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2
【摘 要】目的:探讨腰痛病临床治疗中应用隔药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痛病患者中收集70例进行分组试验,通过硬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35例给予针灸加隔药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并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腰痛病可显著缓解疼痛,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所谓的腰痛病,其主要指的是腰部两侧或一侧出现疼痛症状,并向腿部放射,伴随程度各异的下肢麻木或疼痛。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腰痛病,主要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1]。目前临床主张保守治疗,其中中医特色治疗在缓解腰痛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痛病患者中收集70例进行分组试验,详见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痛病患者中收集70例进行分组试验,通过硬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本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23-78岁范围内,平均(47.3±3.5)岁;病程介于6个月-21年范围内,平均(14.8±2.6)年;研究组35例,本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24-79岁范围内,平均(47.4±3.6)岁;病程介于7个月-22年范围内,平均(14.6±2.5)年。两组通过进行一般情况的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公平对比。
方法
对照组常规针灸:穴位选择常为委中、腰阳关、关元俞、阿是穴等,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通过0.25mm×0.25mm规格的毫针进行直刺,得气后给予平补平泻法,均匀进行捻转、提插,留针时间为20min,1次/d,1个疗程为5次,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研究组在针灸基础上加上隔药灸:将冰片、延胡索、乳香、没药、姜黄、麝香各等份碎成粉末用黄酒或姜汁调匀,制作成2cm直径、2-3mm厚、重2.5g圆形薄饼,使用小号三棱针对药饼进行均匀穿孔;将艾绒用于模具中制成底直径约1.5cm艾炷。指导患者在治疗床上保持俯卧位,施灸部位涂凡士林,将药饼放在待灸穴位上,常用穴位为腰阳关、十七椎、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以及关元俞等,点燃艾炷在药饼上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热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每个穴位需要连续灸3壮,每次施灸20-30分钟,每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以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定疼痛程度,0-10分的标准,分数同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2];疗效评价标准:腰部酸胀疼痛症状经过治疗后,彻底消失,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评定为治愈;腰部酸胀疼痛症状经过治疗后有所减轻,腰活动功能明显增强,评定为好转;腰部酸胀疼痛症状、体征未有任何变化,或病情继续加重,评定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在描述时各用( )、(%),相比予以t检验、x2检验,P<0.05用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展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数据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 1 组间比较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 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35) | 17(48.6) | 11(31.4) | 7(20.0) | 28(80.0) |
研究组(n=35) | 20(57.1) | 14(40.0) | 1(2.9) | 34(97.1) |
x2 | | | | 5.0806 |
P | | | | 0.0241 |
2.2 组间比较疼痛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 2 组间比较疼痛情况( )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n=35) | 6.73±1.07 | 2.75±0.34 |
研究组(n=35) | 6.76±0.85 | 1.66±0.26 |
t | 0.1299 | 15.0660 |
P | 0.8970 | 0.0000 |
3 讨论
腰痛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祖国中医认为腰痛病主要是由风寒湿邪、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凝滞导致的,需要遵照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滋补肝肾的原则进行治疗[4]。隔药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辨证用药制作成的药饼可发挥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经穴位将火热、药物有效成分向人体导入,可对血气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排出风寒湿邪,达到扶正驱邪的双重治疗功效,使腰痛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5]。
本次实验发现,研究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其治疗后的VAS评分,两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而表明,隔药灸治疗腰痛病可显著缓解疼痛,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莉,马倩,张玉玲.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04):420-422+426.
[2] 陈荣良,杜伟斌,华爱兰,等.冲击波联合隔药饼电子灸治疗血瘀型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0):39-42.
[3] 姚冰,杨轶,李艳.《神应经》腰痛三穴温针灸联合腰俞隔附子饼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0):59-62.
[4] 姚冰,杨轶,李艳.隔药灸命门八阵穴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09):1035-1038.
[5] 田丙生,孙国栋,刘滨.芒针联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9,40(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