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目的:研究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儿科患者配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70例儿科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接受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儿的依从性、配合度、住院时长。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依从率高达94.29%,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评分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评分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患者,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长,建议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普及推广。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儿科;配合情况;影响;依从性;住院时长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普遍偏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患儿不能准确及时地表达自身病情,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护理需求,这无疑会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患儿产生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配合度和依从性较差,影响自身的治疗进度,也干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开展[1]。对此,儿科临床通常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以稳定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加速患儿的恢复进度[2]。本研究以我院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儿科患者配合情况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70例儿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不低于5岁;(2)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相关内容,且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了恶性肿瘤的患儿;(2)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3)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儿;(4)无法正常交流的患儿;(5)智力异常的患儿;(6)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儿中,男孩18例,女孩17例,年龄5.5~12岁,平均年龄(8.7±1.9)岁;对照组中,男孩17例,女孩18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6±1.7)岁。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接受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环境干预。每日定期消毒并打扫患儿的病房,设置好适宜患儿的温湿度,保持室内换气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在病房中张贴患儿感兴趣的壁画或卡通漫画,缓解患儿来到新环境的陌生感,减少患儿的情绪波动,确保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面部表情沟通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保持温和的态度,微笑迎接患儿,让患儿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其服务行为和态度会体现在面部表情上,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不能太过严肃,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影响患儿的治疗进度和康复进程。(3)肢体动作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全身或局部抚触患儿,一来可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二来能拉近护患关系,三来能减少患儿的不安等消极情绪,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吸收与消化功能,增加排泄的速度。此外,通过点头或适当的手势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给家属以鼓励和安抚,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4)眼神干预。护理人员在和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使用真诚和友善的眼神,充分关爱并尊重患儿与家属,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与信任感,进一步改善患儿和家属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帮助患儿开展相应的检查配合工作,给予疾病或手术治疗的相关健康教育干预,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患儿家属保持沟通交流等。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儿的依从性、配合度、住院时长。依从性评判标准[3]:(1)患儿能遵医嘱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即为完全依从;患儿能基本遵医嘱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即为部分依从;患儿不按照医嘱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即为不依从;患儿的依从率=(70-不依从例数)/70×100%。(2)配合度评判标准[4]:选用我科室自制的配合度问卷调查表,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配合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越高的评分提示越好的配合度。(3)统计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长。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其中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且利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依从率高达94.29%,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依从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n(%)] |
对照组 | 35 | 19 | 14 | 2 | 33(94.29) |
实验组 | 35 | 10 | 17 | 8 | 27(77.14) |
x2 | - | | | | 4.200 |
P | - | | | | 0.040 |
2.2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及住院时长情况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配合度评分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评分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及住院时长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配合度评分(分) | 住院时长(d) | |
护理干预前 | 护理干预后 | |||
对照组 | 35 | 41.25±10.36 | 62.47±15.82 | 12.25±2.76 |
实验组 | 35 | 40.58±10.22 | 83.86±20.15 | 7.71±1.15 |
t | - | 0.272 | 4.940 | 8.983 |
P | - | 0.786 | 0.000 | 0.000 |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儿科患者具有不同于普通成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表达能力欠佳,自控能力不足,患儿很容易表现出烦躁、哭闹等行为,加之病情影响,患儿更易产生多动和不配合等情绪表现[5]。临床研究表明,在儿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护患关系得到飞跃式的改善,不仅缩短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还显著减少了护患纠纷[6]。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可谓是对儿科患者量身定做的护理干预方案,由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偏弱,因此,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能减少护理人员和患儿的直接对话,而从环境干预方面着手,首先为患儿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患儿刚入院时的陌生感,更有助于后期的临床治疗; 在辅以面部表情沟通护理干预、体动作护理干预、眼神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能使患儿及其家属真切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能最大程度减少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和紧张以及不安等负性情绪,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保证。
本次研究中,我院儿科患者经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后,结果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依从率高达94.29%,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可切实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病情的好转和尽快康复。护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配合度评分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评分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和配合对,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的治疗费用和病痛折磨,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患者,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长,建议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宇,王鹏,孟欢欢.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906-1909.
[2]刘玲红.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5):238-240.
[3]郭绍娟.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2017:1.
[4]莫风琴.人性化护理和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10):37-38.
[5]曹雪,樊晓宇.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174-175.
[6]付延霞.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5):2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