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探究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分别为(30.59±1.41)mm、(6.25±1.08)分、(1.81±0.42)m2均低于对照组(33.59±1.85)mm、(9.63±1.47)分、(3.25±0.51)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达肝素钠;阿替普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科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主要是由于产妇体内凝血与抗凝之间的平衡发生改变,从而出现血液淤积。如果没有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梗死,或者引发其他严重后遗症[1]。由于产妇在生产之后需要卧床休养,在这个时期,产妇缺乏相应的肢体运动,影响血液正常回流,从而发生血液凝结,最终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采取抗凝和溶栓方法进行治疗[2]。本研究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15±1.05)岁。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2±1.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将阿替普酶融入到氯化钠溶液中,阿替普酶药物剂量为20毫升,氯化钠选择500毫升0.9%的规格,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阿替普酶用法和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达肝素钠治疗选择皮下注射方式,并按照患者体重制定用药方案,依据患者体重每千克200U的药物剂量下,药物每天一次。所有患者连续治疗六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
1.4统计方法
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n,%)
组数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1 | 18 | 11 | 2 | 29(93.55) |
对照组 | 31 | 10 | 14 | 7 | 24(77.42) |
X2 | | | | 6.238 | |
P | | | | | 0.000 |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X±S)
组数 | 肢体周径(mm) | 色素沉着(分) | 溃疡面积(m2)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31) | 35.86±2.15 | 30.59±1.41 | 15.03±1.52 | 6.25±1.08 | 6.32±0.75 | 1.81±0.42 |
对照组(n=31) | 36.10±2.01 | 33.59±1.85 | 14.86±1.62 | 9.63±1.47 | 6.41±0.81 | 3.25±0.51 |
T | 0.956 | 7.263 | 0.751 | 5.297 | 0.862 | 5.813 |
P | 0.162 | 0.000 | 0.0256 | 0.000 | 0.186 | 0.000 |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皮炎、溃疡、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等。引发血液瘀滞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静脉曲张、长时间卧床、久坐、手术麻醉药物物的使用等[3]。临床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和抗凝治疗,并结合相应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通过使用抗凝剂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剂主要采取肝素纳或华法林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4]。溶栓治疗是通过采用溶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方式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5]。有研究显示,通过采取溶栓治疗比单纯采取抗凝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对62例患者采取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周径、色素沉着、溃疡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预后。在临床中,针对产妇需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并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腊,梁琴. 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798-1802.
[2] 葛秀兰. 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之友,2020(6):286-287.
[3] 郭素青. 肝素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成功1例[J]. 蛇志,2001,13(2):58-58.
[4] 郑尧华. 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89-90.
[5] 陈学东,王中华,田磊,等. 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0(12):1323-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