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思考:面对自己有疑惑的问题,怎样做才能既知道答案,又不牺牲小蝌蚪的生命呢?全班幼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全班孩子最后达成了共识:首先不能伤害小蝌蚪,如果想知道答案可以从网上或者图书里面查资料,或者等有些小蝌蚪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后,再进行解剖。

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在保护小动物的基础上探索科学道理。这个活动有效的发挥了科学情感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也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地统一。在后来组织的养金鱼,螃蟹、乌龟的饲养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应该怎样来爱护这些小生命了。他们除了细心地喂养、照顾这些小动物外,他们还会思考:鱼缸是不是太小了,它们住在里面会不会太挤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它们换一间大房子等等。

二、鼓励幼儿亲历操作探究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尊重事实是起码的科学态度,而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鼓励、引导幼儿亲历操作探究过程,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一丝不苟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活动《我会照顾植物》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与观察,在操作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活动中,幼儿带着“种子喜欢热水还是冷水?”“种子喜欢水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种子需要种在土里面吗?”等等问题进行了操作探索活动。我首先请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种植,并引导他们坚持观察与记录。一个星期后,我组织全体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汇报与分享:一名幼儿说:“我将蚕豆种子种在泥土里,我怕它冷每天都给它浇热水,可是我的种子烂掉了。”另一名幼儿说:“我的种子是种在土里的,我每天都给我的种子浇一点水,现在我的种子都发出一点芽芽了!”又一名幼儿说:“我的种子是泡在水里的,现在种子也烂掉了。”……通过操作、观察、交流与分享,孩子们最终知道了:种子喜欢生长在土里,它还喜欢喝冷水,但冷水也不要太多,能保持泥土湿润就可以了。获得这些种植经验后,第一次操作失败的孩子再次投入到种植活动中。这一次孩子们的种子都发了芽,他们在兴奋之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和泥土,还需要什么呢?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呢?……带着新的问题,孩子们又投入到新的观察探究过程中。孩子们这种探究的热情与认真的态度,多么像一个个“小小科学家”呀!

三、激发幼儿的奇思妙想,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生活中,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日常用品,没有一样不是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所带给我们的成果。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他们熟悉的科技成果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感受和体验它们的神奇力量,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并尽力保护幼儿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组织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根据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特别关注一些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如在“奇妙的按压式瓶盖”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的问题各种各样:“为什么我们一按,瓶子里的液体就会从管子里流出来呢?”“这种管子为什么都是塑料做成的?能用其它材料的管子替代塑料管吗?”“按压式瓶盖既让这么方便,为什么还有很多瓶子不是用这种瓶盖呢?”对于一些有个性的问题,老师要及时表扬他们敢于奇思妙想,接着引导幼儿来分析、归纳问题,根据问题的分类制定活动网络图,一步一步带领着孩子进行科学探究。最后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支持下还“研发”出了很多有趣的瓶盖如:带提手的瓶盖、密码瓶盖、自动报警瓶盖等等。活动在达成主题预设目标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奇思妙想,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创新精神。

四、组织参观学习,培养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对大班的孩子来说,科学小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已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了,但是幼儿对科学家的了解却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众多科学家的图片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这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家长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带领幼儿去参观气象站、地震局、农科所等部门,让幼儿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然后及时地请参观后的幼儿将他们参观时的照片以及自己参观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丰富幼儿对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的认识。在这一系列参观、调查、交流、分享活动中,孩子们都深深的感受到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从而激发起孩子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