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现场急救原则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现场急救原则漫谈

陈韦静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医疗救护中心 610021

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通常伴随着大批伤员的产生,比如地震、洪水、爆炸、交通事故、航空器事故等等,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好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原则十分重要,这样能够使伤员在最短 的时间内尽快接受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接下来依次介绍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特点以及灾害现场急救的原则,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一、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特点

(一)突发性和急迫性

由于各种灾害发生的突然,因此不可能有全员完整的救灾医疗机构坐等任务,通常是在灾害发生后才会集中各方力量进行救援。且在灾后的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如果急救略有耽搁,就会严重影响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丰富的灾害医学知识,还需要有严密的组织措施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以适应灾害医学救治的紧张工作。

  1. 复杂性和不测性

复杂性和不测性不仅指的是灾情变化的复杂以及不可预测,给医护人员开展急救工作带来困难;也包括患者的病情由于灾害的原因以及受灾条件的不同也会复杂多变,比如可能会出现物理化学烧伤、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能够应付患者多变的病情,还需要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1. 综合性和艰巨性

对于灾害发生地来说,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公共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缺少食物、缺少水、缺少药品等时有发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灾区又有大量伤员需要同时接受治疗,且危重伤员居多,这更增加了医护人员任务的艰巨性。因此医护人员在这种条件下执行任务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灾害现场急救的原则

  1. 呼叫医疗救援

当灾情意外发生时,首先要拨打120寻求医疗救援,打电话时一定要语言清晰,准确告知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型、患者数量、患者伤病危险程度,以供急救中心及时进行人员调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派遣救护力量。

  1. 临时组织现场救护小组

当急救人员到达灾情现场后,由于临时抽调的医护人员,编制可能并不完整,此时必须要及时建立一个现场救护小组进行统一调度,防止因为人员分散造成救助力量不集中而导致伤病员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对于一些有害气体弥漫、灾情可能二次复发的灾区,医护人员不能在现场对患者进行救助,这样不仅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还可能危害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此时就需要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急救,保证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1. 先分类后救治

现场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做好检伤工作,马上为患者佩戴检伤卡,位置要醒目、标识明显、颜色统一。通常情况下红色代表Ⅰ类:患者病情危重、且危及生命,在转送过程中优先处理;黄色代表Ⅱ类:患者暂无生命危险,可延后处理,但要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绿色代表Ⅲ类:患者伤情轻微、可以自主行动;黑色代表Ⅳ类:患者已无法救治、现场已无生命体征。

  1.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灾害现场医护人员经常被轻伤患者的呼救所迷惑,忽略了那些无法发声甚至是昏迷休克的危重患者,因此医护人员要合理进行辨认,坚持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此外对于呼吸停止又骨折的患者,要先心肺复苏,待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后再固定其骨折处;如果患者有大出血且创伤的情况,应该先使用药物、止血带等进行止血,再用纱布进行包扎。

  1. 医务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在灾情现场除了有医护人员还有解放军、消防员、志愿者等,因此大家要做好分工,由其他人员将患者由灾害现场带出,然后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救治,让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

三、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处理的一般程序

(一)及时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现场急救人员及单位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接报单位详细询问情况后,做好记录,迅速报告上级部门。

(二)现场急救

当遇到中毒或重大疫情突发公共事件时,现场急救人员需做好防护后,及时将中毒者和传染者送往相关医疗单位就诊;或就地进行抢救、治疗与隔离工作。同时现场急救人员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提出救治建议和意见。

(三)现场控制与保护

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相关人员应在安全区域内采取现场急救,同时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自身受到伤害,避免接触引起中毒的物品。

(四)现场调查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现场急救人员需在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前提下,开展相关调查,了解突发事件的分布特征、发生情况等,便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急救方案。调查方式以现场采样检验、现场访问为主。例如重大疫情的突发事件,需根据相关线索追踪调查传染者、疑似者及接触者,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确定性质。

(五)现场预防

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中,需加强自救、自我保护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进一步人员损伤。

四、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理的前期准备

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处理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急救效率与效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关键,进而可提高急救处理的准确性、速度及救治率。

(一)制定预案

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明确的处理预案,可明确部门分工、处理规程、操作程序。使急救处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急救人员分工明确。

(二)人力准备

其中知识储备是最为主要的一项,如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防护知识、加强技能培训,了解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及处理原则。尤其是对当地既往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加强相关人员对知识、经验积累以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

(三)物力准备

首先做好专业人员自身防护器材、交通工具、消杀药品、通讯联络工具、急救器械与药品等一般物品的准备工作;还需做好采样工具、检测仪器等专用仪器设备的准备。便于第一时间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急救工作中,降低基础器械、药品准备不足,而造成的非必要人员伤亡。

五.突发航空事故的医疗急救措施

(一)确保患者呼吸处于通畅状态。

(二)如果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象,医护人员需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救治。

(三)如果患者存在开放性气胸情况,尤其是张力性气胸,需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四)如果患者存在可见性出血现象,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予以止血处理。

(五)当遇到患者存在腹部开放伤、颅脑开放伤时,需先采取无菌包扎处理,降低感染风险;颅脑外伤、血压稳定患者可暂行脱水治疗。

(六)患者存在骨折症状时,要注意固定与搬运。

(七)如果患者体内有异物刺入,在现场应急救助时,原则上不允许去除,以防造成大出血。

(八)在烧伤患者急救时,首先迅速将患者带离现场和致伤源,勿奔跑与呼救,不要用手扑打,可用水浇或将衣物迅速脱掉;用衣物覆盖明火,用冷水浸泡或冲淋烧伤部位。

(九)对于发生严重挤压伤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需先检查是否发生急性肾衰竭现象,并予吸氧、镇痛、静脉通道建立等操作。

(十)在航空事故急救中,需根据患者人数及时与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迅速完成转运,便于医院做好相应准备。

总之,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管理建设,有效处置和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是现代社会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急救管理体系,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展开急救工作,尽可能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