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3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陈彩端

漳州市龙海区第一医院 363199

【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脑卒患者rt-P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94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现代统计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采用责任制护理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巨大提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15 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情况也明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照改善明显,( P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发间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小于规定值)。结论: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的最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并发症发作控制稳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名脑梗死,在发作期间患者的神经元功能、胶质细胞会受到严重损伤,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1]。虽然说现代医学可以通过溶栓治疗来降低急性脑卒中所带来的影响,但由于时间限制较强,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而在治疗后,由于缺乏对应的护理手段,大多数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2]。介于此,本文尝试利用责任制护理来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94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94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现代数据统计方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47名。对照组患者具体构成如下:男性23人,女性24。平均年龄(61.92±3.17)岁,平均病程为(2.64±1.27)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27人,平均年龄在(62.97±3.98)岁,平均病程为(2.71±1.39)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实验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判断标准。(2)患者对治疗作用药物均无严重过敏反应。(3)患者脑部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4)患者本身具有自身独立意识。(4)所选患者均已同意实验相关条例,实验本身也提前向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申请并获得授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溶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范围主要包括用药指导、温度控制、营养补充等等。观察组患者需要采用责任制护理方式进行疾病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责任小组。小组组成需要有临床护理人员、组长、计划制定人员等等,并尝试对患者各时期的护理进行责任分配计划制定。(2)进行责任排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严重,所以需要24小时进行照看,并督促排班人员实行8小时轮换制,从而保证每个时间段内的护理质量和数据检测质量。(3)进行恢复训练。溶栓后护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意识状态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数据监测中,比如当患者血压出现异常变化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溶栓后24小时内血压应控制在<180/105mmHg的水平。治疗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及时制定对应方案。护理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血压上升的情况较多,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定期对患者的呕吐进行清理,以免影响患者呼吸。

1.3 数据指标

(1)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

(2)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3)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

(4)护理后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情况。

1.4 判断依据

护理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主要从血压、语言表达、瞳孔变化三方面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打分,给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恢复情况越好。当患者得分为0~20分时,则判断为无效。若患者的分为20~40分,则判断为有效。若患者得分为40~60分则判断为显效。若患者得分为60分到100分,则判断为基本痊愈。(总护理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6212fc1e97a98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6212fc1e97a98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检验对比。P设为0.05。

2 结果

2.1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巨大提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见表1。

表1:护理后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

组别

例数(n)

痊愈(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护理总有效(%)

对照组

47

7

12

11

17

63.83

观察组

47

17

19

19

2

95.74

Χ2






14.842

P






0.000

2.2责任化护理后两组患者其他并发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情况也明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见表2:

表2:责任化护理后两组患者其他并发反应的发生情况

组别

语言功能障碍

(n)

脑内出血

(n)

再灌注脑部损伤

(n)

总不良发生率(%

对照组(n=47)

11

8

9

59.57

观察组(n=47)

4

2

3

81.25

Χ2




16.645

P




0.000

2.3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照改善明显( P小于规定值),具备统计学

意义,见表3:

表3: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

组别

社会评分(分)

生理功能评分(分)

全身痛感评分(分)

精神状态评分(分)

对照组(n=47)

41.26±4.75

46.26±4.74

61.26±2.64

49.26±3.97

观察组(n=47)

71.26±3.63

68.36±4.22

71.33±4.22

69.33±2.26

t

34.403

23.874

13.869

30.120

P

p<0.00

p<0.00

p<0.00

p<0.00

2.4护理后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发间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小于规定值)。

表4:护理15d后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情况

组别

护理后首次发作间隔

(d)

发作率

(%)

对照组(n=47)

19.24±3.25

39.25±3.35

观察组(n=47)

29.94±2.52

11.25±2.16

t

17.837

18.403

P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死率较高,所以在治疗中还要配合对应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治疗质量[3]。虽然传统的护理方式也可以提升治疗治疗,但护理的责任模糊,所以提升效果也十分有限,而在责任制护理引入后,该病的症状恢复情况确实得到了有效提升[4]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巨大提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15 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情况也明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照改善明显,( P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发间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小于规定值)。

总而言之,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的最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并发症发作控制稳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路云.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0.

[2]张艳柳.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6):157-158.

[3]张晓荷.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18,34(23):134-135+141.

[4]张会敏,张凌云.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