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徐胜辉

鸡西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前言: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50-60以上中老年群体,疾病发作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即会引起头昏、恶心、呕吐、肢体偏瘫、面瘫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不予以及时治疗,还将影响脑和脑干功能,导致意识障碍、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应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1]。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析针灸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分组法分为甲组(常规治疗)、乙组(常规治疗+针灸治疗),每组41例。其中甲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62.13±3.58)岁。乙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1.89±3.22)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年龄≥45岁且≤80岁;(3)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签写知情书。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等功能异常者;(2)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3)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甲组予以抗感染、抗血栓、保护血管、营养神经、调控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简单训练开始,逐渐增大运动难度,锻炼身体平衡性,对患侧肌肉进行牵引训练,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上肢选取外关穴、合谷穴、手三里穴、肩髃穴、肩中俞穴,下肢选取太冲穴、足三里穴、梁丘穴、申脉穴、解溪穴等,以平补平泻法进针,采用雀啄法于鼻中隔处斜刺入水沟穴,平补平泻法于鼻部方向刺入印堂穴,留针时间为20分钟,每天一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 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甲、乙组运动能力,量表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为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两个部分,分值同运动功能成正比;借助Barthel指数量表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予以评分,量表为百分制,分值越高相应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越好。

  2. 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和显效之和总例数的百分值。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SPSS24.0软件,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等计量资料(6229a2910983e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乙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比较(6229a2910983e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分)

组别

例数/n

Fugl-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41

35.85±6.67

50.31±6.09

30.69±6.31

59.64±6.11

乙组

41

35.74±6.24

62.57±6.13

31.12±6.45

72.53±6.49

t

-

0.077

9.085

0.305

9.260

P

-

0.939

0.000

0.761

0.000

2.2治疗效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甲组(78.05%),具有显著差异(X2=5.145,P=0.023),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41

12(29.27)

20(48.78)

9(21.95)

32(78.05)

乙组

41

22(53.66)

17(41.46)

2(4.88)

39(95.12)

X2

-




5.145

P

-




0.023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受阻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死亡,疾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同时饮食不当、缺乏锻炼、过量饮酒、基础心脏疾病、精神压力大、高脂血症等诸多因素也将增大患病风险,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改变,急性脑梗死患病率逐年攀高,成为中老年致残、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关于疾病治疗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很容易出现认知、肢体功能等方面后遗症,常规康复治疗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而随着针灸技术的引用,其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预后康复效果,在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通过对患者外关穴、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刺激,来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疏通受阻经络,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针刺水沟穴、印堂穴还可以调节脑部神经功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脑细胞线粒体被自由基损伤的可能,进而保护脑组织,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4]。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结果得出:乙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表明了针刺对患者治疗的积极影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受损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鹰,高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24-25.

[2]方美凤.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45-47.

[3]赖增娇.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光明中医,2019,34(10):1558-1560.


[4]张一宁.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