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陈星全

开江康仁骨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250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肝胆结石患者实施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方法:总共选取60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将传统治疗方式运用于B组,对A组则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中多数患者的病情均已逐渐恢复,总有效率高达96.7%,并且其中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也较少,总占比3.3%,与B组间形成显著差距(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肝胆结石患者应采取更加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可从根源上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颇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胆结石;普外科;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也随之悄然改变。由于日常中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愈加不注重身体健康,导致肝胆结石疾病的诱发已经成为常态。临床上,肝胆结石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与饮食、生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在发病之际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上腹疼痛,同时还会伴随有黄疸[1]。药物治疗是相对较为稳妥的一种方式,但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其效果甚微,故而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比如手术治疗。相关研究指出通过科学、规范的手术操作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2]。现将临床上对肝胆外科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总共选取60例肝胆结石患者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A组男女之比为2:1,年龄位于35-67岁,中位值为(34.5±2.43)岁;B组男女之比为3:4,年龄位于34-67岁,中位值为(34.4±2.18)岁。采用专业的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可知两者间并无显著差距,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予以B组患者传统治疗方式,即开腹手术,取平卧位,取患者右侧肋缘作为切口,将肝胆周围的组织进行游离,并完全显露胆总管。结合术前相关检查结果明确结石所处位置,将结石全部取出。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部位,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抗感染处理措施[3]。对A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案,术前指导患者禁饮,气管插管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取肚脐下方部位作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合理调整压力至13-14mHg左右,取剑突下方以及右下方作穿孔。同时借助于腹腔镜全面了解患者的腹腔情况,确定炎症程度、结石位置以及腹腔粘连等,待明确胆总管后沿纵向切开,将胆汁吸出后采取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其中针对较小的结石可使用水流与取石网篮取出,针对较大的结石则需采取碎石机。取出完毕后充分检查体内是否有残留结石,确认无残留后采用无损伤线对胆总管切口进行常规缝合,并留置引流管。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措施[4]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全面观察患者术后的具体病情,若是肝胆结石全部清除,主要症状完全消失且病情逐渐恢复则视为治疗显效;若是肝胆结石基本清除,主要症状有大幅改善且病情有一定恢复则视为治疗有效;若是主要症状未有变化或是加重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多则视为治疗无效。

②并发症。统计两组并发症的产生情况,详细记录下并发症的类型以及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计算出总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获取的实验数据经由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予以分析并处理,检验过程采用T进行,其中P<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A组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处于恢复阶段,其总有效率为96.7%,而B组中病情未有变化的患者相对较多,患者病情恢复较慢,总有效率为70.0%,由此可见两组间差距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0

17(56.7%)

12(40.0%)

1(3.3%)

29(96.7%)

B组

30

11(36.7%)

10(33.3%)

9(30.0%)

21(70.0%)

P





<0.05


2.2并发症比较

A组中仅有少数患者产生并发症,总发生几率为3.3%,而B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相对较多,共有7例,总发生几率为23.3%,有空参加两组间差距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切口感染

脏器损伤

疼痛

肠道粘连

腹腔感染

结石残留

总发生几率

A组(n=30)

0(0.0%)

0(0.0%)

1(3.3%)

0(0.0%)

0(0.0%)

0(0.0%)

1(3.3%)

B组(n=30)

1(3.3%)

1(3.3%)

2(6.7%)

1(3.3%)

1(3.3%)

1(3.3%)

7(23.3%)

P







<0.05


3.结论

肝胆结石作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外科疾病,主要发生于胆总管、肝内胆管以及胆囊等部位。由于在疾病早期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病情加重、身体出现不适才意识到疾病的危害。临床上需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需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结合相关诊断结果予以患者更加科学且安全的诊治手段。药物治疗是目前受到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但其总体治疗效果甚微且见效缓慢,故而应考虑借助更加先进的医学技术,将其融入手术治疗之中。根据此次研究可知采取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优势,大大提升治疗效果,能够从根源上保障手术的疗效,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肝胆结石患者之际采用腹腔镜手术颇具成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子雷.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2):57-59.

[2]耿兆华.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20):129-131.

[3]罗志民.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8):36.

[4]步斌.肝胆结石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48-49.

[5]何颖.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4(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