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干预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常规干预+功能锻炼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切,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锻炼;术后;满意度;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因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承担原来承受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剧变、猛力动作和暴力撞击下,椎间盘向外突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群,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而本研究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45.53±4.71)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49.23±5.36)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1周内,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出现水肿、血肿压迫脊髓与神经等一系列并发症,以预防神经根粘连为主。术后0.5h,采用中单法,协助患者翻身,期间保持脊柱平直。次日可在他人协助下鼓励其自行翻身。术后第4天可指导患者自行翻身。体位保持以自行感到舒适体位为宜。鼓励其进行主动的下肢伸屈和足趾活动,次日进行直腿抬高活动、屈颈运动等,以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下肢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②伤口愈合期与出院前期:该时期可增加二点式腰背肌的锻炼,取仰卧位,肩与臀部贴紧床面,腰部向上抬起。每日增加,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然后指导以头部与骶尾部为支撑点进行二点式锻炼,运动强度与前次相同。
③康复期及出院后自我训练期: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不同,卧床休息2-6周。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先带好腰围,防止突然起床所致体位性晕厥。若自己独立下床,可先采取俯卧位,双足着地,再以双手配合撑起身体,保持腰部伸直位;若由家人协助,可先带好腰围,再扶着坐起,挪至床旁,两脚着地逐渐站起。先扶墙行走,待适应后再独立行走。指导其进行床上腰背肌锻炼法,继续进行二点式锻炼,方法同前,次数增加。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优良率和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2.1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优良率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锻炼优良率95.00%(38/40);对照组功能锻炼优良率80.00%(32/40)。其中X2值=7.792,P值=0.005,可知,观察组功能锻炼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40/4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50%(33/40)。其中X2值=10.170,P值=0.001,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患者往往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尽管本病经手术后能加强腰椎稳定性,防止神经根及硬脊膜粘连的形成,但术后患者常因依从性不足,加上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而影响功能的恢复和治疗的效果。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功能锻炼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锻炼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功能锻炼能提高患者功能的恢复情况,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分析其原因在于该干预措施能从患者角度出发,经最大程度协助和指导患者完成术后一系列的康复锻炼,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服务,便于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提升患者对临床干预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