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保山市委党校 678000
摘要:理想信念具有凝聚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作用。理想信念建设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既要切中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要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做到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统一。本文主要研究党在不同时期开展理想信念建设时所形成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历史经验对现时代的理想信念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历史经验;新时代;启示
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理想信念具备引领思想、团结队伍、促进创新以及激发奋斗精神的重要作用,对开展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党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的建设,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国家发展进入重要的时期,内外部环境均已变化,借助历史经验来建设和完善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就变得格外重要。
理想信念建设的逻辑内涵
理想信念建设从精神层面保持党的一致性、促进党内的团结性以及维持党的先进性。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这一点在党的章程中早已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也各有差异。唯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促使五湖四海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在一起、并肩奋斗。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作为终极理想的共产主义是引领共产党员的思想基础,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思想基础才能保持党性的一致性。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分布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医院等各种行业和机构,其职业、价值观念、社会角色、奉献精神也各不相同。将党员干部紧密地团结起来,这是确保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基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够从精神层面促进党员干部的团结统一,因为相同的目标始终指引着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形成坚韧的精神纽带,这样的党不会成为松散的组织,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理想信念建设使共产党员形成伟大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让共产党员始终明确奋斗目标、把握身份以及形成稳定的工作方向,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到为人民服务[1]。
理想信念不是空想主义,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要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符合历史以及当下的社会发展实践。理想信念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重要体现。第一,从实践层面来看,人类社会的制度建设必须具备高度的前瞻性,在开展社会实践之前也要借助思想信念来形成一定的目标、方法和意识,这是指导实践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没有思想指导的实践活动将是盲目的。反过来看,思想信念是否符合实践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体现出前瞻性和科学性,这一任务要由实践工作来进行检验。另外,理想信念建设也要依托于社会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不能脱离现实需求。第二,从理论层面来看,理想信念脱胎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发展阶段所秉持的理论体系,理想信念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执政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修正和创新党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理想信念始终要与党的理论体系形成高度的契合性。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历百年,党始终将服务人民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长远目标,这些都是理想信念的理论内核,由此向外延伸,理想信念还涵盖了共产党员在政治信仰、人生信仰以及道德观念方面的内容,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2]。
理想信念建设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主观的一面在于理想信念不同于经济建设和物质生产活动,后者可通过数量来加以评定,而理想信念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是一种逻辑思考的产物,不能量化考评,只能主观感受。其客观的一面在于理想信念建设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指导和验证,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改建、创新理想信念的仪式、象征物等呈现形式。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建设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辩证发展和统一的过程,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理性信念建设的历史经验
始终将中国的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融入理想信念体系中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时就选择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从中探寻指导中国实践的方法和思想,《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清楚地描绘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因此,中国社会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结合早在党成立初期就已经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而理想信念的建设也因此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时就选定的发展目标,共产党人以此为信仰,指导党的发展。并且党在确定发展目标时也始终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作为最主要的参考因素,在其基础上设定每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在初期阶段,起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还存在理论和现实不完全契合的情况,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后来经过土地革命、遵义会议以及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在这一阶段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典型的包括《实践论》(1937)、《矛盾论》(1937)、《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论联合政府》(1945),直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历年来根据中国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论著成为毛泽东思想,并在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根据自身在漫长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非常符合中国的在当时的实际情况,因而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开端,这一信仰体系是思想信念建设与实践和时代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其次,将理论模仿转变为理论创新和理论自主,以中国化的方式表达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还大量借鉴了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苏维埃政府的旗帜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而这一阶段以对前苏联的模仿为主。等到党的七大,正式建立了独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其中对党徽、党旗以及入党仪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管理制度做出了规定,由此走上了自主发展、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摆脱对前苏联的模仿。
经过抗日战争和全面的解放战争,新中国于1949年诞生,中国共产党成为带领人民建立新国家的执政党,作为立党根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就成为整个国家的奋斗理想,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百废待兴。从1949年到1957年,国家还经历过一次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革,重点针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及手工业,这一阶段的改革结束之后,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4]。并且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伟大任务。在党八大以后,新中国初期的革命任务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前期阶段,在建设过程中成为党领导人民发展经济的理想信念。并且逐步形成了涵盖实物、思想以及纪念物等在内的信仰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在经济建设阶段也走过一些弯路,典型的是文革,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崇拜以及社会理性的空想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很快就迎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文革”中思想冒进的错误,实现了纲领的统一。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指出人的团结是关键,而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则是促成团结的重要保障。总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工作纲领和任务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安排,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依然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5]。
始终以生态观的思想来建设理想信念体系
理想信念的建设需要依赖内外部环境,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形成生态系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非常重视建设有利于理想信念形成的生态环境。首先,内部生态。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纪律以及党的形象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的工作,在内部生态建设方面当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强调遵守党章、党纪,避免官僚主义作风,避免贪污腐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就明确提出一旦党员干部严重违反党纪,就必须予以开除。由此可见,内部生态建设的核心要求就是党员干部要做到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其次,外部生态。理想信念建设也离不开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外部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将推翻封建主义、推翻帝国主义侵略以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主要任务,其核心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平等的、不受压迫的生活环境,解决土地分配的问题[6]。
