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胡尾秀 谌宇航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时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参照组(n=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完成后比较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运动、饮食、社交得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时,可提升生活质量,另外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肝硬化心理状态生存质量

肝硬化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项慢性疾病,病理特征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损伤,门静脉高压,常伴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继发性感染[1]。随着当前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持续增大,人群中肝硬化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中控制肝硬化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重点讨论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男女之比为17:13,年龄38~73岁,平均(50.45±0.21)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0:20,年龄39~72岁,平均(50.23±0.19)岁。比较以上所列举的资料,数据无差异,P>0.05。

(二)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日常性的健康教育、用药监督等。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为:(1)心理疏导。由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积极了解其心理变化,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指导患者学会调节心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每周一次为肝硬化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也可以开设讲座等形式,说明此病的发生以及发展情况。(2)饮食干预。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摄入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通过少食多餐的形式来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4)睡眠干预。认真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暗示,或者在病房中播放舒适音乐。另外,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多鼓励安慰患者,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较好的睡眠。

(三)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采取由国际通用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进行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条目,SDS量表以53分为临界点,<53分:正常;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SAS量表以50分为临界点,<50分:正常;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重度焦虑。所得分值越高其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

生活质量选择SF-36量表比较,指标包括心理、运动、饮食、社交,得分高者说明质量越高。

(四)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以61de75fbf07f2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表示,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状况对比

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状况对比(61de75fbf07f2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49.32±5.01

39.41±4.45

51.41±6.32

31.28±3.27

参照组

30

48.41±5.53

44.29±4.32

51.39±6.52

45.64±3.38

t

/

0.818

5.278

0.015

20.483

P

/

0.416

0.000

0.988

0.000

(二)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运动、饮食、社交得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生活质量对比(61de75fbf07f2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分)

组别

n

心理

运动

饮食

社交

观察组

30

80.23±5.13

81.46±5.95

81.21±5.32

82.23±5.32

参照组

30

68.65±5.32

72.32±5.47

73.78±5.66

72.12±5.98

T

\

11.079

7.996

6.736

8.93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三、讨论

肝硬化作为慢性肝病,发病十分隐秘,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时无不适症状,只有在出现明显并发症时,方才前往医院就诊,此时已发展之中晚期,选择常规治疗时无法彻底根治,治愈率相对较低,预后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也使其心理情绪受到很大影响[2]。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明确了疾病的治疗并不单纯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需要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肝硬化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这也使得疾病治疗受到极大影响。所以在肝硬化的治疗期间,必须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以此方能加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情绪。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运动、饮食、社交得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为:选择优质护理时,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是干预和睡眠干预,其核心便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心理障碍;另外结合健康教育、睡眠干预、饮食干预等,可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配合优质护理,方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综上,肝硬化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时,可提升生活质量,另外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润,刘守蓉,周春联,etal.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7):1426-1429.

  2. 郭瑞雪,魏思忱,田树英,etal.成功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肺曲霉菌感染2[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9):7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