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目的:针对患有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行以“土茯苓薏苡仁汤+颠倒散”的内服外用联合方案,观察并讨论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就诊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共90名,将其依照随机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患者,对B组行以西医“维生素+派瑞松”方案,对A组行以中医“土茯苓薏苡仁汤+颠倒散”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并借助统计学方法予以验证。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在治疗整体有效率上和B组呈现明显差异,有 ;另外,在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上,A组的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B组,统计学结果同样呈现 。结果:临床中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行以中医内服加外用的联合方案,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而且患者的症状消退也比较快,在临床中可以予以应用。
关键词:面部脂溢性皮炎;土茯苓薏苡仁汤 ;颠倒散
脂溢性皮炎,顾名思义,其一般出现于皮脂的溢出位置,是一种炎性病变,多数情况下会从患者的头面部逐渐蔓延到肢体,患者自觉强烈瘙痒[1]。在最近这些年,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因素和情绪因素导致的面部脂溢性皮炎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反复性也越来越强,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面部美观[2]。临床中针对该病的治疗大多采取药物缓解,本文将针对中医方案在临床中的实际效果展开研究,证明“土茯苓薏苡仁汤+颠倒散”方案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最近两年内(2019.12~2021.3)我院所接诊的患有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当中借助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90名,全部患者均符合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发病位置都是面部,经过中医辨证确定为脾胃湿热症。将其再次随机分成两组,A组当中包括45名患者,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均在20岁到60岁之间,病程在20天到3年之间;B组当中包括45名患者,男女比例为22:23,年龄均在21岁到62岁之间,病程在21天到3年之间。两组患者纳入各自的研究组,均确认没有在接受治疗之前30天内使用过其他药物,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参与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A组方案:土茯苓薏苡仁汤(内服)+颠倒散(外用)。药方如下:①土茯苓薏苡仁汤:30g土茯苓、30g薏苡仁(生)、10g蝉蜕、15g丹皮、20g丹参、20g生地、15g赤芍、15g白鲜皮、15g地肤子、5g生甘草,如果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后下10g大黄;如果患者有严重皮屑脱落,加味15g白芍、15g何首乌;如果患者有痤疮并发,加味20g蛇舌草、20g蒲公英。上述诸药,每天一剂,煎为口服药剂,每天口服两次,单次100ml。②颠倒散:取硫磺和大黄(等量),研磨成末,经120目筛,备用。在每天晚间(一次即可),患者清洁面部之后,取适量纯净水调匀为糊状,敷在患处,停留30分钟,清洗即可。
B组方案:维生素(内服)+派瑞松(外用)。①维生素:维生素B6口服,每天服用三次,单次20mg。②派瑞松(复方达克宁):在患处薄涂,每天一次。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一周,连续进行四个周期,统计治疗效果。注意在用药期间叮嘱患者禁食油炸、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叮嘱多休息、多饮水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以患者主诉患处痒感消失或基本消失,皮肤损伤消退或轻微色素沉着,多数伴生症状均消失或不影响生活,皮脂的分泌状态基本回归正常,此判定为基本痊愈;痒感有所好转,皮肤损伤消退50%以上,且皮脂分泌有明显好转,伴生症状有恢复,轻微影响生活,此判定为有所好转;不符合上述标准,皮肤损伤仅有轻微消退或无明显消退,甚至有恶化趋势,症状加重,皮脂分泌没有改善,此判定为治疗无效。整体有效率认定为基本痊愈率和有所好转率的总和。
②症状指标:主要包括患者主诉痒感的好转时间长短、观察患者皮脂分泌恢复正常的时间长短以及面部皮疹的消退时间长短。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此次研究需求的数据类型,择取统计学软件 对数据进行处理,针对涉及到概率的计数资料,取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并应用卡方检验;针对涉及到变量的计量资料,取定量 变量的形式表现,并应用t检验。出现 结果,认定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参考表1、表2:
表1 90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观察(例数/%)
组名 | 基本痊愈 | 有所好转 | 治疗无效 | 整体有效率 |
A组(n=45) | 29(64.44%) | 13(28.89%) | 3(6.67%) | 42(93.33%) |
B组(n=45) | 20(44.45%) | 15(33.33%) | 10(2.22%) | 35(77.78%) |
卡方值 | | | | 4.406 |
P值 | | | | 0.036 |
(注:p<0.05。另外,根据患者反馈,B组一些患者在治疗初期效果高于A组,但是反复发作,在治疗后期仍然有明显的不适感。)
表2 90名患者的症状对照表( ;单位:天)
组名 | 痒感消退 | 皮脂正常 | 皮疹好转 |
A组(n=45) | 5.34±0.58 | 8.34±0.59 | 10.69±0.75 |
B组(n=45) | 10.25±0.78 | 18.54±1.36 | 21.22±2.37 |
t值 | 33.886 | 46.155 | 28.416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注:p<0.05。)
3 讨论
在中医临床范畴当中,“脂溢性皮炎”隶属于面油风或白屑风的范畴,一般是发生在患者皮脂异常溢出上的继发炎性病变;现代临床医学范畴提出,皮脂异常溢出的原因一般和人体性激素平衡失去平衡有关联,尤其是雄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风险会更加提升[3]。从患者的发病情况来看,细胞感染、敏感、饮食(过度摄入糖、油脂或酒精等)、情绪、内分泌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发病,该病一旦发作,病程漫长且缓慢,反复性极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负担。
本文当中对45名患者采用了中医内服外用联合方案,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无论是整体有效率或者症状消失的时间长短上都明显优于另外45名患者,且经过统计学验证可靠。该研究成果也在邓燕[4]的著作中得到了证实,说明较为可靠。
药方中采用的土茯苓薏苡仁汤,主药土茯苓和薏苡仁,具备较强的解热、清毒、祛湿的效果;辅药地肤子、蝉蜕、白鲜皮等均起到清热、解毒和祛风的效果;生地、丹皮以及赤芍起到清热凉血的效果;丹参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配合甘草,诸药调和。效果理想,从根源上纠偏患者的湿热体质。另外,外用的颠倒散应用的硫磺和大黄,起到积极的解毒和止痒效果,能够抑制患处细菌滋生、油脂异常分泌,改善瘙痒症状。本次研究证明了中药方案的有效性,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一般医生会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以期能够起到最理想的根治效果[5]。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行以中医内服加外用的联合方案,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而且患者的症状消退也比较快,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以及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文静,祝行行,朱威.面部脂溢性皮炎外用药物治疗效果的定量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03):3.
[2]钟珊,梅雪岭,王莉,等.面部脂溢性皮炎及特应性皮炎调查及特点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018(006):601-604.
[3]赵晓莉.中西医结合口服加外用中药面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v.8(02):196-196.
[4]邓燕.土茯苓薏苡仁汤配合外用颠倒散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30例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7,30(007):898-899.
[5]李仕琳.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v.8(03):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