并且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充分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党员干部有可能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会借机侵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党内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整风运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将这种不良风气和思想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内部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也是党适应新中国成立时的新环境和新任务所做出的努力[7]。为了将内部生态环境建设变成一项常规化的工作,党中央还在建国初期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建立起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基调,这种方向性的调整也将理想信念建设从“文革”时期的激进状态纠正过来,理想信念建设因此而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第一,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文革”中的错误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重新建立起新的理想信念生态,摒弃盲目的“个人崇拜”,转而建立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但此处要说明的是“个人崇拜”自然不可取,历史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以及当下时代中出现的伟大任务却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对象,也是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邓小平说要解放思想,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个人崇拜的思想解放。第二,利用制度来保障信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参与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中在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肯定毛泽东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指出了他在晚年执政期间所犯的错误[8]。同时也清晰地揭示了很多错误的出现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从此之后,党内的各项制度也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进而为理想信念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始终以精细化和常态化的模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向来都是一个重视学习的组织,早在党建立初期就提出了借助党报、党员大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总计的教育形式达到了18种之多。在那一时期,党员大多为文化水平较低的农业人口。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不再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威胁,因而党内的各种活动走向常态化和公开化,日常的党员学习、重大事件的学习都成为党内教育的主要工作[9]。现阶段,我国的物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在信息化时代下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精细化和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是意义,重点是防止部分党员干部受到物质利益的腐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侵扰。
新时代理想信念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达70多年的努力之后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期设定的“小康社会”的伟大发展目标,进入“十四五”之后,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已经开启,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同时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在理想信念建设中实现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的辩证统一
首先,实现理想和信念的辩证统一。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曾经出现过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这一目标仅仅存在于理想社会中,现实情况下永远都不能实现。还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可一蹴而就,很快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也代表着对共产主义理念和思想的践行过程。认为共产主义永远不能实现是没有理解其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只要遵守和实行,就能在一定层面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准,例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当下能够达到的共产主义社会理念。认为共产主义可一蹴而就则是忽视了中国当下的发展实际,没有认识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辩证统一的看待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是避免此类问题的关键。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建设具有阶段性和终极性相统一的特点。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具有很大的难度,只有当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经济水平、文明程度以及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统一性达到足够的水平时,才有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因而当条件不足时,应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性的目标和方向[10]。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民族化的方式来转变世界性的理想信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了基本的革命任务之后又进一步将经济建设确定为理想信念的外在着力点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而现阶段则是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目标,理想信念的建设也要与这一目标相结合。最后,实现话语和思想的辩证统一。理想信念的表达也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一致,表达方式要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以及终极的共产主义思想又应该成为当前理想信念表达的底色。
以协调发展的思想从整体上建立并优化信仰生态体系
第一,社会政治和经济是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基础。理想信念是一种信仰的体现,但是理想信念的建设也不能脱离当下的生活实际,否则就会变成没有依据的空想。在建国初期的革命中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土地问题,让农民分得土地,安居乐业。在党的八大以后,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则是发展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等,彼时的理想信念建设则与这一目标产生深刻的联系。改革开放阶段的理想信念建设又产生了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时促进“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等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理想信念的建设只有切中国家现实发展的要害,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内外部力量。第二,处理好个体和组织的生态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约束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与理想信念建设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权威核心,以习近平为领导的中央政府是我国最权威的领导核心,也是理想信念建设依托的基础。建立组织到个人的完善生态系统对促进理想信念建设具有显著的作用。
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
理想信念不是在开会和作报告时才会提及的内容,更不能将其束之高阁。理想信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和组织凝聚力的精神指导。因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将理想信念积极的应用起来,使其融入放工面面的场景中。为了使理想信念深深地植根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应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教育工作体系,习近平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可发挥出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是借助企业、学校、社会等各种实际场景来实现全员育人,二是从政治、经济、道德修养、传统文化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的思想信念育人。三是从学校、到社会,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融入到党员干部和社会其他人才发展的各个阶段,实现全程育人。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并且根据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建立了阶段性的理想信念,与终极目标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想信念建设经验。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挑战不断形成。理想信念应该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历史经验告诉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理想信念的信仰生态体系、促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辩证统一以及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理想信念,这些是新时代发展理想信念的科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振会.习近平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问题的新论述[J].领导科学论坛,2017, 000(007):8-9,12.
[2]杨明劳.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J].中国有色金属,2018, 000(016):8-8.
[3]马春玲.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2):13-18.
[4]陈振会.习近平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建设的贡献[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2).
[5]王同昌.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16, 000(004):22-25.
[6]姚桓.回答今日的世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代思考[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5(1):19-19.
[7]宋雪梅.共产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J].人民论坛,2018,000(007):50-51.
[8]姜永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经验[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8(4):79-83.
[9]高莹,唐爱军.探究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历史变迁--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000(010):4-8.
[10]拉珍.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J].西藏发展论坛,2015, 000(00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