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6
凝血常规检测项目一般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主要用于出血原因的筛查、出血风险评估以及原发性/继发性纤溶的诊断。凝血试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各厂家检测系统间差异大,试剂批间差异显著。怎样为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一份准确可靠的凝血检验报告呢?这就需要检验工作者在审核凝血试验结果时,具有清晰的审核思路以及专业的处理能力。下面为大家介绍凝血检验报告的审核思路和注意事项。
1 审核当日室内质控结果
凝血检测项目双水平质控品室内质控结果在控,方可审核发布病人结果。
2 审核病人信息和申请信息
核对样本上病人的条码号、姓名、性别、年龄与系统中的信息是否一致,确保样本与结果匹配。审核病人信息是否完整,申请项目与检测项目是否一致。
3 审核标本质量
3.1 标本是否凝集
可以肉眼观察样本是否有凝块,或者用棉签查看是否有纤维丝形成,还可以查看同时送检的血常规血小板结果是否明显降低,仪器是否提示有凝集?部分凝集标本较正常合格标本PT、FIB、APTT、TT明显降低,DD水平显著升高。
3.2 标本是否有溶血、脂血、黄疸
溶血、脂血、黄疸会影响基于光学法的检测,PT、APTT、TT、FIB、DD及FDP检测结果准确性均受到影响。
3.3 采集量是否标准
标本量减少引起抗凝剂的量相对增多,会导致PT、TT、APTT延长,FIB检测结果降低;标本量增加则引起抗凝剂的量相对减少,会导致PT、TT、APTT缩短,FIB检测结果升高。
3.4 红细胞压积(HCT)是否过高或过低
可从当日血常规结果中获取HCT结果,当HCT<0.2或者>0.55时,需调整抗凝剂的量。因为HCT过高,抗凝剂含量相对增加,凝血时间延长,反之亦然。
4 审核仪器有无报警信息
4.1 仪器提示轻微凝固,可能是低纤维蛋白样本或存在试剂问题,可以重测样本,若重测结果无报警,可直接报告重测结果;当重测FIB时,需调整检测稀释/浓缩比例。
4.2 仪器提示不凝/无凝固、平缓曲线、超出分析时间,可能是样本凝固性太低,样品纤维蛋白原浓度低,样品或试剂存在问题,凝固反应未能在检测时间内完成,可以检查样本是否存在抗凝物,延长检测时间。
4.3 仪器提示凝固曲线错误,可能是凝固曲线有变化,应检查常温试剂是否温度过低,检查凝固曲线是否异常,重新分析样本。
4.4 仪器提示超出范围,可能是PT和APTT凝固时间太短,应检查试剂,将标本离心后复查。
4.5 仪器提示无多项式调整、非线性范围,可能是因为反应曲线无法多项式近似,反应曲线非线性,应重测样本,若重测结果无报警可直接报告重测结果;重测时需调整检测稀释/浓缩比例。
4.6 仪器提示抗原过量,可能是DD或FDP抗原量过多,应稀释样本后重新检测。
4.7 仪器提示超出外延范围上限或下限,可能是分析结果高于或低于校准曲线的外延范围,应稀释或浓缩后复查。
5 审核异常结果
5.1 APTT单独延长
可能是因为凝血因子缺乏,比如血友病,也可能是因为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或狼疮抗凝物质。怎样帮助临床医生判断APTT延长的原因呢?这就需要我们加做APTT纠正试验。APTT纠正实验是将正常混合血浆与患者血浆1:1混合,取一份混合血浆立即测定APTT,另取一份混合血浆于37℃孵育2小时后测定APTT,观察混合血浆的检测结果是否被纠正。如果与正常血浆混合即时检测结果纠正,孵育后检测时间不延长,则为凝血因子缺乏;如果与正常血浆混合即时检测结果未纠正,孵育后检测时间不延长,则为狼疮抗凝物;如果与正常血浆混合即时检测结果未纠正,孵育后检测时间延长,则为凝血因子抑制物。
5.2 FIB降低
5.2.1 可能因为FIB生成减少,比如肝硬化的患者,FIB、Ⅱ、Ⅴ、Ⅶ、Ⅸ、Ⅺ、Ⅻ合成明显减少,PT、APTT、TT均可延长,FIB下降,同时肝脏灭活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力下降,纤溶系统激活,FDP和DD可升高;
5.2.2 可能因为FIB消耗过多,比如异常早有粒细胞可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消耗大量的FIB;
5.2.3 可能原因为异常纤维蛋白原,FIB测定Clauss法的检测原理是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当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Clauss法不能确切区分FIB是“含量低”还是“质量差”。此时可以换用PT演算法来测量纤维蛋白原的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FIB检测Clauss法降低,PT演算法正常,TT大多数明显延长。
5.2.4 可能为药物影响,比如注射蛇毒血凝酶,蛇毒血凝酶在止血过程中要消耗纤维蛋白原,使FIB下降,同时FIB过低会影响PT、APTT、TT检测结果;阿加曲班类抗凝血酶药物会对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造成影响,使FIB结果降低。
5.3 DD、FDP升高
5.3.1 FDP明显升高,DD轻微升高,可能是因为FDP受到非特异性抗体的干扰,比如类风湿因子,更换检测试剂后FDP结果可正常。
5.3.2 DD明显升高,FDP正常,DD>FDP,当出现DD>FDP时可采用三种方式来解决,第一种是稀释样本,降低非特异性抗体的干扰;第二种是加入封闭剂;第三种是更换检测系统,不同检测系统抗干扰物质的能力不一样。当稀释样本时,应将DD和FDP一起稀释,因为这两个项目均有可能出现钩状效应或受到干扰,同时应注意仪器的检测下限。
5.4 TT结果异常延长
可能为患者血液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因TT对肝素剂量反应较为灵敏,检测结果可能大于检测上限。当护士从患者留置针处采血时,因留置针中含有肝素,病人的TT和APTT也会异常延长甚至大于检测上限。
6 审核检测结果差值变化
患者检测结果与历史结果的差异较大,比如5天内PT、APTT、FIB、TT结果与历史结果的差异>50%,DD、FDP结果与历史结果的差异>200%,此时应注意查看患者临床诊断和用药情况。
7 小结
凝血检验结果容易受到检验前因素的干扰,如标本与抗凝剂比例、微小凝块、标本性状(溶血、黄疸、脂血)、抗凝药物、病理性抗凝物质等影响,因此在审核凝血试验结果时应特别注意核对样本质量,检查仪器有无报警信息,关注异常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差值变化与临床诊断和用药的符合情况,做好报告审核工作,才能为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一份准确可靠的凝血检验报告。