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技能培训实行项目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员工技能培训实行项目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王思谦

(铁人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255)

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培训部门该如何主动作为,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让培训产生效益,助力安全生产是油田企业培训部门亟待思索的课题。笔者通过对比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对培训项目制管理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从事培训的同行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项目制管理;员工培训

一、培训项目制管理的优势

1.培训项目制管理打破了部门壁垒,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公司培训中心的管理模式属于纵向管理结构,以岗位职能划分部门。培训管理科负责培训项目的前期策划,包括课程设计、教师选聘等;教学管理站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培训评估、费用报销及培训档案整理等。

但是随着公司培训由注重规模、数量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到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培训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各科室各司其职,信息反馈速度慢,工作中很难形成配合默契、协调联动的状态,不利于工作的迅速开展和问题的有效解决。项目制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统筹全局,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科室间的协调与层层请示汇报,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2.培训项目制管理加强了培训各环节的衔接互动,便于持续优化培训项目。①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工作人员由于岗位局限,对培训要求理解比较片面,培训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信息反馈滞后或缺乏反馈,无法形成高效的闭环,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升。比如计划科室根据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否科学,执行是否顺畅,课程安排及教师选聘是否合适,依靠教学管理人员的间接反馈和计划管理员偶尔的督导,不够直接、全面,培训计划执行效率偏低。同时,教学评估由教学管理站负责,教学管理员不能完全理解培训前期策划的初衷,教学效果评估流于形式,很难为培训项目的持续优化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撑。计划、实施不能有效衔接,评估和新的计划脱节,使培训一直处于低水平重复阶段,缺乏质量的提升和改进。②实行项目制管理,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独立的培训项目,从培训前期调研,课程设计、教师选聘、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反馈,实现了培训的全过程跟踪与全流程管控。各环节无缝衔接,项目负责人可根据动态需求、阶段性评估及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课程设计,调整授课重点难点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方式,持续优化培训项目。这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可以促使培训项目在螺旋式上升的质量改进流程中持续优化。在此次技能培训项目制管理实践中,根据第-期变电运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教师及学员意见结合实际,后续培训对常规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充分利用基地实操设备进行授课,本着实物认知,现场操作的原则,削减纯理论授课比重,加大课程的实操性。同时将变电站事故处理模拟演练的课程纳人教学课程,现场模拟变电站各种停电事故,学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巡视检查、汇报调度,并根据调度下达的事故处理指令进行处理演练。授课方式与课程设计调整优化,能紧密结合学员岗位操作实际,及时回应学员需求,提高学员的获得感。

3.培训项目制管理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有利于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对培训管理人员来说,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各负其责也容易导致彼此推诿,各不负责。并且每个人局限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属于比较简单重复的低端劳动,不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项目负责人是个既不同于部门负责人,又在项目实施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岗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客观上要求培训管理人员对培训项目要有宏观的了解与把握。既要做好培训项目的整体设计,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又要做好教学管理与服务。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内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工作方法;对外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项目制管理赋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项目负责人对培训项目的结果和绩效负责,极大地调动了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培训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培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②对授课教师来说,项目制管理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平台。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计划和实施割裂,培训缺乏连续性,教师对学员的评估意见缺乏了解,教学改进的方向不明确。项目制管理中,项目管理人员将学员意见及时反馈教师,教师据此不断优化自己的授课方式,并在后续培训中进行实践,形成了“教学对接需求,评估促成转化,转化进人课常”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4.培训项目制管理的成果的可以固化复制,成为探索培训方案的有效形式。培训前期设计的教学大纲固然也来源于需求调研,但是依然是理论层面的设计,经过培训项目制管理实践检验及持续优化改进,最终形成的授课方式,课程设计模式,教师最优配置、考核方式都可通过教学大纲的方式固化下来,作为后续此工种培训的科学指导。

二、培训项目制管理的建议

1. 培训项目制管理必须对培训项目进行甄别,不可目复制培训项日制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以需求为导问,以培训质量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培训各环节的良性互动,持续优化培训项目。如果培训项目繁多,全部实施项目制管理定然会让培训组织部门力不从心且事倍功半。

2.培训项目制管理必须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种学的选派。项日制管理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的能力、素质及负责程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同时项目负责人职责的特殊性和业务的综合性,都对项目负责人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项目实施前要根据项目任务结合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及综合能力,选优配强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

3.培训项目制管理要统筹好训前的调研与策划,训中的组织与管理,训后的跟踪与改进。培训项目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结合需求调研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相结合的培训方案。同时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培训项目管理,做好阶段总结及时提炼终验促成培训成果转化。最后做好训后延伸服务,通过学员回访、调研学习成果和再培训需求与广大学员建立广泛交流的纽带,延伸“培训服务链”,有力推动培训管理流程和培训质量的优化和改进。

4.培训项目制管理要加强项目间的交流,并注重项目成果的运用。实行项目制管理的培训项目相对独立,但是不同培训项日在需求调研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环节,还有诸多可以借鉴补的地方,所以可通过项目交流汇报等多样化的形式,加强项目间的交流长同时贾对塔调项日制管理的成果固化,运用于后续培训,实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三、总结

项目制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管理目标上,它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在管理手段上,它采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此次技能培训实行项目制管理是培训部门“以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培训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培训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供给侧”人手,主动作为,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的成功探索,必将为后续培训工作持续优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王思谦(1985-),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铁人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教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