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张博瑛

(山东现代学院 药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 4)

摘要:创新发展农村区域产业是实现农民富裕的显要举措。乡村振兴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应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机会,并深刻认识发展中的“危”与“机”,进而选择适宜的发展策略。由此,文章提出打造优质市场环境、建设审计监督机制、健全扶持体系、防控过度资本化措施,以期助力农村区域产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区域产业

引言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方面逐步落实,深度融合发展城乡及一二三产业[1]。随后,党中央在“一号文件”中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详细部署。从实际发展来看,农村区域产业良好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避发展中的危机并把握住机会[2]。这就要求打造优质的市场环境,优化城乡关系并加强合作,促使城乡共同繁荣。若根据工业发展思维开展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工作,则容易发生产能过剩问题,甚至引发效益低下、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由此农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具体革新的着力点与禁区有哪些?有待进一步深究。

、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危”与“机”

(一)“危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目前,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矛盾集中于市场供需方面,尤其是供给侧端的矛盾较为突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产品质量供给失衡。由于经济发展日渐加快,人们愈加追求高品质生活与高质量消费。特别是对于第一大消费项目——食品,新兴中产阶级更加重视食品质量与饮食健康问题[3]。但是现阶段农村区域产业发展以批量化生产为主,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速度缓慢,难以快速匹配需求市场的个性化新需求。二是农产品产量供给失衡。农村区域产业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高,具体的生产成本越比国际市场价格高[4]。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扩大农产品的对外开放程度,农户获取市场化收益的难度越大。由此极易引发大宗类农产品产量过剩问题严重,而农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增长。三是农村区域融合业态产品供给质量、数量欠缺。农村区域融合业态的经营模式是基于种养活动,逐步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休闲农业等项目[5]。我国人均GDP已经在1万美元左右,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经验来看,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节点。在该节点上,人们对于发展与休闲的需求会大幅增加,这与我国近几年旅游业兴旺的情况相符。尽管大部分农村区域已经开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但尚未满足市场需求的数量。消费者对农村区域旅游类项目的要求逐渐提高,若农产品体验程度不深,则逐渐会被市场淘汰。

(二)“机遇”:乡村热兴起

虽然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一些困难,但现阶段正是农村区域产业领域革新发展的关键机遇期。首先,社会发展整体表现出“去城市化”、“去工业化”倾向,逐渐兴起“市民下乡”、“农民工返乡”热潮。自从我国经济步入经济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明显减缓,进一步突出结构性问题。在“去工业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社会出现大批量结构性失业,房地产行业增长速度降低。诸多农民工因为产业转移和去产能发展,被迫面临就业难问题,逐渐兴起返乡潮。此外,“去城市化”趋势日渐明显,引发“市民下乡”热潮。这两种现象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故管理者有必要及时把握两大热潮的发展形势与具体内涵,进而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制度。其次,生态环境的社会关注度日渐提升。尽管工业化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创造出较大成就,使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户收入逐渐提升,但生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央已及时并深刻地意识到农村区域产业生态环境问题,并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的主要内容之一,治理农村区域产业污染问题势在必行。最后,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健康、文化、环境等领域提出新要求,逐渐追求身心愉悦的休闲项目、健康食品、自然生态、乡村文化等内容。

、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策略选择

(一)打造优质的市场环境

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市场环境升级,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利用率。因此,政府需要推进全面改革,打造有序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农村区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政府需要及时修订或完善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帮扶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机制。其次,政府应加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建设农村区域产业发展辅导员队伍,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加入农村市场,并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应遵循市场化发展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的市场环境。

(二)建设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审计监督机制

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正处于规范调整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阶段。农村区域产业发展要创新和改革,则必须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否则极易在小农弱势群体和市场间新增一道隔阂。依照目前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应主导建设第三方审计监督体系,涵盖县市、乡镇两级单位,进而全方位审计监督农村区域产业的发展、运营过程。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执行制度,增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审计监督机制的合法化,确保审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三)健全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扶持体系

纵览国内外实战经验可知,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具有局限性,需要政府及社会进行一定的扶持。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区域产业发展扶持体系,从公平竞争视角出发,优化税收优惠、财政项目及扶持资金等项目的申请条件。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地农村区域产业分类,并进行针对性扶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此外,政府需要优化政绩考核制度,避免农村区域产业发展不稳,为农村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四)防控农村区域产业发展过度资本化

农村区域产业项目应在政府监督下顺利进行,逐步强化自身建设,避免因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大量嫁接金融资本。农村区域产业应严格按照发展制度与宗旨展开运营,保护农户利益不受资本侵害。同时,政府可定期举办农村区域产业发展交流会,充分探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经验,严防农村区域产业发展过度资本化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美球,蒋仁开,朱美英,翁贞林,郎海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用地政策选择——基于“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90-96.

[2]汪恭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议[J].中国财政,2018(6):61-62.

[3]陈赞章.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推进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19(3):119-124.

[4]廖红伟,迟也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理论学刊,2020(1):86-96.

[5]朱文博,陈永福,司伟.基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演变规律的乡村振兴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8(8):171-181.

作者简介】张博瑛,(1989.12.3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山东现代学院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