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立新湖外国学校 518103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促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中教学中的语文教育质量和效率相较以往有了更优质的提升,语文教育目标由基础知识掌握转向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在实际开展语文教育时,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使教育成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在每位学生身上。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去探索初中语文教育中,对学困生自我监控管理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育提供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自我监控能力
语文学科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础重点工作,语文学科中涵盖的综合性知识较多,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能对其中内涵进行自主探索和理解,从而实现语文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前进式发展。学困生通常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致于在语文学习中进展艰难,教师理应帮助学困生探索正确的学习技能去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成长。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问题
(一)学困生自我负面情绪压力影响
学困生往往容易因为自身的学习焦虑情绪而产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会为自己和周围同学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再加上初中学生情绪波动反应明显,就很容易造成情绪反应过激等情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就是过度敏感和神经紧绷,对他人的评价结果会非常重视,难以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变化。另一种就是情绪反应迟钝,并非是学困生神经系统有所损伤,而是由于长期语文学习的挫折造成学困生排斥学习行为,面对语文学习会抱着回避、刻意忽视等冷漠心理。还有一种学困生面对多次学习打击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并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在内心自我打压,会产生学习不好是自己能力或智力有问题等自卑心理。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果长期延续下去浅则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深则会逐渐成为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困生的生命安全健康[1]。
(二)教师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科学引导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关注重点放在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科学引导。部分语文教师出于职业倦怠或职业评级等原因,很少关心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具体缘由,几乎不会和学困生交流沟通,甚至不了解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只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去开展教学,不去关注作为少部分群体的学困生是否能跟上班级进度,这样恶性循环下导致学困生逐渐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差生”。语文教师不对学困生进行合理引导还会导致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这就更难以提升学困生的语文基础素养,影响正常的语文教学效率。
(三)错误的教学模式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之间具有学习差异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接受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时就深入学习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差异理性看待。但往往实际教学活动中,总会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划分学生的层次等级进行教学,差别对待不同等级的学生,打击了学困生内心的自尊心理和自信心,会为其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错误的教育模式久而久之就会消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困生正常心理发育[2]。
(四)语文教学不能吸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困生难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技能并不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而是由于其难以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离不开说教与灌输的错误方法,再加上初中语文教育难度逐渐上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相较于小学语文教育会更为严肃和死板。有些学困生心智发育较慢,难以忍受这种单一乏味的教育模式,因此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心态,导致学困生学习艰难。
二、培养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措施思考
(一)对学困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很多学困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己学习能力甚至智力抱有怀疑、不自信的态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造成部分教师和家长仍通过语文考试成绩来判断其学习情况,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自然会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确定感,将学习成败归因为自我能力不足,并逐渐变成暗示心理来打击自己。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让学困生明白语文学习困难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困生不断反思、探索更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再用努力动机去培养学困生自我管控的能力[3]。语文教师也应该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使用新时代科学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困生积极探索语文难题,给予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平等的关心和爱护,在学困生懈怠时及时提醒并肯定其长久以来的学习成果,重新激发学困生内心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困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比如说在学习较难的《滕王阁序》这篇课文时,很多初中学生都难以理解这篇课文的华美辞藻,学困生更容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换语文教学方式,用轻松简单的角度去带领学困生掌握《滕王阁序》的文章大意和重点词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构建自己脑海中的滕王阁,从而形成学生自己对《滕王阁序》的不同理解。
(二)加强和学困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要想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管控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学困生的内心去分析其自控能力较差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其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初中学生在心态上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过度的管控会导致初中学生不断反抗教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其自我监控能力时,应该从心出发了解并把握学困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学困生的不同情绪变化,譬如面对什么类型的教育模式更感兴趣、什么样的引导方式更有效等等。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管理容易导致其行为散漫,自我控制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所以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导向去激发学困生内心渴望关注、渴望进步的心理,尊重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促使学困生内心能够实现正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进[4]。语文教师在开展学困生教育时要对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帮助学困生制定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并按照合理的计划规定去逐一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教师在过程中要不时督促、检查学困生是否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任务。譬如说,一些学困生学习《琵琶行》这类长篇古诗词时,由于篇幅过长和理解较难容易引发语文学习上的懈怠心理,教师就要加强与学困生的沟通交流并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先从学习重点字词开始,再到理解并背诵重点句式、最后到掌握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再背诵全文,形成层层深入学习文言文的任务计划。学习语文任务计划的制定能让学困生逐渐规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长期完成计划也能促使学困生养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多鼓励学困生自主安排、更新学习计划,在保持对学困生的关注下慢慢减少乃至停止对学困生自我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监管,最终达到学困生自我监督的教育目的[5]。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初中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需要紧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去创设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来帮助其寻找或建立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困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去面对语文教育,促使其将语文学习的成败归因为努力。教师还要用语文的魅力来充分激发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态度,以此形成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其不断调整自我学习状态,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张靖.语文学习的困境与干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6):156-157.
[2]张艳茹,彭晓菲,王天仕.中学“学困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学策略[J].河南农业,2021(09):12-13.
[3]王浩霖.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J].文学教育(上),2019(05):96.
[4]梁小娟.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功教育策略解析[J].华夏教师,2018(02):23.
[5]孙浩春.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