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 7100 00 陕西 西安
摘要:在急诊患者从分诊到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判断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在选择哪些疾病评估工具的问题上,以往的研究大多选择国外的疾病评分工具进行大量的适用性研究,更多的评估工具更适合评估ICU患者和急诊ICU危重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随着急诊专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急诊医护人员正在探索适合急诊专科护理的疾病评估工具。
关键词: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急诊护理;应用研究;
主要分析病情严重指数、休克指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性心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几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的应用方式,及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价值,旨在为急诊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一、几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
1.病情严重指数(ESI)。ESI是美国医学人员于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急危重症病情评估方式,该方式的评估依据是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等级。ESI主要考虑的是急诊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并且通过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为:病情严重指数=患者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并将计算结果分为五个等级,急诊科医护人员则按照ESI等级依次对患者进行预检。
2.休克指数(SI)。休克指数是指脉搏和收缩压的比值,失血是引发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伤和脏器破裂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临床医学实验证实,正常的休克指数在0.5~0.7,当休克指数为1,患者的血容量已经减少10%~30%,被归类为轻度休克;当休克指数为1.5,患者的血容量已经减少30%~50%,被归类为中度休克;当休克指数为2,患者的血容量已经减少了50%~70%,被归类为重度休克。
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改评估方式的应用是对患者的生命特征进行赋值出力,如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形态意识等,其中,体温分数在0~2分,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形态意识等分数在0~3分,将患者的得分综合在一起便得到了MEWS分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此时单独应用MEWS的敏感度较低,医护人员需要配合其他急危重症病情评估方式共同应用。
4.急性心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APACHEⅡ除了可以对急诊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还可以用来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APACHEⅡ由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综合得分是患者的APACHEⅡ分数,满分为71分,患者的分数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此方式具有应用费用较高、评估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尚未在各级医疗结构的急诊科普及。
二、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院前与院内无缝隙衔接。有研究者应用MEWS评分系统,通过不同颜色腕带标识,对1 554例急诊就诊患者进行接诊前研究,准确记录来自“120”或“999”接诊电话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依据MEWS结果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腕带颜色与MEWS分值的划分标准:0~1分(腕带尾端绿色)的患者分诊到急诊室等候就诊;2~3分(腕带尾端黄色)的患者分诊到留观室或专科病房;≥4分(腕带尾端为红色)的患者分诊到监护室及抢救室。依据MEWS设计急救方案,形成患者院前预报处方,以提高院前与院内救治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急诊院前急救预警系统平台,将MEWS中3~4分作为潜在危重症患者的截点,接到预警报告,在“120”或“999”救护车到达前,预判所需医疗设备及治疗需求,提供合理的医疗护理资源,由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前移,实现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隙衔接,同时也为成功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2.高效分诊。分诊是急诊接诊患者的第一步,其准确性关系到急诊救治质量、患者滞留时间及给患者的安全感。有研究者规范急诊分诊流程管理,参照APACHEⅡ评分和MEWS评分,量化评估指标,快速获取患者的基本情况,将年龄、病史、生理指标分别评分,再将得分汇总分层,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的异同,科学合理分流急诊就诊患者,减少急诊拥堵的同时,得到急诊就诊患者的认可。结果证实MEWS评分对突发且群发伤患者进行快速评分,视为检伤分类最具效用的评分工具。根据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与意识等指标,使急诊分诊护士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患者的评估指标,分析异常指标,并进行后续的动态观察,实现高效分诊的同时,快速准确地安置患者到相应的就诊区域,降低因就诊患者较多、护士顾忌不到而引起患者不安全感,做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3.赢得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为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早在1990年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MET的概念,并在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医院开展。该院制定出10项呼叫MET的标准,其中包括患者的心跳、呼吸及血压急速变化或是心智急剧改变等。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护士,工作时间为24 h,医护人员认为心肺意外有可能发生甚至“担心”患者状况时即可呼叫MET,其中MET中至少有一人需要具备心肺复苏、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外周及中心静脉插管及胸腔插管技术。MET团队的加入,促进了医疗资源共享,使住院患者死亡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
4.预测安全风险。急诊是院内转运患者最集中的科室,院内转运患者具有相对距离近、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途中存在巨大不可预测的风险。在患者转运前,对114例院内转运患者进行MEWS的评价,将需要转运的患者依据评分标准划分为中、重、危重,针对性地进行人员安排及所需物品药品的转运前准备,结果无一例患者因转运发生意外事件。说明转运前进行病情评估,可以判断转运的可行性;在转运中延续评估,可以降低意外发生;提前通知到达科室进行准备,能够确保转运途中的畅通无障碍,最大限度地缩短转运途中逗留的时间及意外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将病情评估作为急诊院内转运的第一步,奠定了安全转运的基础,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具优势。
总之,选择合理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能够提高急诊护理效果,并且能够实现急诊治疗的无缝隙衔接、提高急诊分诊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在最佳的救治时间被救治。病情严重指数、休克指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性心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是目前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范围较广和应用频率较高的四种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1]董威,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2019.
[2]张仙.关于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