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中国歌曲——大车》中华文化艺术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布里顿 《中国歌曲 —— 大车 》中华文化艺术的运用

董传亮

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250000

摘要: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华文化便是这百花园中的一种。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密切,为中华文化的西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西方作曲家闻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芳香,纷纷将这一味香甜注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文章以20世纪音乐创作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为立足点,以布里顿的《中国歌曲——大车》为研究主体,探索歌曲中中华文化元素的运用与借鉴。

关键词:声乐套曲、中华文化元素、中国歌曲

本杰明·布里顿 (Benjamin Britten,1913-1976),英国作曲家。生活在20世纪的布里顿,目睹了20世纪发生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其音乐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

布里顿的《中国歌曲》创作于1958年,是为声乐和吉他创作的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当时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渠道除了媒体以外,最具体的就是对中国文学著作译本的研读。套曲中的每首歌都是以中国诗歌作为歌词,但这些诗歌都来自不同的朝代。套曲以吉他为伴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表现了诗词的意境。同时,仿佛暗示出遥远的中国是那样的不可捉摸,又是那样的耐人寻味。

歌曲《大车》(The Big Chariot)歌词选用的是中国诗歌《无将大车》,《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作品(《诗经·小雅》出自《诗经》。语言朴实真切,颇具民歌风味,是一首周幽王时期一个没落的贵族因忧国忧民之心不被君王接纳而发出的哀怨。

原诗为:无将大车,袛自尘兮。无思百优,袛自疧兮。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释义为: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只会蒙上一身灰尘。不要去寻思种种烦恼,想着它只会惹来百病缠身。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会扬起灰尘天昏地暝。不要去寻思种种忧愁,想着它便会难以自拔、心神不宁。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尘埃滚滚蔽日遮天。不要去寻思种种悲伤,想着它就会心事加重疾病缠绵。

  布里顿歌词为:Don’t help-on the big chariot; You will only make yourself dusty; Don’t think about the sorrows of the word; You will only make yourself wretched.Don’t help-on the big chariot; You won’t be able to see for duet. Don’t think about the sorrows of the world; Or you will never escape your despair.Don’t help-on the big chariot; You’ll be stifled with dust. Don’t think about the sorrows of the world, You will only load yourself with care.

全诗共三章,共43小节,每章四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虽有多次重复,却让人觉得恰到好处。通过用词的变化展现诗意的递进和情感的加深。令人回味的是他那种超然,以及不停的告诫自己不要过于忧愁,否则伤己身,就是这种写作手法更衬托出他的忧伤之深,痛苦之重。从译文我们可以看出,韦利译诗非常讲究,几乎达到了字字对应。“将”在古代是用手推车的意思,“大车”按照文中的观点就是牛车。这些在韦利笔下都得到了准确的反应。在布里顿对诗文的理解和把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对诗歌意境的心领神会(见谱例)。

谱例:

61d64faed4515_html_a6dea83fddf6659c.jpg ....


音乐结构与原诗相同,也是三段。全诗在“大车”和“忧思”的重复引导下,旋律延伸直至高潮。三段上句的旋律为下句埋下伏笔,头音和尾音以二度关系为主:C-D,D-E,E-E。用到了我们诗歌中常用的“鱼咬尾”的手法(“鱼咬尾”又叫“顶针”,指的是两个乐节、乐句或乐段之间,后一个单位的开头与前一个单位的结束部分相同,通俗的说就是前句的尾变成后句的头将上下句联系在一起,音乐的情绪随之不断加强。三段的下句也采用二度关系的手法:#F-G,G-A,A-B。但是音程跳跃的幅度逐渐加大,将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另外,布里顿在这首歌曲中使用了双调性,吉他伴奏是辅助和声,而声乐声部只是一个长的持续音,歌声有很弱降至极弱,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意境。犹如一位老人的内心独白,一咏三叹,欲言又止。

笔者以上叙述的西方音乐创作中中华文化艺术的运用,只是仅仅占了这类题材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足以说明一点:即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没有所谓的国界之分。中华文化拥有独特的韵味,因此当作曲家进行借鉴时,只要能贴切地反应音乐艺术作品的内容都是应该鼓励的。只有这样音乐的百花园才能真正的“百花齐放”。相信在未来,中国的题材、音乐语言和思想会更多的、更加丰富的、更加精彩的出现在西方的音乐作品中。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通过时光穿梭机,我们已经看到,中华文化为21世纪西方音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呈现在西方音乐家面前的是人类文化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华文化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6

[2] 汪洋.布里顿及其音乐创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

[3] (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