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技师学院 湖北省 荆州市 434020
摘要:本文介绍技能训练中的四阶段法,总结技能学习的规律,强调在技能形成的各个环节上,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完成技能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技能训练;四阶段法;适用性强
技能是一系列动作的连锁化,包含一系列单个动作的串连、协调,从而形成自动化的熟练反应。技能定义决定了技能学习过程就是一连串动作练习而形成熟练的自动化反应的过程。它的形成是一个反复过程,是一连串的具有认识深度和广度的连锁反应。
第一阶段:认知动作及知识要领,从感性上了解动作全过程(认知阶段);第二阶段: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分解,掌握各单个动作(分解阶段);第三阶段:将单个动作串连,形成连锁反应(定位阶段);第四阶段:使串连的连锁反应达到运用自如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阶段)。下面就以《外圆车削》这一训练课题为例来介绍四阶段训练法在技能训练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认知阶段的示范、讲解感知法(认知阶段)
1.原理 人类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抽象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这些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形成更新更高的理论,如此不断循环。在车工实习教学中,要注重加快这一认识、实践发展规律的循环过程,为此必须做到讲解分析示范化。教师在讲解分析时,把相应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动作要领逐一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可大大缩短学生认识规律循环的周期,使生产实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 任何一个技能动作的学习,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其知识内容与动作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此阶段采用示范讲解感知法:教师首先演示所要教授动作的全过程(可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然后结合示范动作,向学生讲解有关概念、性质、功用等,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举例 我在讲解“外圆车削”这一课题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下车间实习、第一次接触车床,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一大堆的操作步骤,学生肯定会记不住所有加工步骤,假如让他们上机操作,在机器高速旋转下,他们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操作步骤难免出错,结果是很危险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针对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让学生上车床操作,首先将外圆车削的整个加工过程分解为十一步,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外圆车削的每一步,这样做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在大脑里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教师上机示范操作将外圆车削每一步示范给学生看。
二、 分解阶段的单个动作训练法(分解阶段)
1.原理 大多数技能课的知识内容并不深奥难懂,难的是能否将知识变为行动的指令。因此学生了解技能动作要领大都较快,但在将其转化为行动时却不是很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分解动作要准确、倒位。化解难度,个个击破。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促其转向外部行动。
2.分析 当学生对动作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就该进行单个动作的训练了。即,教师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让学生逐个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将所感知的认识内容转变成行动指令。
3.举例 学生结合观看到的外圆车削十一步,教师上机示范操作,要求学生对照外圆车削的步骤进行训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不正确的操作姿势,教师并应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姿势,找出错误姿势的根源所在,再做好示范,强化动作要领,决不能让错误的动作产生,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不断检验和体会,从而缩短认知规律的周期,迅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定位阶段的知动协调连锁法(定位阶段)
1.原理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掌握了知动协调法、就掌握了突破技能学习难点的一个方法,所谓知动协调连锁法,是让学生寻找并缩小自我动作与标准动作之间差距的方法,推进学生 的认识与行动的协调,达到最后正确的定位。
2.分析 定位阶段是整个技能学习过程的重点。它是在完成分解动作基础上,将整套动作的顺序通过多次训练而固定下来,不仅各个动作要准确无误,而且全套动作要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连锁反应。此阶段采取知动协调连锁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实际,采取讲练结合式、集体训练式、分组比赛式、自查互查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动作。
3.举例 学生在 此阶段将外圆车削的十一步联贯起来训练,另外一名同学在旁边监督,看他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步骤是否颠倒等,要求他们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缩小自我动作与标准动作之间差距。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技能训练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基础差的同学在训练技能时多加以指导、示范。并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动作,然后让他们对照自己的错误动作再与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比较,使他们不断地分辨差距,校正差距,逐步定位。最后让学生再反复练习,达到动作基本定位。
四、自动化阶段的熟练动作强化法(自动化阶段)
1.原理 自动化阶段是技能动作的最后阶段,是熟练技巧的形成阶段,是使得学生能对全套动作完全娴熟,做来得心应手,具备一定的实际应变能力的冲刺阶段,此阶段采取熟练动作强化法。强化训练化,体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分析 要想使学生技能水平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教师必须通过 多渠道来指导、督促学生,使学生坚持训练。所谓多渠道是指生产型实习、技能竞赛等训练模式。因此在加强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以促进技能不断完善。集中强化训练是一种全封闭、大运动量的训练,它有助于训练者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技能成绩,并最终进入技能、技巧状态。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实习技能得以长时间高质量地保持。
3.举例 如学生熟练掌握了“外圆车削”之后,让学生们进行粗车毛坯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把相同直径的毛坯车得最小;另外还可以结合生产型实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加工的产品数量最多,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加工过程中 “胆大心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训练中巩固了“外圆车削”的加工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因此制订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案,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总结提高,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技能训练操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作者简介:
高万新 1972.1 汉, 男,本科 籍贯:湖北省洪湖市, 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教授课程: 数控加工 教研专长: 理实一体化教学 ,工作单位: 荆州技师学院 行政职务:商贸服务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