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眼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对屈光不正的弱视患者的综合治疗(间隔遮盖法、弱视训练法、屈光矫正)对视力提高的影响。本次的研究,回顾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的患儿共60例(共计100眼)的病历材料,记录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小组内不同的弱视重症程度的患儿为了提高一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同时期在本院眼科进行检查的视力正常儿童20例(共计40眼)。结果:弱视组内的重度弱视症儿提高1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短,其次是中度弱视症患儿,轻度弱视症患儿提高1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长。治疗前后,弱视组的患儿的眼睛自我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都明显低于对比组的儿童,调节滞后量明显高于对比组的儿童。治疗3个月后,弱视组的所有患儿的患眼自我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性都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而且轻,中度弱视,患眼调节滞后量明显下降,而且轻,中度弱视效果优于重度弱视。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弱视训练,间歇性遮眼,能有效改善患眼调节功能,有利于患儿的预后恢复。
关键词: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预后效果
正文:弱视(Amblyopia)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1]。弱视是现在儿童眼科常见的眼病之一,严重损害儿童视力发育。其特征是眼部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的远视力不足0.8,无法矫正,儿童的表现不明显,出现监护人不重视,病情发现晚,矫正不及时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儿童弱视的治疗越来越受到眼科专家、学者的重视,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结合了弱视矫正、遮盖治疗、增视训练、药物治疗等四种疗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弱视诊断主要需要检查,检查后儿童发现弱视后,8岁之前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矫正弱视,超过8岁后矫正效果会减弱。
本次的研究回顾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的60例患儿(总计100眼)的病历资料,记录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群内不同的弱视重症程度的患儿提高一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同时在本院眼科进行检查的20例视力正常儿童(总计40眼)作为对照群观察。再配镜后,采用遮蔽疗法和弱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遮盖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至今为止最有效的单眼弱视的治疗方法。隐藏优势眼可以缓解或消除对优势眼弱视的抑制作用,这样强制患儿使用弱视眼,锻炼弱视眼的功能,提高患眼视力。遮挡疗法适用于单眼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在弱视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最多,主要被视为高度远视或散光,总是两侧性,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双目间正球反射镜差≥1.5DS、柱镜差≥1.0DC以上的情况下,高折射度的单眼可以形成弱视。矫正屈光不正也是治疗斜视性弱视的关键。佩戴镜片矫正屈光不正后,清晰的物体像落在视网膜上,充分刺激黄斑部,可以提高视觉灵敏度,提高视力,单独矫正屈光不正,配镜可以提高大部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
儿童年龄段为6-10岁,第一组20例家庭的患儿结合了遮盖治疗和屈光矫正,第二组20例结合了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第三组采用了20例间隔遮盖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的共同作用。
使用综合检测器检测眼睛调节功能。调节灵活度通过正负球反射镜翻转法检测,调节宽度用负透镜法检测,调节滞后量用融合性交叉柱镜法检测。所有检查都由同一个技师完成。
弱视组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记录了组内不同弱视严重程度的患儿观察了提高1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比较了3组儿童的眼睛调节功能指标,分析测定了检查结果的不同。
果组别 | 弱视程度 | 平均提升一行视力所需时间(天) | 最终平均提升视力行数 |
第一组 | 轻度 | 26.9 | 1.4 |
中度 | 16.4 | 1.7 | |
重度 | 13.3 | 3.15 | |
第二组 | 轻度 | 23.3 | 1.35 |
中度 | 15.5 | 1.8 | |
重度 | 11.6 | 3.05 | |
第三组 | 轻度 | 21.1 | 1.6 |
中度 | 13.4 | 1.95 | |
重度 | 9.4 | 3.4 |
从表1分析其数据,轻、中、重度弱视患者的1行视力提高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是(23.3士3.3)日、(15.5士2.1)日、(11.6士2.2)日。重度弱视症儿童提高一行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明显比中度和轻度的弱视症儿短。中度弱视的患儿比轻度弱视患者的平均时间明显短,视力平均上升1.81行,视力提高超过1行占94%,没有发现其他后遗并发症,综合治疗法表明儿童视力的提高在此情形下是安全有效的。关于全天遮盖和部分遮盖的治疗效果的差异也在讨论中,进行了全天遮盖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部分遮盖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别,对40例的患儿比较了6h/d和12h/d的治疗效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很接近各类型的弱视间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比较封面10h/d和5h/d,在最初的1个月内,遮盖10小时的效果比遮盖5小时组的效果更好,前期的效果明显比封面10小时更佳。但是半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5小时、10小时的覆盖效果很接近。两组相比,全天屏蔽在短期内占优势,但拉长周期来看,长期治疗效果相同。遮盖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在进行弱视治疗的时候,密切观察被遮盖的眼睛的视力变化,患儿的年龄越小,复诊间隔应该要越短,避免被覆盖的眼睛训练不足,出现遮盖性弱视。
本研究的结果是,本次试验对象60例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在刚开始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患眼调节功能异常,而疲劳调节,调节幅度以及灵活度降低,调节滞后等最显著。对这些患儿进行调节功能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测定患儿视觉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为矫正屈光不正状态、合理配置镜片等提供条件。弱视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发生,这个时期的视觉系统发育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发育中的脑视觉系统不能向视网膜传输清晰的图像,不能通过外侧膝状体传输到视觉脑皮层,就发展成弱视。在弱视的发病机制中,双眼信息传入不平衡将导致视力较好眼(健康眼)抑制较差眼(弱视眼)的视力发育[2]。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缺乏系统性的长期跟踪,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开展更多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综合治疗方法对弱视阶段性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弱视训练、屈光矫正、遮盖训练被用于折射不正性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眼睛调节功能,对提高患者的视力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
[2].程子昂,谢祥勇.压抑膜与传统遮盖治疗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7, 17 (4):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