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三七市镇校
摘要:数学作业布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能够通过作业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作业的有效性,围绕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文章介绍了三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旨在提升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教学策略
布置小学数学作业需要体现出作业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小学生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而利用作业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可以提高其吸收知识的效率。简而言之,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决定了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着手解决的问题。
作业布置要适当
作业布置要适当包含两个方面:一为形式要适当,二为题“量”要适当。形式方面,当前小学的数学作业布置多为静态布置,即根据课程进度布置课后习题作为作业,此种作业方式实际上将学生的时间完全束缚在教材内容之上,既没有给予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时间,又没有给予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这实际上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大的损伤。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需出发,减少由教材衍生的静态作业,而是布置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其应该具有可实践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及巩固性,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尝试实践、亲身经历、实际探索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运用,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让其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进而真正发挥作业对于学习巩固的重要效果[1]。题“量”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提倡“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大量做题,以磨练对不同题目的敏感性,将做题化作本能,从而在考场上取得良好成绩。这种办法实际上更多锻炼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让学生熟记各类题型,从而针对考场命题能够快速想到办法。相对于数学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讲,单纯的记忆只会让数学学习变得僵化,因此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再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完成作业,从而减少同类型题的布置数量,而更注重作业质量,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大大提升其学习效率。
批阅方式应改良
批改作业是每个教师日常的工作之一,在长年累月的批改下,大家也都一直沿袭着已有的批改规则,比如正确是“√”,错误是“×”,对于较大一点的学生,如中学生而言这当然没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是非观,能够较好地接受教师的评价。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更希望得到来自师长的肯定,加之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出现过多的“×”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在批改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将“×”换成“\”,除此之外还要采取“面批”的方式,当学生讲作业交上来后,教师立刻进行批改,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并用“\”进行标记,同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指导其应该对那部分知识进行温习,当学生完整复习并对错题进行改正后,教师就可以将“\”变更成“√”加以鼓励,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肯努力、肯改正,成绩就会像变成“√”的试卷一样越来越好,进而使学生不论对完成作业还是修改作业都能持以平和的态度,增强作业的巩固提升效果[2]。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部分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利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看到知识点后,能够联想到相关笔算过程,充分理解不同的计算情况,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在相关知识点后预留空白部分,以供学生书写心得,同时出示难易均衡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夯实理论学习基础,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指出并用“\”标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之处,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习题的解答技巧,待学生更正错误后,将“\”变更成“√”加以鼓励,从而改良作业批阅方式,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作业设置需分层
由于成长环境、性格爱好、天赋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小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方面的体现就是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因此为了实现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教师就不能将作业当成面向所有学生的、统一的“任务”,而应该根据学生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作业计划[3]。对于学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在作业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拔高题,让进度较快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应该更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并设置少量拔高题,让其充分吸收所学知识,并激发其求知欲望,刺激其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学得较慢、理解能力也偏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平衡简单题和基础题的数量,根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规划,布置难易程度适中、针对性较强、系统性较突出的作业内容,从而让其牢牢掌握教材知识,为其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这种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就是有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规划,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
小数除法》部分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上问题回答和随堂测验状况,分层布置高层次作业和低层次作业。高层次作业面向“优等生”,教师要布置相对复杂的小数除法计算题,鼓励学生解决实际数学应用题,在解题中反思学习,促进其创新思维意识发展。低层次作业则面向“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则要注重理论知识复习和基础习题训练,布置计算法则填空、计算规律探索等理论题目,预留相对基础的计算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低层次作业的同时,夯实小数除法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小数除法计算技巧,学会正确列制计算竖式,向“优等生”的行列进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布置有效作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学习基础,提高教学实效,做到减轻课业负担和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机统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把控好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内容,控制习题与理论复习的比重,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内能,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乔发谦.作业评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46.
[2]吴前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一些策略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95.
[3]李笑杰.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改革设计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