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平果高级中学 5314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身体素质方面越来越重视。在全民健身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体育技能的同时,应向增强学生体魄,强化学生健身意识方面倾斜。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因受高考制度,教师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本文从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以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树立健康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身意识;方法策略
引言:体育教学是老师利用一些体育器材和专业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良好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体魄,还可以调节学生大脑的神经敏感程度,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依靠和动力,青少年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堂的创新力度不够
体育课作为一个活动课程是从学生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但我国各阶段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上选择的体育活动大都比较传统。大都是乒乓球、跑步、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学校对体育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学生十几年的体育学习都是这些项目,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疲倦心理,甚至出现厌烦心理,这对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2、学校重视度不高
我国的高中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影响比较大,高中教学的模式几乎是完全跟着高考制度变化的。高考相较于中考少了体育加试这一项,导致大多数高中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是直接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很多体育老师经常性的“生病”。有些学校不设置体育教师的办公场所,导致体育老师对自己职责认识不清,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情况不重视,学生对体育课也是敷衍懈怠。这也是影响学生健身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
3、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需要优秀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但目前大多数高中的体育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老师兼职的,出现师资不专业现象。另一方面,学校存在男女老师分配不均的现象,高中学校的男性老师占了大多数,这样十分不利于男女学生的均衡发展。其次,因为体育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比较轻松,大多数学校在招聘体育老师时,对老师的学历专业要求不高,导致体育教师科研意识较低,对学生的培养意识也不高。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有效策略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出生于新世纪,受网络科技影响大,对新鲜有趣的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学校应加强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根据男女生的性别和身心发展规律设立不同的体育项目。比如,女同学一般比较娇小对自己的身形比较重视,学校可以设立瑜伽室、游泳室等;男同学一般喜欢对抗性的运动,可以让学生练习射击、武术等新型体育项目,从而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可以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像武术竞技、体操比赛等,来提高学生对健身意识。但学校在进行体育竞技时,一定要向学生说明体育竞技的精神,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培养健身意识的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2、完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观下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学校应完善体育教学体系。首先,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禁止其他学科对体育课的占用,给体育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优秀的师资对培养学生健身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学校在招聘老师应充分考虑体育老师的专业度,还应根据学校男女比例适当的招聘女性老师,方便学校男女生的均衡发展。最后,学校要为体育学习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比如把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重视体育的学习,为体育教师建立评先评优制度,提升体育老师的工作动力。
3、加强学生思想建设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关键。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还应向学生传播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对于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体育老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运动,告诉学生运动的好处,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对于平常喜欢健身喜欢体育的学生,老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更精确更专业的指导,让这些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体育健身训练。
总结:新时代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高中学校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齐头并进,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想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J].学周刊,2019(9):139.
[2] 金胜.全民健身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健身意识培 养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