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说人物性格再解读慈祥的祖母----贾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新课程标准下小说人物性格再解读

慈祥的祖母 ----贾母

白选林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其人物形象也早在读着心目中深深的扎下了根。然而,对涉世未久的中学生来说,要读懂它,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个性,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毕竟,小说产生的时代与当今社会在各方面千差万别,当今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使得他们在接触到这些作品时,要么无所适从,认为那些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看上一遍两遍看不懂;要么全盘否定,认为书中描写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全然没有阅读欣赏的必要。以上认识均有偏差。那么,在新的时期,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于古典名著,广大的中学生真的就无所作为吗?它们真的应该被束之高阁吗?

非也。只要认真阅读,找准角度,我们还是能体会到“进之愈深,其见愈奇” 的妙处。 让我们还是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展现的情节谈起吧。

黛玉进贾府,外在的因素首先是母亲的去世,其次是外祖母的致意。贾府是地位显赫的世族大家,进进出出各色人物、各种礼节必不可少。对黛玉而言,贾府是她的舅家,算是她的至亲,但第一次来舅家,各种礼节也不能少。她到贾府后,第一个拜见的是贾府的精神领袖----自己的外祖母-----贾母。一整套的见面礼,自然少不了寒暄客套等缛节。看到此情节,不免会使部分读者产生厌倦之感。但在此时,祖孙二人相见时流露的真实感情、人性的关爱和闪光,难道真的不足以感动读者吗?就算她们身上从后代读者来说,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她们的一举一动仍然有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比如林黛玉的外祖母吧,如果细细地品读,仍然能够体会到的是这位老太太最细心、最关爱、最慈祥、最仁厚的一面。

她在为失去女儿贾敏而痛苦,尤其自己年事已高,身边无其他女儿陪伴,在此情况下,她的痛苦尤其深刻。当年女儿远嫁苏州,成了苏州盐政林如海的妻子,在那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母女俩见上一面是多么不易,女儿去世以后,连这样的非常艰难的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了。对贾母而言,内心的悲苦不言而喻。如今,外孙女林黛玉的到来,还是勾起了贾母无限的伤感,对此,贾母是既高兴又悲伤。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除了看到贾母的悲伤之外,就是对林黛玉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不厌其烦的询问黛玉的起居饮食,身体状况,问她常服何药,问她常读何书。当得知她服“人参养容丸”时,立即嘱咐家人多配一副给黛玉。

在此之后,贾母就将刑王二夫人和李纨介绍给了林黛玉,让她与这些亲戚一一见面。她的到来,对阖府上下有几百号人、每天都有上百宗事的贾府来说,也许不是一件大事,但对贾母而言,却是天大的事。她立即吩咐让家中孙子孙女们不必上学,以便和黛玉相识相伴。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迎春探春惜春姊妹及宝玉先后与黛玉相见的情形。

这些事情安排妥当后,贾母的目光落在了陪黛玉而来的王妈妈和侍女雪雁的身上。一看到她们老的老,小的小时,贾母立即吩咐让善待她们,并将自己身边的贴身丫鬟鹦哥指派给黛玉,也就是后来尽心尽力侍奉黛玉的紫鹃。

以上看到的是黛玉进贾府的第一个场面,也是众多的人物第一次集体亮相。在这些人物中,单就贾母而言,让我们见到了一位老有所为的智者形象。前人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对贾母这个艺术形象的认识也应该如此。小说中,她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是这个大家族的支柱。其实,有时候她对下人也未必很慈祥,但人都有善的一面,从这个层面看,她的睿智和大度,她的宽厚和慈爱,也的确值得读者去琢磨、去玩味。

作为贾府的地位最高的统治者,她被家人拥戴、被丫鬟簇拥、被下人伺候,这些都是她的地位决定的。小说后面的情节,为读者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画卷:日常生活中吃饭的场景、 闲聊的场景、说笑话的场景、到东府赏梅的场景、十五赏月的场景、打醮的场景、到下人赖大家赏花的场景、陪刘姥姥逛大观园的场景,总之,府里几乎任何重要场景都少不了她.

在此,让我们用书中另一个老年妇女形象------刘姥姥,与贾母做对照,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映衬的方式刻画形象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成了小说中的经典篇章,前两次进大观园是在贾府鼎盛时期,第三次来时,贾府已被抄家,刘姥姥尽了最大的努力,营救了落难在烟花巷的巧姐,表现了她的智慧与胆识,也是对贾府知恩图报的表现。贾府对她的恩从何而来呢?表面看起来分别是王熙凤和王夫人给了她银子,但这何尝不是贾母的恩情呢?因为老祖宗仁慈,其他家人才有可能在她的感化下变得大方。如果贾母对他人刻薄吝啬,王熙凤和王夫人也绝不会把一百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打秋风,并没有见到贾母。最终王夫人让王熙凤裁夺,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她第二次进贾府。从刘姥姥的角度讲,这次进贾府与第一次进贾府的目的决然不同。如果说第一次是向人要钱,这次就是给人报恩。她家庄稼地里所能产出的所有新鲜瓜果被刘姥姥带进了贾府,虽然贾府并不缺少这些东西,但在刘姥姥眼里,这些瓜果蔬菜是最好的东西,应该让贾府的太太小姐们享用。但当贾母得知此事后,立即让刘姥姥住下,在大观园里逛逛。于是读者才有机会看到了那些生动有趣、令人捧腹的画面。尽管刘姥姥看起来受了委屈,甚至受了侮辱。但她也精于世务,他何尝不知道鸳鸯、凤姐捉弄她是为了博得贾母的欢笑呢?

贾母并未放纵自己的家人一味的取笑刘姥姥,而是叮嘱他们看管好刘姥姥,她毕竟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于是读者看到,刘姥姥离开贾府时,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送给他的衣服是衣服,吃的是吃的,更重要的是得到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在那个时代,对刘姥姥这样的家庭,那笔银子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一切,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没有见过的都见了,把没有吃过的都吃了”,这些都应给是拜贾母所赐吧!贾母临别赠言:“用这些钱或是置些家产,或是做个小买卖,以后再别投亲靠友的了”。这些话可以说是贾母的真心话,希望他们从此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生活。

由此可见,小说中的贾母,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豪门贵族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性格一定带有时代的烙印,也一定带有有其阶级本性。但也因该看到其性格中善良的一面,仁慈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精准的把握。






2021年12月2日星期四

陕西 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